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荀子哲学系列18】为什么秦国,离荀子心中的富国还差很远?

我们经常说一个国家要富强,但富国和强国是不一样的,强国不一定富,但富国一定强。强国和富国有什么本质区别,今天我们结合《荀子》的第16篇《强国》来分享背后的道理。

前面我们在第10篇《富国》里面介绍了一个国家应该如何致富。这一篇《强国》里面荀子谈到了强国和富国的差异。

在荀子看来,富国和强国就是王道和霸道之间的差异。

荀子说:义立而王,信立而霸。荀子认为,作为君主,推崇礼义、尊崇贤人,就能称王天下;看重法治,重视信用、保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欢喜财利、多搞欺诈,就会危险;玩弄权术、坑人害人、阴暗险恶,就会消亡。

当时强国中的典范就是秦国。荀子对秦国非常了解,荀子也是先秦诸子中,为数不多到过秦国的思想家,当时在秦昭王和相国范雎[jū]还请教过荀子。

在这一篇里面,范雎请教荀子说,你到秦国有什么见闻和感受。

荀子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形胜、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听决百事不留。

01

强国中的典范:秦国

首先是形胜,也就是地形非常优越,荀子说,秦国地势险要,山河壮丽,自然资源丰富,这是地形上的优势。

其次是百姓朴,进入秦国之后,秦国各地百姓民风淳朴,音乐合宜,穿着得体,很像古代圣王治理下的百姓。

第三是百吏肃然,各地官员都严肃谨慎,无不谦恭节俭,敦厚谨慎,也很像圣王治理下的官员。

第四是士大夫明道而公。

荀子说进入秦国国都,观察秦国士大夫,他们走出自己的家门,就进入官府衙门,走出衙门就回到自己家中,没有私事人情,不结党隐私,办公也一个个明智通达,廉洁奉公,很像圣王治理下的士大夫。最后是朝廷,荀子观察了秦国的朝堂,百官们上朝之后,处理政事效率很高,处理政务也仅仅有条,也很像圣王治理下的朝堂。

从地形、百姓、官员、士大夫和朝堂几个方面分析之后,荀子说,秦国四代君王都能有所发展,并不是由于侥幸,而是由其必然性的,秦国的治理水平已经非常高了。

但是荀子话锋一转说,但是就算这样,秦国仍然有自己的担忧,拥有了以上这些条件,和真正的能称王于天下,还差得很远。秦国相国范雎赶快问,这是为什么呢?

荀子说,这大概是因为秦国几乎没有儒者吧。荀子说:“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能做到道义纯粹就能称王,能做到义利兼顾就可以称霸,两样都没做到,国家就会灭亡。

荀子说,秦国很强大,但是使用强力的方法会遇到阻力,而唯有运用礼义的方法才可以畅通无阻。秦国现在的威力比商汤和周武王还要强盛,领土比舜、禹还要广大,不过它的忧患也非常多,天天提心吊胆,怕天下各国联合起来攻打自己。

那应该怎么办呢?

荀子说,节制强力,返回礼义,任用正直诚信的君子管理天下。

02

礼义,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前面我们介绍了王道和霸道治国的区别,王道是让人心服口服,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护和信任,而霸道只能让人口服,而心不服。民众和诸侯国可能在强大武力之下暂时屈服,但武力不再强大的时候,就会迎来民众的反抗和诸侯国的围攻。

所以,一个国家要真正实现富强,就必须要奉行礼义,因为,唯有这样才能获得天下人的信任和拥护,不然强大如秦国也需要每天如履薄冰,谨小慎微,担心别人报复。

荀子说,奸人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君主不崇尚礼义、不重视礼义。礼义,是用来限制人们作恶的。如果君主不尊崇礼义、不看重礼义,那么下面的民众,就会背弃礼义,而有趋向奸邪的心。这便是奸人之所以出现的原因。

君主是民众的表率,民众应和君主,就像回音应和声响,影子跟随形体一样。所以,作为民众的君主,不能不谨慎。礼义,对内适合于所有的人,对外适合于世间万物;对上安定君主,对下调和民众。内外上下都得到调节,这样才能秩序井然,这就是礼义的本质。

荀子说,但凡办理天下大事,礼义就是关键,信用是其次。古代,禹汤以礼义为关键,务求信用,天下得到大治;桀纣背弃礼义,背弃信用,天下大乱。所以,作为民众的君主,必定要谨守礼义,务求忠信,然后才能够平治天下,这是治国的最高原则。

好了,今天我们通过荀子和秦国相国范雎的对话,分享了荀子对秦国的分析和评价,在荀子看来,秦国治理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很好了,属于强国,但离荀子心中的富国还差很远,这也是王道和霸道的根本区别,还是那八个字:义立而王,信立而霸。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对你有启发。


上一篇:青龙白虎是为了守护生气
下一篇:重建祠堂后代兴旺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