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卷二十九《水经.沔水注》考略(一)

2023-05-06 21:55:15

卷二十九

○沔水下

A1

△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

《尚书.禹贡》汇泽也。郑玄曰:汇,回也。汉与江斗,转东成其泽矣。

沔水,即今汉水。《尚书·禹贡》梁州:“浮于潜,逾于沔。”据《水经注》: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县西,名沮水者为沔水;西源出自今宁强县北者为汉水。两水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汉书·地理志》武都郡武都县:“东汉水受氐道水, 名沔。”即以西源为正源。《说文》:“沔出武都沮县东狼谷”,则以北源为正源。《经》与《说文》同。又沔水入江后,今湖北武汉市以下的长江,古代亦通称沔水,以至《水经》叙沔水下游直至入海。

彭蠡泽,古泽薮名。《尚书·禹贡》扬州:“彭蠡既猪”,孔颖达疏:“导漾水南入于江,东汇为彭蠡”,即指今长江中游、鄂东、皖西一带的湖泽。为古代三苗部落所居。西汉中叶以后,彭蠡逐渐南移,并扩展成今江西省鄱阳湖[0]。从漫长的地质科学史来看,距今约2亿年前受燕山运动影响,鄂、皖境内的黄梅、宿松、望江一带形成断陷,成为湖盆的雏形。此后,新构造运动使湖盆形成了彭蠡盆地,继而成为河网交织的平原洼地。西周时已形成彭蠡泽,并不断向南扩展到湖口一带,开江穿湖而过。三国时期,逐渐演化为今日鄂、皖境内的龙感湖和大官湖,并不断南侵,逐渐扩展演化为鄱阳湖。隋末唐初,始有“鄱阳湖”之称[1]。

△又东北出居巢县南。

古巢国也。汤代桀,桀奔南巢,即巢泽也。《尚书》周有巢伯来朝。《春秋.文公十二年》,夏、楚人围巢。巢群舒国也。舒叛,故围之。永平元年,汉明帝更封菑丘侯刘般为侯国也。

居巢县,按谭其骧《鄂君启节铭文释地》[2]:“居巢”的“居”是发语词。“居巢”就是“巢”,故凡《左传》里的巢,《史记》皆作居巢。古代江淮一带的巢即居巢有好几处。单是《左传》里所提到的,就不止一处;所以在昭公二十四年吴人灭巢之后,至定公二年又有一个为吴所围而克之的巢。前者当系“群舒”之属中的一个小国,后者疑为楚置在“豫章”地区的一个邑。前者据文公十二年杜预注,故址即庐江六县(今六安县北)东居巢城,《元和郡县志》江州浔阳县下也提到楚有二巢,一在庐江六县。后者疑即秦汉时代的居巢县治。秦汉居巢故治据《水经·沔水篇》:“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又东北出居巢县南”,当在彭蠡泽东,大江北岸,疑即《寰宇记》中在桐城县南六十五里,传说为成汤放桀南巢所在的古巢城。《寰宇记》说此城“南北川泽,左右陂湖”,与《续汉书·郡国志》居巢下刘昭注引《广志》曰“有二大湖”符合。此外地方学者在认为秦汉居巢县故城在今桐城市双港镇一带[3],所未详也。

江水自濡须口又东,左会栅口,水导巢湖,东迳乌上城北,又东迳南谯侨郡城南,又东绝塘迳附农山北,又东左会清溪水,水出东北马子岘之清溪也。东迳清溪城南,屈而西南,历山西南流,注栅水,谓之清溪口。

濡须口,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六十里濡须山与无为县西北五十里七宝山之间,两山夹峙,濡须水从中流过,古称濡须水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东汉建安十八年 (213) 春,“进军濡须口,攻破 (孙)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兵还”。即此。古濡须水入长江之口,亦称濡须口,故址在今安徽无为县东南三十里泥汊镇附近。《水经·沔水注》: “江水自濡须口又东,左会栅口,水导巢湖。”

