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徐志摩34岁的末路航班告诉人们,婚姻不只是男女之间那点事

2023-05-06 21:55:15

婚姻是两个人精神的结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艰难困苦。——高尔基

01

1931年11月17日,在妻子陆小曼紧锣密鼓的电报催促下,徐志摩不得不搁下手头密密麻麻的教学工作,从北京风尘仆仆赶往自己与陆小曼在上海的居所。

陆小曼是才女,电报的遣词造句不露声色地要求徐志摩马不停蹄,这一路旅程到家,徐志摩倍感辛劳,累!

然而,当徐志摩急急忙忙地赶到家里的时候,陆小曼却不在家。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在上海找人是十分困难的事,徐志摩只好在家里等陆小曼回来。

直到半夜时分,陆小曼才烂醉如泥地回到了家里,还是由已有家室的年轻医生翁瑞午扶着回来的。这时,旅途疲劳的徐志摩已经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晨醒来的时候,睡眼惺忪妻子竟然当着徐志摩的面让翁瑞午为她按摩。翁瑞午昨晚没有回去,就睡在这个房子里。

陆小曼一面抽着大烟接受翁瑞午的全身按摩,一面指使徐志摩去结清她当月的在酒楼饭店歌舞厅的消费,还有赌债和大烟钱。

见此情景,戴绿帽子的羞辱感让徐志摩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陆小曼也不示弱,俩个人大吵起来。

翁瑞午见势不妙,赶紧离开。这让陆小曼更是生气,顺手抓起案前的大烟灯向徐志摩狠狠地砸了过去。烟灯不偏不倚,把徐志摩的金丝眼镜从鼻梁上砸落,掉在地上打得粉碎。

徐志摩不再说话,提起尚未打开的行李箱夺门而出……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因大雾撞山,机上无人幸免于难。这一年,徐志摩34岁,与陆小曼结婚5年又3个月。

02

徐志摩遇难的消息震惊社会,关注度远远高过飞机失事本身。当人们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开始广泛思考徐志摩的婚姻,这一思考直到今天仍然还在持续。梁启超给徐志摩的证婚词也再次被人们热议起来,也是直到现在仍在持续。

梁启超给徐志摩的证婚词之所以成为人们的热议,是因为这一证婚词不但惊世骇俗得令人瞠目结舌,也指出了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姻观上的致命缺陷并给予了当头棒喝式的警示,还让人看到了梁启超的耿直、深度和远见卓识。

那是1926年8月14,即徐、陆俩人的结婚日。这天是农历7月初7,中国的情人节。他俩选择这个日子结婚也充分说明他们一开始是彼此爱着对方的。

婚礼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行,轰动了北京文化界甚至整个民国。

来宾都是名流。当新郎、新娘携手步入礼堂时,全场一片惊叹,呼啸声、惊叫声灌满礼堂,赞叹着民国的才子、才女的结合。唯有证婚人梁启超与众不同。

本来,大家都想听听梁先生口吐莲花的赞美之词。所以,梁启超上来的时候,全场立即鸦雀无声,都在倾耳聆听。

不料梁启超先生却是如是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术上没有什么成就。你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后又再婚。希望你以后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你要记住,你和陆小曼都是离过婚又再婚的啦,这全是你们用情不专的缘故。”

旋即,梁启超先生又目光炯炯地看着陆小曼说:“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你今后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与行为,希望你不要一错再错,误人误己。不要以自私自利为行事准则,不要以荒唐与享受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做儿戏,以为高兴了可以结婚,不高兴了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世人看笑话。”

说完陆小曼,梁启超又侧身一步,站在徐、陆俩人中间说:“我作为徐志摩的先生,同时又是今天的证婚人,我要在你们的婚礼上当众送你们一句话:我希望你们痛改前非!我也衷心祝愿你俩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梁启超的婚礼证词先是把在场的人惊呆了,但也让在场的人仿佛感到他说出自己心里对徐、陆俩人婚姻的看法。所以片刻过后,礼堂里掌声如雷鸣。

