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师父”和“师傅”,到底有啥区别呢?可别搞错了闹笑话

艺述史官方原创

您看我们北方人打车,张口就是一句“司机师傅”,问路见到陌生人,也能尊称“师傅”,那这“师父”和“师傅”之间,你分得清吗?听我说,可别用错了。

在我们现代汉语中,区分很简单:师父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跟“父亲”沾边的这个呢,指的就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师父”。

而写起来复杂的“师傅”意义更为宽泛,可以指各行各业有专业技能的工匠,或者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比如木匠师傅啦,司机傅啦,都可以这样称呼;而僧人道士,也用这个“傅”,比如过去谁家捉鬼,就请个“茅山师傅”。

但其中有一点不对劲,您发现了吗?

我来问您,古代“三公”之一,帝王或太子的老师叫什么?

正是“太傅”,是这个“傅”。其实在古代啊,反倒是“师傅”出现得更早,战国时的《谷梁传》中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之罪也。”就是孩子长到八岁,还不找老师,那就是当爹的不对了。

这个词在过去是很金贵的,宋朝以前,普通私塾老师都不能随便乱用。

而这个“师”就比较年轻了,唐朝才出现,也指老师,不过没那么尊贵,反而比较宽泛,各行各业都在用。

那您看,古今对照,刚好反了过来。

为什么后来反而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父”表达的尊重更浓呢,正是因为儒家伦理的感情色彩,儒家最尊贵的五种伦常正是“天地君亲师”,师父只比君主父母差一点,那“父亲”的父显然有更浓厚的感情色彩。

这种感情色彩不仅在读书人中流传,传播更久远的,是在手艺届的各大行当中。

他们拜师学艺的规矩相当严格,比如说相声行当拜师,就要经过引师、保师、带师三重保证,引师就是搭起师徒这条线的介绍人,保师负责保证徒弟能够尊师重道,认真对待这门手艺,而代师就是代理老师,往往由师兄或者师父的同辈来担任。

旧社会的师徒关系放到我们现在来看,难免有些畸形,有些徒弟是因为家里穷,想要挣口饭吃,才投身曲艺届或者工匠届,一旦拜了师,那可以说是生死全由师父操控,刚拜师时,挨饿、挨骂挨打也是家常便饭。可是一旦结成了师徒纽带,那就是受益一生,也要承担一生的责任,这或许就是“师父”这个词背后的重量吧。那“师父”“师傅”,你分清了吗?


上一篇:范仲淹:什么叫大格局?走完4个阶段,人生站在顶层!
下一篇:“不走三绝路,子孙后代富”,断福气的三条路,有多远离多远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