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读记
(小河西)
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
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野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
层阁凭雷殷,长空水面文。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军。
这首诗作于大历五年(770),时臧玠之乱刚平定。杜甫或从逃难之地衡州已回到潭州江阁。裴二端公:侍御史道州刺史裴虬。详见《6929杜甫五古《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读记》。行营:军营。【《旧唐书-代宗记》:“(大历五年)夏四月庚子,湖南都团练使崔瓘为其兵马使臧玠所杀,玠据潭州为乱。沣州刺史杨子琳、道州刺史裴虬、衡州刺史杨漳出军讨玠。”】
南纪:指南方。《四月》(诗经):“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新唐书-天文志》(卷31):“北纪山河之曲为晋、代,南纪山河之曲为巴、蜀,皆负险用武之国也。”《王侍中为南蛮校尉诏》(梁-江淹):“赞政南纪,播惠西夏。”《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唐-杜甫):“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
雷殷:隐隐然的雷声。《殷其雷》(诗经):“殷其雷,在南山之阳。”《塞下曲》(唐-高适):“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铜柱:《梁书-诸夷传》林邑国:“其南界水步道二百余里,有西国夷亦称王,马援植两铜柱表汉界处也。”《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李贤注引晋顾微《广州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咏怀二首》(唐-杜甫):“多忧污桃源,拙计泥铜柱。”
伏波: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前14-49)。字文渊,东汉开国功臣。马援年迈后,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详见《后汉书-马援传》。《奉寄别马巴州》(唐-杜甫):“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
大意:南方的风涛波澜壮阔,阴晴交错常常难分。田野的流水中太阳在大地上行走,江水好像要流入飞越高山的云。依在高阁上任凭雷声阵阵,看辽阔的天空下江面荡起波纹。大雨来到了伏波将军立下的铜柱之北,首先应为伏波将军的大军清洗战尘。
这首诗首联总写江雨。波澜壮阔阴晴不分。中二联解释阴晴不分。大雨刚过野外雨水横流,太阳影子似在水中行走。江涨水高乌云又至,江水似要流入度山之云。站在高阁上听雷声阵阵,万里长空下江面又荡起波纹。(似有寓意。平乱后朝廷派辛京杲任湖南观察使兼潭州刺史。平乱功臣裴虬在乱后结局史无记载。另一位平乱功臣阳济的结局是“贬抚州司马”。这或是杜甫江阁对雨所思的“阴晴屡不分”。)末联感叹。大雨来到伏波将军立下的铜柱北,首先应为伏波将军清洗战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