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大宗祠
高要大坑村,行政隶属: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大坑社区。位于烂柯山南,东与蚬岗镇相邻,西与金渡镇腰岗村相连。下辖15个村民小组,主要姓氏有:黄、刘、梁、曹、慕容、何等姓氏。
村庄名源自烂柯山南麓溪水,广东人习惯将两山之间的溪流称为坑,因村庄择居在烂柯山南麓最大的坑水西岸边,故名大坑。
其处在蚬岗墟镇与金渡墟镇之间。明代建有跨越大坑(溪水)的永福古石桥,是过去从金利往西走向金渡、肇庆的陆路必经之道。
高要大坑村刘氏族人居旧村西南部,藜照里、仁和里屋宅多坐西向东;藜明里屋宅多坐北向南。目前人口一千多。
资料来源;高明刘氏天龙公族谱.
前言;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文言文对于没有学过古文的年轻人来说是特别难理解,看上去是一个文字,其实是包含很多意思。本章原文无标点,今加标点、,。(),另()内的内容为笔者标注,错否自行判定。请指正。
高明刘氏天龙公世系族谱简记,共修九次,前八次复修内容基本上没有改变,第九次重修有变动。
谱序
吾乡刘氏,自吾祖接峰公卜世始先世籍徐州宅汀州(宋河南府治中官)代以仕官宦显传天龙公(大坑村始祖)、仕宋擢南雄府判官。于宋咸淳九年(一二七二)徙端州举丈夫、子三、最晚为接峰公。丁胡元秉国(典故;忽必烈入侵中原兵乱)以先人服宋序官采薇、(撰文者借用《采薇》一诗,表达先祖初居岭南时内心的焦虑,世道兵乱、不知兵乱何时能结束、何时能归故乡,以致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无法找到地方安家、亦不知何时能安家)、表志无纲解纽岭南驿骚(意思是指在岭南地区骚乱以致志书废弛,只知道是)自端(州)而(迁)广(州)复由广(州)而(迁)今之高明。高明于元隶高要、距端(州)七十余里、道官迳南行为庆林山、山南数百步沧溪、绕其前不瘠不枯、(可)以耕(种可)以(开)凿,公可以居吾子(孙)矣、从之者、德祖、德明两公。故居高明者、惟两支今长期聚族于斯(于此)二百余年。
人之生也必有其本,既不能如浮萍之飘泊无依。上若祖祢(上有祖先家庙),旁若昆弟(旁有兄弟),下若子孙(下有子孙),历时既久遂生血统血统可知(时间长久都知道血统的由来)。则(族)谱尚焉程子曰使人不忘本、须是明系、谱收世族、立宗子法古之宗法有大宗以统其宗族、有小宗以统其兄弟,一人之身,从下数至始祖大宗、则一数至高祖小宗、则四宗法立而后收族、合食至于百世而不迁、宗法坏、则人不知来处、往往流徙四方,亲末绝,不相识。(白话文;族谱记载清晰可以上知祖宗的来历,下知子孙百世而不会变、族谱遗失了则不知祖宗的来由,族人迁往各处虽然是亲人但是见面都不认识了)。秦汉以降宗法不修数典忘祖、春秋已然、吾为此惧笔之、于谱使乡之人、一展卷而知、某大宗某小宗。家法采自欧苏体例参以蠡管不逾稔而杀青、并诠宗法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隆庆丁卯科举人、任四川合州学正、广西融县福建永福县知县、补云南永昌府、推官八世孙征谨譔万历二十年岁在壬辰仲冬吉旦
刘氏大宗祠居旧村庄西南,坐东向西。二进三开间右带衬祠。砖木结构,祠前五步级上祠,前廊地面铺砌大理石,墙体大理石砌墙1.3米高,大理石做:门额、门夹、廊柱、虾公梁等。博古山脊,官帽封火山墙,前山墙首左右立狮子,前廊檐下有彩绘(冼云超做)。近年重葺,灰塑、彩绘、檐板色彩艳丽,造工精美。门额阴刻:(金字)刘氏大宗祠
右衬祠,亦二进,比主祠略小,后进官帽山墙、宗祠与公祠分隔巷,后为仁和里门
义卿刘公祠“前明堂”
坐东向西,前有泽(池塘)。二进三开间,左有衬祠,砖木结构。前廊两大理石柱支撑,大理石虾公梁,两边梁上各立一石狮。硬山脊,八字山墙。前廊檐下有伦耀阶做的精美彩绘。门额阴刻:义卿刘公祠,民国庚申(1920年)吉旦,胡壎书(囗印)
藜照里门楼
明堂坐东面西,刘氏祖堂之一。
坐东向西,三进五开间,砖木结构,内置二天井,左右廊屋是族人居住。
【彭城郡祠志】
(以下刘氏祠堂碑文,由于碑文用相机照的图片不清,有字厥失,待补
刘氏祠堂碑文
