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和瓶隐庐
1898年6月15日,这一天是翁同和69岁的生日。
凌晨1时许,京城飘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声,让一生关心农事的翁同和喜而不寐,他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
晨起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天空叩头,感谢这绵绵春雨。随后和往常一样,6时乘轿子入宫,批阅各地送来的奏折。准便早朝,等着皇帝召见。然而,就在这个早上,他等来的却是“开缺回籍”停职的圣旨。
被废黜之后的翁同和依然和往日一样雍容不迫,他在京城和同僚和友人一一话别,又将在京城这几十年收藏的字画、碑帖、古籍一一打包整理,托运回常熟老家。
7月1日凌晨3时,翁同和起身盥洗,告辞祠堂,北向磕头。4点乘轿出门,6时到火车站马家堡。前来送行的有张謇、唐文治等新旧门生四五十人。在众人不舍的目光中,他黯然离京,回到常熟故里。
9月7日,去常熟破山禅寺,回程特意绕虞山脚下一周,看沿途很多的名人墓冢,比如钱谦益柳如是,黄公望纪念馆等等。
主要的是看翁同和最后的归宿地----瓶隐庐。翁同和的故居于去年已经到过。
1984年重建“翁氏新阡”
在西南麓鹁鸽峰下谢家浜道口,首先看见的便是额镌“翁氏新阡”花岗石坊一座。
离开京城的翁同和,取道天津,坐招商局“新裕号”客货轮一路南下,5日到达上海,7日回到常熟。
归家后的第二日清晨,小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翁同和便来到了祖坟前拜祭。这里安葬着他的祖母、父母、兄嫂等人。遭遇了开缺回籍的他,难免心情黯然,但也庆幸自己能保全性命安然回归。
墓地四周郁郁苍苍,乔松桧柏挺秀,只是不明白,同一块土地,翁同和是省级文保,他爹是市级文保,分开来保护吗?他的两位夫人躺在合葬墓中,是沾了光了。
不远的道路另一侧,循着蜿蜒的杂草丛生的土路,既是翁氏的瓶隐庐。
丙舍:墓地的房屋,供翁氏后人上坟祭祀休息之所。
回来后的翁同和,翁家巷的祖宅各房家眷众多,俗事纷如,再加上他的身份,先后找了几处房宅,都不如意,最后相中了这块有旷野之趣的丙舍,出资买下邻居徐姓的住宅。
1898年7月在此造屋,年底完成。花费700元,元月正式移居于此。
年轻时,翁同和唤自己为瓶居士,“缘何唤作瓶居士,不贮膏油只贮愁”以此自勉。为寓守口如瓶之意,给新居起名“瓶庐”。并在大门贴有自定的五规:不赴宴会、不管闲事、不应笔墨、不作荐书、不见生客僧道。自称“五不居士”
大门入口
新居简朴。分前后两厅,前厅为书斋和卧房,后厅则是客厅与仆人住处。
紫芝白龟之室
此为翁同龢的书房。常熟兴福寺山涧产绿毛龟,宝岩、三峰一带出灵芝,有紫芝、赤芝、玉芝等。翁同龢曾得一紫芝、一白龟。《宋史.乐志》记载:皇帝每逢正冬朝会,升座举酒,奏《白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翁同龢因此将所得“二宝”,题为室名。
碑廊 虞山兴福寺步道上和碑廊都有此碑,猜猜是什么字
翁同和的 书房右边是一条碑廊,碑廊所展示的是翁同龢的书画扇面和虞山写生小品。
乾翁氏祠
乾坤一草亭
为 瓶隐庐园圃,自题“乾坤一草亭”,取自杜甫《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之诗句。元代李孝光的《水调歌头》词中有:“月来印千水,云去露千山。乾坤一草亭耳,为我洗愁颜”。
以前的园圃不像现在是死水一方,以前通谢家浜,池内栽荷养鱼,池边养鸭种菜,亭侧置石数方。
渫井
晚年的翁同和,虽身居山野,心却如临深渊,怕慈禧的加害,他不得不做了最坏的打算,先是在城内周九林剪刀铺买了一把锋利的剪刀,又于1900年8月29日在瓶隐庐外凿了一口井,以防止受辱时做自裁之用,随后又在井栏上刻“渫井”二字。取不污之意。后其甥俞钟銮引《易经》“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之语,认为取名“渫井”会有讪谤朝廷之嫌,翁氏遂命人连夜将此井栏沉入尚湖。现“渫井”现留存完好,井栏被打捞上来保存在故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