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讲堂,感悟人生智慧。
今天众语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句是《论语》中开篇第一句,极不简单,微言大义。
原文释义: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经常在生活中实践,这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共事,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这不就是我修为的境界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以致用从字面来看,这句话说的是:学了知识以后,经常地复习,经常地使用,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然而我们往深处看,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勤加练习,学以致用。
“学而时习之”就是说你学习了以后,需要不断地练习,一个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内化的过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东西,知道了解是一回事,掌握并能运用又是另外一回事,当我们说一个人真正学会了某样技能的时候,他甚至不需要经过大脑里边的更深系统的思考,就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了。而这一核心就来自于大量的练习,是一个不断应用、不断尝试的过程,所以,“学而时习之”指的是自修的过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合作共赢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面含义是“同门的师兄弟从远方来共同探讨人生道理,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而绝不是“有朋友自远方来做客,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这种解释。何为朋?同师门的人为朋,这里是指志同道合之人。其实这句话隐含的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交流探讨,合作共赢。
《礼记》中也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因为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独自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犹如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那么,在具体的学习中,它也是一种特别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学习要多与人讨论,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因此,“有朋自远方来”指的是共修的过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修心养性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字面含义是:“别人不理解你(你的思想、行为),你也不生气,这不是君子的所为吗?”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目的——修心养性,君子修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人对我们做的事情不了解,不理解,甚至曲解,误解,一定不要生气,因为一个人怒气满怀的时候,如果情绪爆发,不仅会让别人难堪,同时也让自己下不来台。
遇到“人不知”的情况,我们应该秉持谦逊的精神,保持开明的心态与他人积极沟通,试着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把不利的化为有利的,把负面的化为正面的,把消极的化为积极的,甚至化敌为友,这是君子的境界。所以,“人不知而不愠”说的是一个修行的境界。
《论语》开篇不仅阐述了一个传道者的治学方法、传道乐趣以及传道者的思想境界,也给我们道出了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合作共赢的学习态度以及修心养性的学习目的,希望我们都能领悟到其中的智慧,自修共修一起,达成我们自己想要的目标。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