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古代长城城墙这么矮,到底在拦什么?

一更历史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它其实是出自毛泽东主席所写的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主要表达了他老人家打倒反动派,带领全中国人民解放的决心。

在我们的脑海里,八达岭长城蜿蜒曲折、威严雄壮,青砖互相堆积,砌成一堵高高的,每段长城中间还有烽火台、眺望台。目测至少约有几十米高。

然而,八达岭长城是明代修筑的长城,有着拱卫京城的作用,全国其他地方的长城只是“长”,但并不“高”,大多都是夯土或碎石墙。

那这么矮的长城,古人到底用它来防什么呢?

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末年战国早期,《史记·楚世家》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秦始皇嬴政还未统一前,各个诸侯国在自己国土范围内修筑城墙,用于抵御北方游牧部族南下入侵。

据文献资料记载,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防御工程。

虽说从春秋末年才开始对其有所记载,但依据考古发掘,至少从西周时期开始,中国人民就有意识地开始修筑城墙

至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问鼎中原后,他把赵长城、燕长城、齐长城连起来,从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各段城墙变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万里长城”的雏形。

此时,草原上几个较大规模的部族匈奴、东胡、楼烦、大月氏,很难跨过已经连成片的长城骚扰北方边民,糟蹋粮食了。

因此,长城修建之初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以及其他北方游牧部族。

大家应该清楚,咱们中原古人奉行的是农业耕作,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发展,只要是个中国人到一处陌生地方,总会思考这片地是否适合种菜种稻子?

包括前段时间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舱进行工作,就有不少网友留言:能不能带一些种子去月球上栽培?

可见,农业文明早已深深地烙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然而,几千年前的游牧民族不这么想,他们喜欢在每年秋季南下。当时中原刚刚收了粮食,游牧民族则通过抢劫的方式获得补给,以战养战。

翻看历史,每次游牧部族大规模南下都是在每年的秋初,或者是草原、大漠突发自然灾害的时候。

富裕时,游牧民族还能通过牛羊毛皮去和中原人换点日用品。遇上了大灾之年,自己连饭都吃不饱了,为了活命只能去抢。

游牧民族屡次侵扰,使得中原古人想出了在烽火台之间修筑城墙,连成一片。这样既能传递信息,还能同时抵挡游牧部族骑兵的抢劫。

农业社会最重要的一项特质就是保持稳定,游牧民族却充满了不稳定因素。秋高气爽时,他们隔三岔五就会南下抢劫,边民财产得不到保障,日子简直没法过,加重了各个封建王朝的内耗。

修筑长城后或许拦不住大规模骑兵的进攻,但至少能保证人民的生产秩序,将小规模的入侵频率降到最低,这就是统治者们修筑长城的想法。

那为何到了汉武帝时期,刘彻会连续任命卫青、霍去病、李广率兵征讨匈奴呢?

原因也不复杂,长城像是个小水坝,但拦不住滔天洪水。楚汉争霸时期,草原上突然诞生了一位猛人,名叫冒顿,他联合了几个偌大的草原种族。

一旦游牧民族开始抱团取暖,对于中原农耕文明造成了极其严峻的军事压力,长城也很难抵御成群结队的游牧骑兵。

故此,汉武帝刘彻才会耗费文景近百年的积累,彻底打垮了匈奴。甚至最后西汉“海内虚耗,人口减半”,联合了西域其他各个部族,保证了西汉边陲至少数百年的安定。

那低矮的长城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其实前面的文章已经说到了低矮长城具体的作用。春秋与战国时期的长城基本上都是建在荒郊野地上,就地取材,直到魏晋南北朝之前,各地的长城都是低矮的夯土墙。

墙不够高,遇上会攀爬的普通人都能三下五除二直接翻越过去。前文说过建造长城的主要目的是抵御游牧部族的骑兵,人能翻越过城墙,但马怎么能过去呢?

现如今,一匹优秀的赛马载着一个成年男性冲刺高度能达到2.4米,世界纪录也就是在2.5米左右,赛马最高跃杆高度为两米。

因此,只要城墙的高度超过2.5米以上,骑兵们就得另想办法。要么绕道,要么联合其他部族将这段城墙给摧毁,这样才能骑着马进入南方投入作战。

所以城墙不是为了拦住人,而是为了拦住战马。

游牧民族依靠的就是战马的快速机动,一旦没了马,他们的作战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长城除了拥有军事用途之外,还可以对游牧民族进行经济封锁。茫茫草原盛产马匹、牛羊,但缺少铁、酒水、盐、布匹等汉人生产的生活日用品。

既然无法突破城墙,草原民族就必须要依赖中原商人进行贸易,这就导致中原政权开始垄断商路。长城建起来了,自然就有了谈判的筹码,可以用盐铁手工业品去交换牛羊,甚至稀缺的战马。

草原民族的人也不想冒着生命风险袭扰中原,既然能够有稳定的贸易渠道,双方就开始和平地做生意,这笔买卖对中原政权而言简直一本万利。

有些歪心思的中原商人就想通过走私的渠道,长城此时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很难越过长城与游牧部族直接联系,必须要老老实实地通过关口,办好合法的手续去北边做生意。

这样一来,他们又得给朝廷缴纳一大笔的赋税。

虽然长城有高有低,但作用大致一样,它主要防范的不是人,而是马。

长城的修建,极大地降低了游牧民族的战争优势,提高了中原政权力量,为中原政权对草原民族实行经济封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贯穿整个世界战争史的都是因为贸易利益或者宗教意识形态,城墙对于骑兵来说是个无法攻占的要塞。

战马可以在平原、草原、沙漠发挥作战效率,但根本不可能跨越数米的城墙。

更重要的一点,老祖宗建造的长城恰好就在400毫米等降雨线上。因为过了这条线根本就不适合大面积种植粮食,这样就能倒逼游牧民族与咱们交换物资了。

参考文献:

[1]守土安邦与文化认同——长城的历史作用探究,作者李思杨,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08期

[2]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与影响,作者王绍东,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2年01期 核心 CSSCI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爆款账号【一更历史】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

上一篇:陆房战斗:战绩堪比平型关大捷,但为何代师长陈光却遭受非议?
下一篇:金庸逝世四周年,留下15部武侠小说,究竟哪一部才是巅峰之作?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