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洞美村:立足“三转变”,促乡村治理创新

2023-05-06 21:55:15

立足“三转变”,促乡村治理创新

陈瑜

江永县夏层铺镇洞村位于夏层铺镇西北部,由洞村自然村、九牛冲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辖8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323户,人口1346人,村民以种植水稻、烤烟、香芋、紫红薯、夏橙、沃柑等农作物为主。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洞美村村委会紧紧围绕“生态洞美、文化洞美、富裕洞美、榜样洞美”目标,转观念、转作风、转思路,促发展,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治理创新

一、文化振兴转变观念,激发干事创业干劲

长期受传统农业和农村陈规陋习的影响,地处封闭的地域环境,村民的观念比较落后,村民观念的陈旧是制约乡村治理的关键因素,因此,村委会把转变村民观念,推进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作为工作重点,始终聚焦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入更多思想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世界,让农民朋友始终满怀自信、胸怀斗志,主动以创造者建设者的姿态投身“三农”事业,真正为乡村振兴插上“精神双翼”。

文化是一种特殊资源,堪称“富矿”,挖掘文化资源,蓄养文化力量,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让百姓尽享文化盛宴,进而实现民生幸福与社会和谐。以文塑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一是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思想道德和民主法治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洞美村创建了首个村级党史馆,把党史教育和村情村貌相结合,把党史教育和民风培育相结合,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学史明礼、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持续提升洞美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每年结合七一建党、十一国庆举行大型文艺晚会,举办了庆祝大型书画展,创作编排歌舞《洞美村十颂党恩》。让村民牢记党和政府带领群众走向乡村振兴的伟大壮举,教育引领群众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是充分挖掘和整合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利用好古村、古井、古樟、古亭等传统文化要素,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发挥其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中的功能,加强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对每一个历史文化古迹进行深度挖掘,形成稿件在《湖南日报》、《永州日报》、永州融媒体中芯等各种媒体上推广,让更多人了解洞美、增强村民对洞美村深厚历史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

三是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制作“保合太和”匾,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和谐的美好追求;打造“康寿亭”,保存原水泥修砌的亭框架,用木材包装,盖本地青瓦,古色古香,古韵十足,配以白居易的“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的对联,着力培养村民的健康生活观;包装千年古樟,修葺木质围栏,后置王羲之的“福”字,饰“松鹤延年”与“竹报平安”,树前坪置“德”,构建“厚德泽福”、“厚德载物”的文化品位。挖掘两口古塘的文化底蕴,灌以周敦颐的“阴阳八卦太极图”的阴阳平衡理念,命名“福寿塘”,种植莲花,培植村民“莲(廉)文化”思想。

四是善于提升和转化乡村文化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挂牌设立了“永州市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怀素书画学会洞美分会”,引进永州市优秀国学老师、国画老师来洞美村举办“暑期托管班”,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国学与国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艺术素养。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观念一变天地宽。思想观念的转变直接决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两年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最明显体现,就是把建设美丽新村当作自己主动要干的事,树立了主人翁精神,也就是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把新村建设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

二、党建引领转变作风,做村民贴心人

党建向来是乡村治理的“指挥棒”,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乡村治理中,有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了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助共进的生动格局。

两委”班子带头,组织了一支骨干党员队伍,着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党员们通过带头亮身份、践承诺、争先锋,化身“宣传员”“引导员”“组织员”与“战斗员”,努力营造清洁、整齐、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党员干部认真走村串户、倾听民声、体察民情,走村串户,及时捕捉第一线信息,真正将群众所思、所忧、所盼真实全面地带上来,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村支两委班子带头,深入田间地头,积极主动了解帮扶对象基本家庭情况,制定科学的帮扶计划,并制作“便民联系卡”,确保帮扶对象每户一卡,加强与帮扶对象的沟通联系,方便群众反映困难、咨询政策、预约服务、实施监督等。

深入一线与农民心连心交朋友,对困难户、五保户、留守老人儿童户等特殊困难群体,通过与他们拉家常、谈民意、说土话、穿布衣,扑下身子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创新“光荣榜”让村民行为更规范。把环境卫生、、滥办酒席、教唆村民参与邪教组织、不孝敬老人、妄议上级决策部署、赌博、聚众闹事等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惩罚措施,村委会定期对讲卫生家庭、庭院整洁家庭进行红榜张榜公示;对不讲卫生、不履行村规民约家庭进行黑榜曝光,使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意识从消极变积极,从被动变主动,通过公开晒“劣迹”、褒“先进”的方式使“难监管”变为“人人管”,使村民行为举止更规范、更得体,促进乡村文明,激发村民守法意识和致富内生动力。