梁启超的证婚词确实别天生面,回味无穷,即是在今天,仍然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梁启超先生是大学者,视野既是现实和具体的,也是深远和宏大的。这也让我们感到梁启超先生的证婚词之所以近乎“不顾情面”,自然有他的原因。

一是对爱徒的了解和关心。他从徐、陆俩人的结合中看到了其婚姻观里的严肃性的严重缺失,这样的婚姻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需要尽早排除。于是,便有了这“猛药”般的证婚词。

徐志摩与陆小曼相识于一场舞会。也就是这么一场舞会就让俩人抛弃各自的家庭,抛弃相濡以沫多年的伴侣。

徐志摩的结发妻子张幼仪是无可挑剔的贤妻良母,为了陆小曼,徐志摩硬是逼迫张幼仪跟自己离了婚,并狠心地把张幼仪孤儿寡母抛弃在举目无亲的德国。陆小曼的丈夫王赓对陆小曼也是忠心不二,这个时任哈尔滨警察厅厅长的王赓甚至拨出手**来挽救他的婚姻,但没有任何效果。正如郁达夫所说:徐、陆俩人碰到一起便燃成了地团,伦理常纲、宗法家风也不要了。是的,徐、陆俩人太异于正常人了,也异常得没了生活逻辑,这又怎能支撑起婚后正常的生活呢?

梁启超先生在徐陆俩人新生活的起点,用这种近乎“训戒”的证婚词,料想是想“猛药㾀疴”,一剂便达成改造俩人的品性的效果。

二是梁启超先生也想通过这种场合重塑社会婚恋文化。当时,中华文化已有被洋文化殖民的倾向和危险,必须给予制止,否则后果将十分危险,甚至丧失民族文化。梁启超先生是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决不允许文化上的本末倒置。那好,就从纠正当时特别有影响力的民国才子、才女婚姻观上表现出来的见异思迁,意乱形迷做起吧。先生知道,此风一长,后患无穷,不但会毁掉民族文化,也会毁掉整个民族。料想这也是梁启超先生的证婚词“毫不留情”,震聋发聩的原因。

叹中叹梁启超先生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唤醒徐、陆俩人管控好婚姻的精神觉醒和行为自觉,最终使婚姻成了坟墓。

03

徐志摩遇难后,当人把徐志摩唯一的一件现场遗物送到陆小曼手里的时候,陆小曼哭成了泪人。

徐志摩唯一的一件现场遗物是一幅山水画长卷,这是陆小曼在1931年春创作的,没想到最后成了徐志摩唯一的现场遗物……陆小曼睹物思人,想到了徐志摩的种种好处,泪水就像决堤的江河水一样狂泻。

这时,陆小曼才知道自己错了。只是这用命换来的醒悟,不但代价奇高,也显得晚了。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陆小曼含泪为徐志摩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专心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烟草打发自己的思念。

先前的大烟,后来的烟草,让陆小曼的一口牙在她还不到50岁的时候就全部掉光了。1965年4月3日,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陆小曼要求与徐志摩合葬,但遭到了徐家后人的拒绝。

04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留学英美,横行当时的诗人徐志摩,却没能书写好自己的婚姻,最终以命醒世,告诉人们婚姻不是男女之间那点事,把婚姻定义为男女这间的那点事,是一个要命的错误。

摩留给世界的这个百年一叹,总是让人特别压抑、沉重和揪心。也会让人产生很多想不明白。徐、陆俩人,堪称那个时代的才子、才女,为啥就经营不好自己的婚姻呢?

