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易经》:“否卦”蕴含的“破局”之道

2023-05-06 21:55:15

否卦,上卦乾天,下卦坤地,名为天地否,象为天地不交,乃破局之卦。

天在上,地在下,一切正常,本来如此,为何会是困局之象?

此天非实天,乃天气,即阳气;此地非实地,乃地气,即阴气。

天在上,则阳气在上;地在下,则阴气在下。阳气轻,向上浮;阴气重,向下沉。

如此一来,天上之阳气上浮,地下之阴气下沉。则阴阳背道而驰,上下互不相交。

阴阳不交则天地不和,天地不和则万物凋敝,万物凋敝则一片破败。

交,即万物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则成死水一潭。

比如雌雄不交,则万物不生;夫妻不交,则家庭不和;公司不交,则经营不善;上下不交,则阶级对立;国家不交,则冲突不断……

可见,不交就会陷入困局,继而变成死局。一旦出现死局,就很难起死回生。所以要赶在死局之前找到破困之法,才能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比如离婚之前,破产之前,叛乱之前,战争之前……并不是所有困局都能被破解,最好的破局之道就是不让困局产生。防患于未然,这才是终极追求。

如何破此困局?否卦已给出答案,我抛砖引玉,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寻根究底

否卦初六有言: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茅即茅草,茹即根茎,合起来便是连根拔起。

不交自有因果,解铃还须系铃人。唯有寻根究底,才能找到破解之法。

何为“根底”?

“根底”就是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

比如夫妻不交,可以有很多原因。为钱,为小孩,为亲人,为朋友,为做家务,为去游玩,等等。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夫妻不争吵的。

这些原因只是表象,其根源还是自私自利,不想包容,不去理解,不能忍耐,概括起来就是修身不够,所以很小的事情就能引发争吵。

若要改善夫妻关系,需双方共同修身,共同进步。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机会。事事皆磨砺,修行在个人。

以此类推,不论是公司之间,阶级之间,国家之间,其不交的根源都是修身不够。

故《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唯有修身,才能交和;唯有交和,才能吉亨。

二、凝心聚力

否卦九五有言: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苞,即丛生盘根之植物,其特点是根系坚固,再生能力强。桑,即桑树,其特点亦是根深蒂固。

同样是根,上面是寻根究底,拔除病根。此处是凝心聚力,稳固根基。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意即生死存亡,仰仗的是根基。根基深厚,则能履险如夷。反之,则经不起风吹雨打。

何为“根基”?

于植物而言,就是其根系。根深树大,风再猛,水再凶,只能断其身,不能断其根。风雨过后,更是一棵大树。

于动物而言,就是其体格。体格健壮,能吃能抗,不怕饥荒,不畏酷暑,不惧严寒。灾难过后,更是一头猛兽。

于人类而言,就是其内心。内心强大,失败也好,羞辱也罢,身受折磨,心不会倒。磨砺过后,更是一条好汉。

所以,困局本身不可怕,怕的是心被困。

个人心被困,则破罐子破摔。

夫妻心被困,则有难各自飞。

公司心被困,则树倒猢狲散。

众人心被困,则歪风邪气多。

……

如何脱困?

唯有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只要心不倒,任何困局都只是暂时的。

司马迁被宫刑入狱,后著成《史记》;勾践兵败为奴三年,后反败为胜;孙膑双脚被废,后功成名就;周文王被囚羑里七年,后拨乱反正……

阴阳之道告诉我们,有好就有坏,有坏就有好,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要不放弃,坏就可以变为好。

三、耐心等待

否卦上九有言:倾否,先否后喜。

倾否,意即否到顶了,要翻转了。先否后喜,意即云开雾散,否极泰来。

上九告诉我们,否终将过去,困局终将破解,只需耐心等待。

耐心等待有两层意思:

其一、不变。

有些困局,就像一阵风,很快就会过去。面对如此困局,当以不变应万变。此不变,为心不变,即心智不乱,心神不慌。

比如柴米油盐等物资突然涨价,谣传物资短缺,要不要去抢购物资?

这些基本物资,国家定会管控好,不必恐慌,静观其变就好。

一般用不了几天,谣言便会不攻自破。但家里常备一点物资还是可以,未雨绸缪,应付短期就行。

其二、随变。

有些困局,就像气体,混入大气,久久不散,最后变成大气。面对如此困局,要随机应变,主动适应困局。一旦适应,困局便会自动消解。

比如马车时代,燃油车横空出世;燃油车时代,电动车横空出世;功能手机时代,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实体店时代,互联网横空出世;人力时代,机器人横空出世;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横空出世……

这些新事物一开始不会显出威胁,但会慢慢蚕食市场,困局终露端倪。面对如此困局,要当机立断,与时俱进。否则不进则退,困局将变死局。

当然,不论变与不变,都需耐心等待,不可急躁冒进。往往慢一步,最多是落后一点;但快一步,很可能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上一篇:春风帖(八十八)
下一篇:张至顺道长与一般学者的差异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