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北宋为什么灭不了西夏?

2023-05-06 21:55:15

有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强者,只有最强者,所以强者在遇到一些最强者压根没办法打过。

因而,我觉得用一句话来形容,北宋为什么没办法战胜西再合适不过,这句话就是一山更有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再合适不过。

表面上,北宋的实力确实强,可是他们连西都打不过,这到底什么情况,有些人感到奇怪,这些人为什么感到奇怪,主要是契丹战斗力在哪里,确实没话说,西夏这个小国居然也打不过这让一些人确实没办法想象。

这其实也能理解,宋太祖赵匡胤走后,北宋初期创业团体可以说到此结束,为什么会到此结束,主要是他们没有了扫平六国雄风,也失去了一统天下雄主风范。

会出现这情况,主要是宋太宗赵光义高粱河一败确实丢人,以至于不少人认为北宋最精英失去了主心骨,既然失去了主心骨,统一天下愿望一定没办法实现,赵光义认识到傲这个问题后,便没有将统一天下变为自己的宏伟大愿,而是将收买人心变成了主要任务,所以才会为宋朝百年积贫积弱埋下了伏笔。

之后宋真宗、宋英宗、宋仁宗三位皇帝,要不是身体不好,或者就是没胆子和西夏一仗,后面的宋神宗将精力放在改革上面,可他的改革并没有成功,落了一个寂寞,接下来的宋哲宗过早去世,可以直接忽略,后面的宋徽宗尽情享乐,国事就是浮云。

从中可以看出,北宋这班领导人是一个比一个差,这让他们有什么资格能和江西夏干趴?还有就是,西夏的情况没有想象中孱弱,他的军队战斗力已经超过北宋好几倍,所以北宋想要干赢西夏并不太可能。

西夏存在感不高,所以很多人并不了

不少人说西夏会不会是李唐王朝后人所开创,因为他们皇帝姓李。

实际上西夏和李唐王室压根没瓜葛,因为他们党项人拓跋氏,拓跋氏起源于鲜卑,所以他们时期以鲜卑后裔自称。

唐末黄巢起义后,拓跋思念恭出兵帮助大唐平叛,唐僖宗很是高兴,给予他国姓李,从这以后他变成了李思恭,除了给国姓以外,还将夏州、银州、绥州、宥州、静州给了他,同时将其封为夏国公,唐僖宗的举动让党项人有了自己的地盘。

五代十国期间,党项人整体比较低调,并没有太高调,而是看中原地区谁是老大,就认他当老大,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西夏的地盘都比较安静。

宋朝初期以后,情况发生一些变化,当时西夏老大李继捧因自己年龄,担心没有办法让所有人服从自己,所以他主动到开封府觐见赵光义,以自己要放弃祖上所赐予自己的五州地盘,全部给予赵光义,赵光义对此很是高兴,毕竟西夏的存在缺失让他有点不安,人家来投降了,肯定会让赵光义高兴,毕竟西夏所处的位置确实比较重要,他的存在可以给大宋王朝北部边疆加一层保险。

但让其想不到是,李继捧没有办法当家做主,他的族弟李继迁带领剩下的族人二次创业,自封为西夏王,他的举动也获得辽国的支持。李继迁让西夏成功保住自己祖宗基业,为此他们还夺取了北宋军事重地灵州。

李继迁为西夏王朝建立奠定了基础,因而让他获得夏太祖的称号,至于西夏真正的创建者李元昊,则是他的孙子。

公元1038年,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李元昊登基称帝,李元昊举动让天下陷入了北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西夏全民皆兵、战斗力高于北宋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西夏建国后人口大约在300万左右,这一时期的北宋拥有1亿左右的人,双方的差距十分巨大。

按理说,北宋有绝对的优势,可为何一直干不过西夏。

表面上西夏有300万人口,可实际上他们居然从300万人口中硬弄出40-50万军队,你这个数字和比例确实让人有些后可怕。

西夏人通过这个举动告诉所有人西夏是团结的国家,任何人都不要小看我们。

同一时期北宋,总兵力不到100万,而且北宋的军队不可能全部来应对西夏,毕竟北边辽对自己威胁也很大,所以北宋不可能将全部军队放在西夏身上。

西夏若想要和北宋干一仗,必须集中全部力量,北宋想要和西夏干一仗只要拿出两成力量,可以说巨大兵力差距让西夏人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任何人不会小看自己。

