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 严勇、音频/ 张佳
译文
从至诚到顿悟,称之为万物一体的“本性”;从顿悟到至诚,称之为自我修养的“教化”。赏析
这是子思讲“至诚”的一句话。整个《中庸》所讲的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中庸”。这是与世界相处的最佳方式,也是我们自修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是什么呢?就是“至诚”。有了“中庸”还不够,还要有一颗“至诚”之心。何谓“至诚”?就是通过自修来顿悟,感知了解世界,或者反过来由顿悟来自修,都可以达到“至诚”的状态。所以,当一个人能够自修,秉着至诚的本性,就一定能顿悟,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当一个人顿悟之后,也一定反过来促使自修,从而达到一种至诚的状态。两者相互转化,互相促进,循环往复,共同抵达“至诚”之境。“至诚”之道实现了,下一步就是可以“前知”,通“鬼神”,神通智慧都来了。孔子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当你抵达“至诚”之境,就会变得神通睿智,可以实现“天人合一”的“至诚”“至善”之境。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里说的“心”,就是“至诚”之心,有了这颗“至诚”之心,才能知道自己的本性。知道了自己的本性,也就能够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一切自修,顿悟,都离不开“至诚”。可见,“至诚”是衔接“中庸”与“神通”的桥梁与纽带,离开了“至诚”这个魂,“中庸”与“神通”就不能相接,自修也就不可能成功。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