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程伟元自述 十九

2023-05-06 21:55:15

程伟元自述·十九

吴营洲

撰子弟书


我随晋昌到盛京后,为了繁荣当地的文化娱乐生活,便与友人一道,开始推介并弘扬“子弟书”这一形式。“子弟书”,又称“清音子弟书”,是当朝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戍边时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满族萨满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情,或反映军中时事。这种演唱后来传入北京,约在乾隆初年,部分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照当时民间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书段,演唱时仍以八角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弟书。这种艺术形式在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到嘉庆年间,随着我们这些人的到来,便开始传入盛京。“子弟书”多取材于明清小说与戏曲,也有些反映清代现实生活的作品。其词句典雅工整、合辙押韵、没有说白,曲调优美动听。子弟书”分东韵、西韵两调,在盛京演唱的为东韵“子弟书”。“子弟书”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自然要有些新的脚本。当时在盛京,撰写“子弟书”脚本的,主要有我,还有缪公恩、裕瑞等人。我们编撰的“子弟书”,多是以《红楼梦》为素材的。于我印象尤深的,是根据晴雯故事改编的那段,至今我还背得出:晴雯姐宝玉婢中为翘楚,她的那容颜俏丽心性聪明。这一日正在娇嗔当院卧,在宝玉床头睡正浓。偏遇着二爷带酒归来晚,见床头有人倦卧眼朦胧。真如那梨花带雨娇无力,梦绕巫山上一层。这宝玉把早间跌扇居然忘,说:“起来吧,露重风凉病又生。”不由得挨身紧靠晴雯坐,手拉玉腕唤娉婷。这晴雯翻身便自来相躲,提鞋意欲下床行:“蠢丫头哪配与爷一处坐,扶侍爷手脚粗笨诸事无能。”宝玉说:“你如今脾气真真傲,早间那数语何须你就把气生。你和我一时使性倒还罢了,袭人姐好心来劝你也发疯。”一席话说得晴雯无言以对,不由得噗嗤一笑面皮儿红……据说,有位钟情《红楼梦》的有心人,还编了本《红楼梦子弟书》,收了二十七篇相关剧目,分别是:《会玉摔玉》《一入荣国府》《玉香花语》《双玉埋红》《葬花》《悲秋》《椿龄画蔷》《晴雯撕扇》《宝钗代绣》《海棠结社》《二入荣国府》《议宴陈园》《两宴大观园》《三宣牙牌令》《品茶栊翠庵》《过继巧姐》《凤姐儿送行》《湘云醉酒》《芙蓉诔》《遣晴雯》《探雯换袄》《晴雯赍恨》《双玉听琴》《石头记》《露泪缘》《思玉戏环》《二玉论心》。众所周知,《红楼梦》是鸿篇巨制,脂砚斋对其有评价:“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它结构之精妙,情节之巧,自是无需多言的,而作为曲艺形式的“子弟书”,只能化长为短,将其某个情节进行再创作,以赋予原著别样的艺术亮点。我对这些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子弟书”,做了一番研究,发现它们在情节方面,采取了如下几种方式:第一,原文作本,不即不离。该方式一般以一两个人物为中心,对某一回的完整故事改编,这方面的曲目主要有:《会玉摔玉》《一人荣国府》《议宴陈园》等,占《红楼梦子弟书》的绝大多数。一般而言,改编文字与原作不即不离,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等增删一些情节。第二,前接后引,增删损益。该方式一般将各个回目中的红楼梦故事融会贯通,然后前接后引,增删损益。《葬花》《二玉论心》将多个爱情插曲谱写成一个旋律,《露泪缘》曲目则是将林黛玉死、薛宝钗出嫁的前前后后熔入一炉。《湘云醉酒》曲目没有顾忌原作中这几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有冬有春,湘云再试“风流名士”,大概也不会如子弟书所写在“入座时翩翩飞降雪”的冬季,“到那花阴深处避喧哗”。这样的写作手法将前后故事串联,给听者呈现完整的故事情节。第三,借笔生新,自出机杼。这种改变对原著的结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几乎是完全的再度创造,重谱新曲。如《悲秋》,则是对《红楼梦》重点情节“黛玉伤春”的主题进行发挥;如《二入荣国府》,则是通过改编者自己的思路,大施笔墨,增补笑料,不仅在内容进行了拓展,还不失人物原形。我总得感觉是:这些“子弟书”,既忠于原作,又刻意创新。当时,每逢出演“子弟书”,总如庙会般热闹,人头攒动等等自是不待言的。
李楘来辽
我来盛京不久,我的“同学友”李楘也来了。他跟我是前后脚。他是来出任奉天府丞兼学政一职的。他是嘉庆五年(1800)二月被授予此职,但夏天时才到任。到盛京后,他立马便来找我。他是知道我在盛京的,也知道我来盛京是为晋昌做幕。当时我离京前,他还邀友人一道设宴与我饯行了呢。他是来晋昌将军府来找我的。其实李楘和晋昌早就认识,算是同朝为官的,但彼此并无私交,往来很少。而李楘来盛京后,因了我的这层关系,他二人便多了接触,并渐渐地,过从甚密,几成莫逆。李楘是位很有才华的文人兼官僚,晋昌也是。物以类聚嘛!同气相投嘛!李楘在盛京期间,他二人总有诗文往还或诗酒唱和。这样的文字我见过好多,诸如晋昌的这首《上巳集兰亭代柬邀沧云学使作草堂修禊事》,诗云:天朗风和娱乐生,一觞一咏畅幽情。寄怀禊事群贤集,相与临文兴亦清。又如这首《谢沧云学使贻盆竹》,诗云:承君雅惠碧琅玕,似写倪迂三两竿。不向秦川夸陆海,却从沈水报平安。漫藏直节方盈寸,自守虚心半倚栏。移植青瓷知有意,清幽未许俗人看。然而就在第二年(嘉庆六年)冬,李楘便奉调回了北京。离开盛京前,晋昌曾赠诗一首《送沧云学使移秩旋都,即用留别原韵,环次并缀四律》,诗云:拥节抡才玉尺悬,海天情话又经年。才听腊鼓春生野,恰送吟鞯雪满川。两栽寅恭三事好,千秋文化一时宣。陪京多少名山水,收入瑶函第几编?今生缘结再生缘,笔墨情投属锦笺。欢会两年如此少,行期百日为谁延。……原诗很长,我就不俱引了。嘉庆八年(1803),晋昌返京述职,再见李楘,并向李楘出示自己的《且住草堂诗稿》,还请李楘为之作《跋》。李楘自然是没有推辞之理的。李楘在这则跋中,称我是他的“同学友”,称我是晋昌的“佐奏牍者”,称我为晋昌编纂诗集等,都是事实,但称我“工于诗”,就有点儿美言了。一笑。其实,李楘也是“工于诗”的,时人称李楘的诗,“穆如清风”。并称李楘的诗,可与《诗经》的十五国风相媲美,称他的诗得了尹吉甫真传,“穆然以和,浏然以清风而进于雅,非有得于吉甫之旨不能”。这样的评价自是很高的。尹吉甫不仅是《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还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著名的贤相,曾辅助周宣王中兴了周朝,并被人尊称为“中华诗祖”。那天有个人说起尹吉甫,说《诗经》三百零五篇都是尹吉甫一个人作的,称尹吉甫活了多少多少岁,征伐过多少多少国,娶过多少多少个媳妇。我说我不信。他说:我不是瞎说的,我是经过严谨稽考的,你听我给你解释!我说:我不听你解释,但我不信!而我,很喜欢李楘的这首《读韦左司诗》,诗云:恬澹本性情,下笔便高洁。常能参妙化,自得养生术。我读韦公诗,一生无滞郁。旷然任吾天,言动由真率。渊明后一人,冲虚亦朴实。《唐书》考新旧,无人为撰述。诗人失传多,惟公不当佚。自公为卫郎,意气近豪侠。折节复读书,至味归清绝。一麾出守郡,随处留诗别。真机舒性灵,淡然天籁发。扫地坐焚香,习静神无夺。岂必求神仙,何用更学佛。开元至贞元,百余十岁月。人皆见公容,精神不衰竭。有诗送太白,无与少陵笔。或者未识面,踪迹天涯阔。清景忆平生,空山求隐逸。晏起望青天,园林爱藏拙。应知养主事,诗外无他物。神来有化工,终身无疢疾。千秋秉至诚,梦想依归切。