栅口,亦称栅江口。古栅水入江口。在今安徽芜湖市东北裕溪口。《水经·沔水注》: “江水自濡须口又东,左会栅口。” 《陈书·侯瑱传》:“瑱至梁山,王琳至于栅口,又以瑱为都督,侯安都等并隶焉。瑱与琳相持百余日未决。”即此。

巢湖,一作漅湖,又名焦湖。即今安徽中部巢湖,在合肥、巢湖、庐江、肥东、肥西诸市县间。《水经·施水注》:“施水又东径湖口戍,东注巢湖”《舆地纪胜》 卷45庐州: 巢湖 “港汊大小三百六十,周围四百里,占合肥、舒城、巢、庐江四邑之境”

乌上城,按方位比对巢湖水下遗址分布图(下图),颇疑乌上城与巢湖东城门遗址有渊源;并可能与附近的巢湖市望城岗古汉墓群有关联,该汉墓群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岱山乡三胜村·秦、因窑厂取土破坏严重。暴露有土坑墓,曾出土秦半两钱、陶罐、鼎、钫、壶、钵和铜壶[4]。

图片摘自网络

南谯侨郡城,东晋太元中侨置,治所在山桑县(今安徽巢湖市南约二十里秀芙乡)。南朝梁移治蕲县(今巢湖市)。北齐废。按注文所述此处所指应为南朝梁蕲县(今巢湖市)的南谯侨郡城。

附农山,光绪重修《庐州府志》“山川·芙蓉岭”条亦说,“在无为州北五十里,亦名附农山、浮农山,与巢县分界,即芙蓉山也。”金家年认为附农、浮农、芙蓉、扶阳均一音之转,山名皆沿袭县名而得之[5]。

清溪水,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源出含山县与巢湖市交界的青龙尖,东南流经含山县清溪镇,又西南流入裕溪河。《水经·沔水注》: 栅水 “又东左会清溪水,水出东北马子岘之清溪也。东径清溪城南,屈而西南,历山西南流,注栅水,谓之清溪口”。《宋史·刘锜传》: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金兀术南侵,攻庐、和二州,“锜据东关之险以遏其冲,引兵出清溪,两战皆胜”。即此。

马子岘,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源出含山县与巢湖市交界的青龙尖,东南流经含山县清溪镇,又西南流入裕溪河。《水经·沔水注》:栅水 “又东左会清溪水,水出东北马子岘之清溪也。东径清溪城南,屈而西南,历山西南流,注栅水,谓之清溪口”。《宋史·刘锜传》: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金兀术南侵,攻庐、和二州,“锜据东关之险以遏其冲,引兵出清溪,两战皆胜”。即此。

清溪城,即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清溪镇。

栅水,即今安徽由巢湖出口,东至芜湖市东北裕溪口入江的裕溪河。

清溪口,约清溪河入裕溪河交汇处。

栅水又东,左会白石山水,水发白石山西,迳李鹊城南,西南注栅水。

白石山水,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林头河。《水经·沔水注》:“栅水又东,左会白石山水,水发白石山西,经李鹊城南,西南注栅水。”杨守敬注:“今水自含山县西南流至巢东南,入濡须水。”

白石山,亦名祷应山。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沔水注》:“栅水又东,左会白石山水,水发白石山西,径李鹊城南,西南注栅水。”《清一统志·和州》:“《州志》:白石山周七十里。道家第二十一洞天,名琼秀长贞之天。”

李鹊城,按白石山水流向方位比对文物地图颇疑与含山县王山遗址有关联。该遗址位于含山县谢集乡王山村西200米,商周遗存,王山遗址俗称城墙头,面积约1500平方米。墩高约3~6米。地表有大量红烧土,采集的陶片多为夹砂红陶黑陶较少,还有极少量磨光黑陶,纹饰以绳纹为主,也有少量方格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盆、豆、罐等[6]。



[0]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来源:《长江大辞典》

[2](《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

[3]摘自《桐城县志》居巢考篇,,1988-10-16

[4]《安徽文物地图集》(下),第6页。

[5]金家年:濡须水流向的历史考察,安徽大学学报,1993

[6]《安徽文物地图集》(下),第243页。


上一篇:感恩物件
下一篇:《水经注》卷二十四辑释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