这也许跟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系。他俩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第一次“改革开放”的时代,40年的洋务运动造就了中国不少富豪,徐、陆俩人的家庭都在其列。那个时候,中国社会特别是上流社会崇洋媚外甚嚣尘上,有钱人家的孩子要么花钱送到国外镀金,要么送到国内洋学堂学习。这些正处在人格定型期的孩子一到国外或在国内接受洋老师的洗脑,“活在当下”的人生观很快就形成了,自然也会形成相应的婚恋观。这种婚恋观与其说是崇尚婚姻自由,不如说是追求激情刺激。因为,这种婚恋观与他们的人生观一样,缺少一份最为重要的东西——责任。徐摩是这样,陆小曼也是这样。

早在美国留学期间,已是有妇之夫的徐志摩就近乎疯狂地追求过才女林徽因,但遭到了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的坚决阻挠。林父认为,这个徐志摩见到我女儿,就能抛弃结发妻子,谁敢保证他再见到别人不会再抛弃我女儿?

追求林徽因不成,徐志摩又对陆小曼一见倾心。这回成了。原因也不难看出:一是陆与徐是同类人,二是陆家没有“林长民”。

幸好还有梁启超先生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看到了当时有钱人家送子女接受洋教育这一现象的巨大民族隐忧:他们看到了这些西化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人格的异化和文化品性的畸变,这才有了当时中国文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呐喊。这些有识之士清醒地知道,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不但会毁掉这个国家的一代人,也会丧失民族文化。

幸好还有一个不愿意出国,一头扎进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青年才俊毛润之,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才得以逆袭,苦尽甘来。

然而,在特定的条件下,历史又是如此地以惊人的相似重复出现。我们看到,近十几年、几十年来,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的现象又时兴起来,很多家长想通过这样的途径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或更优秀,这可能吗?这一现象同样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徐、陆俩人失败的婚姻也许还有别的我们猜想不到的原因,比如徐志摩的表弟金庸就很不屑于表哥的轻浮。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婚姻失败了,人生也就失败了。尽管徐、陆俩人最后对自己的婚姻都有反省觉悟的时刻,但命运却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了。

05

有什么样的婚姻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徐、陆俩人是这样,其他人也是这样。所谓命运,细数其容其实就是生活的质量。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夫妻一起经营的点点滴滴。

婚姻也是家庭的纽带,因婚姻才有家庭,才有传宗接代,才有子子孙孙。家庭则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健康的充满希望的社会,一定是以健康婚姻为骨架的。

婚姻,于人生、家庭、社会其地位都十分显要,也是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的课题。这个课题,不会过时。尽管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但始终有其不可违背的内涵。要不然,婚姻就会表现出眼花缭乱,这个世界就会因此而让人无所适从。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大作家所说的“相似”,其实就是婚姻中的俩个人的彼此尊重、欣赏、理解、包容,它是以夫妻俩人的家庭责任感为前提和支点的。这也是徐、陆俩人给予这个世界的启示。

徐、陆俩人的婚姻开始的时候如胶似漆,但陆小曼不懂得体贴丈夫,花钱如流水,整天不是打麻将,就是泡歌舞厅,还抽上了鸦片。徐志摩就是她的取款机。

有这样的老婆,徐志摩不得不经常四处讲学贴补家用,身体也严重透支。

激情退去之后,他们俩个人之间的隔膜和厌倦与日俱增,徐志摩不就是死于不想与陆小曼在一起多呆一天么?

也就人分析过当时的情况,认为而徐志摩死于急于去给林徽因捧场。因为当天晚上有林徽因的演讲,他才提前一天赶过去。不管生怎样,都说明徐志摩的心已经不在陆小曼这里了。

是的,没有责任感,婚姻就会成为试验品而朝三暮四,或者把婚姻异化成交易,最终迷失人性,丧失姻婚。徐、陆俩人的婚姻是这样,当下所有不幸的婚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再热烈的激情也有退却的时候,再美好的憧憬也要现实来支撑,只有责任感,才能促进夫妻俩人的携手同行,风风雨雨,贫富贵贱,山一程,水一程,写就一路风景。


上一篇:婚姻八字看婚姻,男人的财缘和女人缘有什么关系?
下一篇:咏庞涓[绝句]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