端州东都小洲都大坑里有著姓刘,其先世讳还育,宋河南府治中官。咸淳年(宋咸淳九年1273)由南雄珠玑巷徏家于岩前乡,再迁于斯传二世桂华生五男,次讳义卿官居广南路自(........碑文决失)。
元朝初
是义卿之支益繁传五世讳玄绶有其寝末构其堂逮至(........碑文决失)。(元朝1271-1368)。
国朝明盛
十世孙刘英刘镗、摘星承厥德笙吉鸠工而堂始焉、今祠成、有寝有堂矣、规制备构堂构祭矣迭祀燕饮有所矣、不有以识之者甚何以垂不朽、于是心庭君具币来谒属余记不侫朴曾微文业兴君南几(绿)遇义在通家而不获辛乃作而言曰君之祠义平夫祠之为言也、所以报本及始奉先而孝思者也、故君子思其身则思其亲则思其祖思其祖侧思其天天者物之始祖者人之始者先王祭川必先河后海 所以数民及始也善原始也、委分世知其始则莫或不敬知其分则或不爱之谓仁无不敬之谓义义以率祖仁以率亲由是昭穆以明伦宗祝以呈能燕毛旅酬以示惠由此仁义立而众美毕具矣、是祠之所以为义致深远也、后人之人登斯祠者宁不勃然兴畅然思乎是堂也、经始于万历庚戊落成于辛亥季春、地广一十六尺、深六十九尺其用也计金七十余金、属兆轸市平布领祖山坟下地资金三十两并兆南、刘涵市门口塘资金十两五钱(........碑文决失)石兆轸穷想逅年供祀薄拔土名西岗头田税五亩每年租三十余石将一半贺礼事()房轮办孝思追远 端在茹乎以一半为后学(........碑文决失).
乡进士南京刑部郎中奉政大夫潭太宁拜撰
万历辛亥季寿吉旦众玄孙
(万历三十九年1611辛亥)
兆轸、兆南、刘沛、兆熊、仲南 太用、(梦)松、刘涵、
天福、大材、大思、尚瑞、刘英、天定、刘俊、摘星、
刘镗、不愧、亚庆 、绍鲁、庆群 、新德、继祖绍高、祖德 、
凤鸣、亚阁、科养、刘第、永宁、永平、来昌、成汉 ()()、科()、贵孙、庆孙、宝德 、
仝(祭)
门前石柱
石柱对联书:创业?盛岩前?(德)?庙貌焕千秋。
刘氏书舍、家塾、毓秀书舍、“社坛”刘氏南社坛
据民国《高要县志》大坑访问报册称:始祖刘还育,为宋理宗宝庆间(1225-1227)南雄府治中,即广东始祖开七公之五世祖孙云(传说),年代不同,无可依据。按宋时南雄不称府州,佐亦不称治中,高墩报册谓天龙由岩前分枝大坑
(祠堂图片文及文字介绍出自赵汝明2022年3月)
天龙公分支;
肇庆岩前-------天龙公(大坑村始祖)生二世、①桂英、②桂华、③桂杰。
③桂杰(世唐美始祖)生六子,三世、①德润(居三水)、②德科(居三水)、③德荫(居三水)、④德祖(原居三水龙洲村,迁居瓮江村开族)、⑤德明(世唐美村开族)、⑥德荣(三水龙洲村始)。
⑤德明传下四世、①宗智、②宗政、③宗器、④成溪(波洞村开族)。
②宗政传下①伯通、②伯达、③伯川。(伯达、伯川开族围坊村开族)
②聪蔭传下七世坚仁生八世靖九生九世学扩(迁罗稳开族)
③宏汉生九子传下十本世①必漳、②必成公(与高要.凤田.刘氏餘慶堂.分支)、
②必成公生三子十三世(与高要.凤田.刘氏餘慶堂.分支)
高要凤田刘氏族谱
天龙(迁居高金渡大坑村)--桂杰(迁居高明世唐美村)--德明--宗政--佰通--仓海--聪荫--坚仁--靖九--学扩(迁罗稳)--士魁--祖庆--宏汉必成(罗稳与凤田分支)--志材--经儒--尚书--②子(迁不详)①广全.父--①广全②二章.祖父
注;诗《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草止。靡室靡家,猥狁之故。不遑启居,猥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日归日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篮,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口戒?猥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采薇》诗的作者,是一位参加戍边战争的战士。他通过对征戍生活的回忆,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复杂感情。全诗共六章,按其内容又可分成三个部分。前三章是第一部分,概括地描叙了两年艰苦而又紧张的征戍生活以及出征战士沉重的精神负担。
薇,即野豌豆。又名大巢菜,可食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