北宋士兵日子确实不错,根本没心情打仗,西夏有些不一样,如果不打仗,自己完全没有生存空间,北边的大辽、南边的大宋,两个都不好惹,因而西夏军队如果不保持高昂战斗意志,有可能会让自己完犊子,西夏人并不想那样快完犊子,所以他们军队战斗力,比北宋高出好几倍。

李元昊称帝一事直接导致北宋和西夏关系断裂,很快双方在三川口、好水川等地区发生激战,这几次战役后,导致北宋西北精锐部队全军覆没,西夏在西北地区取得了胜利。

击败北宋后,李元昊依旧不满意,他又和辽兴宗来了一场曲河之战,这一战 西夏军队打得十分勇猛,差点把辽兴宗送走。

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西夏必须采取全民皆兵政策,既然全民皆兵肯定重视日常训练,所以西夏军人战斗力是北宋军人战斗力好几倍。

重文轻武北宋,军队战斗力比不上西夏

赵匡胤作为北宋第一位君主,靠着后周都点检身份让他手握禁军兵权,这层身份存在让他有了颠覆后周江山的能力。

按理说,后周世宗柴荣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赵匡胤本该对其感恩戴德,可这家伙不老实,直接黄袍加身,夺走了后周王朝的江山。

这件事情结束以后,赵家兄弟便有了心思,他们担心底下人会有模学样夺走自己的江山,赵匡胤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夺取了亲信和功臣的兵权,这件事情结束后,两宋王朝再无武将专权。

赵匡胤走后,赵光义成为北宋第二任君主,这家伙一上台直接确定了北宋重文轻武的思想,这家伙声望、能力都比不上赵匡胤,稳定自己位置成为自己必须要完成任务。

武将、功臣们自然没办法收买,这两种人没办法收买,那就搞定读书人,毕竟历史是由读书人书写,收买这群人完全可以让自己有个好名声。很快赵光义扩大了录取范围,过去一次科举考试顶多就来个十多个进士,宋太宗上台后,一下来了500个进士。

这些人录取后,赵光义将他们工作安排十分不错,直接给了一个通判工作,这个职务相当于州府副长官,掌管一个州府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在你啥都还不会情况下,直接给你个高官做,这让很多读书人都疯狂称颂赵光义是位不错的君主,因为一个正常的进士,想要做到这个级别,不给你个十年磨练完全不可能。

赵光义期间,主要文臣举报武将谋反,他连审都不审,直接送武将去西天,如此氛围下,每个武将活得十分难受,既然难受肯定没心情搞军队训练,军队战斗力不可以,那就以人数来凑,北宋初期军队进行了各种扩充,这番操作下来,朝廷需要养的士兵达到了100万。如此庞大军队规模,导致北宋财政压力极大,而且一些官员从中发现了巨大漏洞,所以吃空饷的现象十分严重。

如此一支军队,你说怎么和虎狼之师的西夏军队战斗,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以上我们可以得知,西夏全民皆兵,确实符合实际情况,然后他们的这种制度也导致了国家处于崩溃状态,李元昊每打一场仗,就要赌上国运,如果他输掉了其中一场战争,有可能导致自己面临亡国。

至于北宋有些不一样,他们和西夏打了几仗确实输了,但这并不影响国家运势,因为他们的综合实力确实强。

长期全民皆兵,导致西夏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然而这根弦总有断裂的一天。李元昊被自己儿子杀害后,西夏陷入了长期动乱,原本并不富裕国家,雪上加霜越来越困苦,最终他们只能北宋和自己贸易和微不足道贸易苟延残喘。很长一段时间后,西夏内部稳定以后,北方蒙古崛起,西夏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

有个特别现象,就是北宋没有趁着西夏病要他命,从这点可以看出,北宋皇帝都只想安静做个美男子,其他人事情压根不愿多管。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上一篇:东周灭亡前,周天子也曾试图招揽人才壮大自己,可惜实力不允许
下一篇:读《血腥的盛唐》有感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