二是开办“文明超市”兑现文明成果。制定“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标准及评选办法,定期组织对村民产业发展情况、室内外卫生情况、遵纪守法情况、孝老爱幼情况、陈规陋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评比打分,将评分结果兑换成“文明超市”积分券,村民每月底凭积分券到“文明超市”兑换相应分值的生活物品,营造争先创优活跃氛围,提高群众讲文明、树新风的思想意识和守法意识,增强干群、邻里关系,提升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是建立族老、老干部、老党员参与议事协调机制。族老、老党员、老干部参与“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红黑榜”打分评比,信访矛盾纠纷调处等议事协调机制,村委会成立专门的信访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定期对涉及村民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山林土地纠纷等突出信访问题或邻里纠纷进行排查调处,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突发问题不出镇。

四是搭建法制宣传平台提升村民法治意识。邀请市、县专家和县司法、公安交警、应急、商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到村开展法制讲座或法制集中宣传,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和自觉守法意识。同时,采取走访会、共商会等,由包村干部、网格员深入田间地块、庭院开展普法宣传和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宣传,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政策知晓率,做自觉守法的好公民。

五是简化村规民约,编成“三字经”。用书法作品书写装裱,挂进每家每户厅堂,让村民抬头即见,编排成歌曲、舞蹈,让村民张耳即闻,确保村规民约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具体可操作,真正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切实让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从墙上“走”下来,成为乡村治理的好抓手。

三、乡村治理转变思路。共治共建共享成共识

实现乡村治理有效需要务实管用的方法,将相对模糊笼统的乡村治理概念和要求,转化为目标清晰明确、运行有章可循、监督评价科学合理的工作任务,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抓手。

一、全民参与 力推人居环境整治“面上有规模”

村委会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宣传栏公布,村村响动员,走访谈心开路,思想政治工作紧随,把村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集中全力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清理污水沟5条,修建地下沟渠100米,确保沟渠暗流化,对屋前屋后杂草进行铲除,平整和硬化8处,对村里两口水塘进行清污处理,周边杂草、障碍物进行清除,拆除影响消防通道危房、废弃猪牛栏8座、推动环村公路建设350米,畅通消防通道,对100%整改的“厕所革命”进行“回头看”,疏通堵塞发粪池9处,维修冲刷水管7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村民文明守则》、《居民点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办法》等15个制度和办法,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制,建立保洁队伍,分片分区责任包干,健全村庄卫生24小时保洁机制;落实“一套流程”。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按照“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这一流程规范运行,“户、组、村、镇、”四级环环相扣,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全面收集、分类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整治畜禽污染,建设栅栏圈围,实现人畜分离、家禽集中圈养。每家每户收集卫生费,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每月检查,每季度评比,用于奖优罚劣,挂牌表彰和黄牌警示,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二、因地制宜 脚踏实地推进乡韵“点上有特色”

按照农村特色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求,结合洞美实际,一是因地制宜打造“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小公园”等小生态板块,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空闲土地、村头巷尾、房前房后的空闲土地,采用仿竹围栏、砖石、瓦片等当地乡土建材进行围圈、通透简洁,富有“村味道”。从水源头村后山搬来石头,构筑游园景点“麒麟旺福”,利用知青文化和水塘堤,铺就鹅卵石,打造“知青步道”,选择村花乡草、果树蔬菜等农家常见植物,既经济实惠、又易于养护,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供游人赏荷花、观古村、拍靓照。充分利用民房之间的空地,树木下的杂草地等,见缝插绿,让空地变绿地,田间变公园、步道变绿道,村中有景,景中有村。

三、全民联动,共建共享美丽家园“整体大变化”。

及时强化宣传抓整治,通过横幅挂起来、微信群转起来、宣传广播响起来等多形式、持续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周边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组建了学生环境监督志愿队,每个学生划区管理,每季度考评奖励,男女老少参与,形成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从而真正实现从“坐享”到“共治”转变,彻底解决“谁来做”的问题,形成长效机制。“村里的垃圾没了,我们心里也亮堂了。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真好。”村民看到这些变化如是说。随着整治活动的逐步开展,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幸福感越来越强。


上一篇:2020春
下一篇:董宇辉被泼水……高情商的背后,都是人品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