相关链接:

程伟元自述:目录、弁言、后记

元自述(目录及代序)

自述 · 一(离苏来京 伊川后人 闲逛庙市 购得抄本)

程伟自述 · 二(痴迷阅读 再获残抄 初识高鹗 高鹗自叹 高鹗情事 情事续一)

程伟元自述 · 三(抄本作者 舒家兄弟 高鹗谈文 鼓担奇遇 凑成全璧 实属幸运)

程伟元自述 · 四(往访高鹗 作业分工 且说整理 萃文书屋 摆印方式 整理印行)

程伟元自述 · 五(争论骤起 众说纷纭)

程伟元自述 · 六(再说整理欲行重印 友情为重 再度修订)

程伟元自述 · 七(又生抵牾 抄本问题 修订再版 喜不自禁)

程伟元自述 · 八(我很自豪 再感自豪删改失当 脂评漏删 宝钗递烟)

程伟元自述 · 九(忠于抄本 高鹗赋诗 我看全书 我看续书)

程伟元自述 · 十(续书者谁 时遭诟病 广为传播 负面传闻)

程伟元自述 · 十一(乾隆说红 妄人妄语)

程伟元自述 · 十二(无中生有 血口喷人)

程伟元自述 · 十三(没有三印 高鹗高中)

程伟元自述·十四(兰墅俱补 以讹传讹)

程伟元自述·十五(且说俱补 再说俱补 三说俱补)

程伟元自述·十六(徒招物议 双松并茂)

程伟元自述·十七(泼墨遣情 挥毫赋诗)

程伟元自述·十八(结识晋昌 远赴盛京 诗酒唱和 出边围猎)


上一篇:程伟元自述 二十
下一篇:程恩棋祭文排版设计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