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一个另类的文化现象
颂明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莫言最近确实“火”了——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却遭到了本国老百姓的严厉批判。
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莫言获奖前默默无闻,获奖以后受到学界铺天盖地地赞美和鼓吹、“权威”的热烈祝贺,现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草根(精英眼中的“乌合之众”)却敢跳出来大唱反调?
现在,草根颂明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
根子就出在如何看待“30年”的严重分歧上。新中国就是要让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彻底翻身的时代。具体地说,就是让过去最让人瞧不起的农夫、苦力、粪花子等成为国家的主人。
过去的统治者包括他们背后的殖民者绝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认为“泥腿子”绝不可能撑过3年就必定会垮掉。他们的有足够的逻辑支撑:
1、泥腿子没文化。有产者精英的“文化”不可能被剥夺,事实上的教育权还将在较长时间内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很快会把下一代培养成他们的代言人。
2、中国生产力太落后,尤其是农业基础太过薄弱。根本无法解决国民吃饭问题。
3、国民精神中的劣根性太顽固,一盘散沙,尤其是农民教育问题不可能完成。
4、分裂因素太多,根本无法解决土匪、地方分裂势力和地区发展差别。
5、整个国际资本会长期封锁支持复辟势力,扶植分裂势力。
6、内部腐败必然会逐渐滋生最终导致政权变质。
诸如此类,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人民政权都不可能持久。
但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新中国仅仅用了20几年的时间,就基本扫除了文盲,建成了稳固的现代化工业基地,钢铁产量超过了英美,甩掉了贫油帽子,水利、化肥及种子建设为彻底解决吃饭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国民平均寿命提高了一倍,实现了中美、中日建交并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发明了青蒿素、制造出两弹一星。
中国人的努力打破了西方预言家以及内外复辟势力的全部梦想。
二
当第一代领导人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经济基础牢固、政权巩固的这张“白纸”交给继承者,让他们做最美最好的文章、画最美最好的图画的时候,复辟的企图者以及国外资本势力似乎又看到了某种契机。
一个社会在其转型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颜色革命”。前苏联的解体就是最好的证明。“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的目标,就变得极为迫切起来。
如何具体实现这个目标呢?
首先,必须彻底否定30年,用文学的描绘把过去对于“30年”的所有攻击都变成一个虚拟而又逼真的“三维历史图像”强加给新生代。
其次,通过全面实现教育的精英化而实现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全盘西化。
第三,利用现实的利益矛盾调动起左右两边极端思潮的对立,撕裂中国。
就是在这样一个大气候下,莫言文学应运而生。
三
可是,对于“他们”来说,同样遇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问题。
让“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是:中国早已经形成了复辟者和殖民者“想反也反不了”的大势。
比如,草根中出现了对于“莫言文学”顽强批判的声音。而且,草根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乌合之众”的鲁莽的冲动,而是理性的坚韧。
于是,“他们”出现了新的恐惶:你们是不是又要搞CLASS STRUGGLE?
稍安勿躁,完全不需要了!
如今的中国已经建成了高度完善的法制社会。
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文化程度以及理论水准普遍达到了西方社会可望不可及的高度。
在这个高度面前,“和平演变”的力量显得十分虚弱而不堪一击了。
这就是为什么莫言文学即便后台势力再强大,也无法在草根面前向前一步的原因。
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