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莆田兴化历史文化街开张(4):兴华古街的时代特色
题 :
论兴化历史文化街(兴华古街)是因应当前中国返回传统文化的趋势,也必然重回明朝的东学西渐时代;这一点与福州三坊七巷表达的西学东渐的特色有方向性的区别。
关于兴化历史文化街,有文评曰:
这里“小巷清幽,青砖红瓦。宅邸古雅,屋舍俨然。品烟迷雨蒙,越往事千年。”
而笔者观之,也不尽然。
有记录:
林扬祖故居坐南朝北,为双座七间厢加护厝和后供堂。前院是一个用规整条石铺就的长方形大埕,与莆田民居以红砖铺埕不同。石埕三面围墙,北面为院前方的照墙,东西两墙则各开一个石框仪门,西门临庙前街道,东门可通罗巷里直达后街。
就说这“条石铺就的长方形大埕”,是我见过的。
从后街进东门是我熟悉的地处,因为我的一个同事--同乡加好友就是林氏后人,一些年前回莆田,我常去他的家,进出的就是林府东门。但是,这一次同样进去的是熟悉的路,看到的却不是不同的景。
看不到宽大的石埕,却是一派后来新盖却又显得破败的现代房子。满地的杂货,据说正在准备修整,且是私人行为,不是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二期工程。
因为有华的向导,我们进入平时并不进出的诸家古厝或旧日府邸,所得到的印象大致如此。表面繁华之内里的破败,也就在这20-30年内,人们为了发家致富已经把小巷青砖,古宅精舍捣腾得一干二净,谁又在乎烟雨迷蒙,往事千年。
从一期到二期,又是一个发展问题。有华向导,我们得以观看几处。兴化府历史文化街是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为模特的,尽管有以文物引导经济发展的倾向,文物于文化历史意义的精神传导毕竟是主流。
兴化历史文化街与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有不同的,学与超都在策划者的三观。
以笔者论之:
兴化的历史文化街在明清,例如陈经邦,林养祖,彭鹏等,又可演绎于莆田先贤事迹,诸如林扬祖《莆田县志稿》中的人物莆田黄氏、徐氏、陈氏、郑氏、蔡氏等等,重在传统文化。
而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在近代,以五四革命为基调。
时代的特点在于:
中国正在进入基础性,本源性的返回中华传统文化的阶段,籍以摆脱二百多年来西方文化之基督教、东正教、犹太教的影响。兴化历史文化街的这些封建官僚正在变身为先哲先贤--后人津津乐道的封建观在东、西方本来就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陈经邦,林养祖,彭鹏等文化价值显然大于林则徐和严复等三坊七巷人物了。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
三坊七巷人物的导向是进入西方文明,而兴化历史文化街人物的导向是中国自身的文艺复兴。因应于时代的需要,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各类文物的恢复是兴化府历史文化街二期建设的主题,尽管,看来很难。
壶公评论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