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北苏州路上的优秀历史建筑

北苏州路是上海市跨虹口区、静安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大名路,西至西藏北路。北苏州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分段修筑于1887年到1905年,因在苏州河北岸而得名。

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1-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15190000001 百老汇大厦 民国 提篮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百老汇大厦;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大厦

地址:北苏州路20号

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

当年因建造在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南首,故原名百老汇大厦,是上海著名的酒店式公寓。

大厦由公和洋行为顾问,业广地产公司建筑设计部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施工。建筑定位是专供在沪英国侨民和商人居住的公寓。

建筑体型呈八字型,选用这种体型优点很多。从建筑设计角度看,如果采用一字型,形成狭长的一条,体型单薄,尤其在苏州河出口处空旷的空间,更显得单薄,而且建筑容积率低。八字型由于四翼的布局,提高建筑容积率又可以获得较好的视觉朝向,更主要的是建筑外观雄伟挺拔与环境相吻合。从结构设计角度看,对建筑的抗风荷载和垂直荷载有利,结构稳定性强。建筑立面摒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繁复的装饰线条,采用几何体组合,十一层起逐层收缩形成近代摩天楼风姿,仅在各层女儿墙处饰以艺术装饰主义派的花边图案。外墙底层用暗红色花岗石贴面砖,楼层均用咖啡色泰山面砖。立面处理中间部分凸出竖线条,两侧为横线条。建筑外观整体形象端庄稳重、高峻挺拔。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强占大厦,1939年3月业广地产公司被迫将大厦产权卖给日本恒产株式会社。汪精卫投靠日本公开卖国后,1939年在百老汇大厦住下,开展中日全面“和平”和国府“还都”活动,并在此召开组府会议。1943年上海发生纱布舞弊风潮,汪伪特工总部76号大头目李士群在帮助日本侵略者搜刮沙布等物资中,乘机大发横财,引起“主子”的不满。有一天日本宪兵队特高课课长冈村中佐在百老汇住所设宴,把李叫去,他以身患腹疾为由,席间不吃东西,冈村端牛排敬客,李士群不敢推辞,但只吃了餐盘中的一片青菜,即匆匆辞席而去。他回到家即叫医生灌肠洗胃,第二天到苏州突然暴死,还是中了日本人下的毒。在上海沦陷时期,百老汇大厦是日本人和汪伪活动的基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厦被作为敌产,**重庆大员接管后,作为**特务机关励志社第七招待所。

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

解放后,大厦改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际处,1951年5月1日命名为“上海大厦”。郭沫若日籍夫人郭安娜由统战部门安排,居住在上海大厦30余年。这里是专门接待国宾、港澳同胞和政府首长的大宾馆之一。尤其是十八层宽敞的大平台是俯视浦江两岸的最佳处,许多中外知名人士曾在此极目远眺、流连忘返。

北苏州路190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30-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80000172 公济医院旧址 清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北苏州路190号

北苏州路190号(红砖建筑为公济医院仅存的老建筑)

上海公济医院(General Hospital)由法国天主教会正式创立于1864年3月1日,最初在外滩洋泾浜附近科尔贝尔路(今中山东二路22号)租屋开设。当时规模很小,仅有病房17间,床位35张,是专为居沪外侨治病的疗养院。

1877年,医院迁至北苏州路190号。1882年增建5层楼房,以后逐年扩建。1920年,又增建病房大楼。早期公济医院的医生以及医务人员均由外国教会机构委派,护理人员全部为修女,她们除了看护病人外,还负责管理中国工役和医院事务。医院经费由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津贴,并由医院董事会募集资金。病人不限国籍,并有近50个免费床位为无国籍的外侨准备。医院不对普通中国人开放,具有外籍的华人才能入住。当时,在上海的外侨患病大多到公济求治,三等及免费病房经常为白俄、葡萄牙人、菲律宾人、朝鲜人、印度人及有外籍的中国人所住满。1949年上海解放后,解放军代表于6月3日接管了公济医院。1953年1月1日,正式改名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0年,这片在上海近代卫生史上具有重大价值的历史建筑群依然逃脱不了被拆除的命运,仅保留了北侧的修道院大楼。在公济医院旧址建起的宝丽嘉酒店,为苏州河增添了不少现代气息,酒店的顶部花园也是饱览苏州河美景的绝佳之地,但公济医院的历史记忆只能到老照片中去追寻了。

上海邮政总局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3-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15190000002 上海邮政总局旧址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上海邮政总局;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市邮政局

地址:北苏州路276号

层数:地下1层,地上4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24年;保护类别:二类

上海邮政总局旧址

上海邮政总局旧址

上海邮政总局旧址

上海邮政总局旧址

大楼东连黄浦江,紧靠市中心,当时北近火车站,南靠十六铺水运码头,钟楼两边为用科林斯柱支撑的古罗马建筑风格,体现邮政的公正与庄严,钟楼则为17世纪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体现了典雅格调与雄伟气势。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结合完美,为欧洲折衷主义建筑学的代表作,曾列为当时上海十大建筑之一。现为上海市邮政博物馆。

河滨大楼

优秀历史筑编号:HK-J-002-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08 河滨大厦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河滨公寓;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河滨大楼

地址:北苏州路340号

层数:原8层,现11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年代:1935年;保护类别:四类

河滨大楼

这是一座商住楼,底层出租开店,二层出租给公司办公,三层以上为公寓。由于结合地形,所以它的平面形状呈弓字形,功能合理,利用率高。这座大楼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新中营造厂施工。

上世纪30年代,这里居住的大多数是外国人,多数为英国人,还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他们大都是在上海东北隅经商或供职的商人及高级职员,如环球、米高梅、哥伦比亚、雷电华、联美等跨国公司的上海公司都设在河滨公寓内。所以当时这座大楼可谓出足风头。抗战胜利后,英国鹰狮分公司也迁来河滨大楼。

在河滨大楼所住的外国人中,还有一位美籍犹太人值得一提,即伊赛克,中国名字叫伊罗生。伊赛克1930年到中国,1932年在上海编《中国论坛》年任中国民主保障同盟上海分会执行委员。他还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集,取名《草鞋脚》,约请著名文学家鲁迅、茅盾等编选。世界反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于1933年在上海大连湾路(今大连路)召开,并在他的寓所(河滨大楼)与法国代表会面。

抗战时期这座建筑被日军所占领,成了用来关抓夫的场所,苦工们从这里被遣送到工地或战场做苦工。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所在地。建国后,这里住的多为基层干部和知识分子。

河滨公寓的建筑形式为美国近代公寓、旅馆建筑形式,重视功能,形态简洁实用,但又富有变化,主次分明,虚实得体。此公寓有7部楼梯,9部电梯,8个出入口,使用方便。大楼原为8层,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3层,中部顶上置塔楼,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但如此一来,建筑外形便显得臃肿沉闷,缺乏原来的舒展感了。

上海总商会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ZB-J-001-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8935190000076 上海总商会中国商品陈列所旧址 民国 北站街道,310108945190000036 上海总商会旧址 民国 北站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上海总商会;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华侨城(上海)置地有限公司

地址:北苏州路470号

层数:4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16年;保护类别:三类

上海总商会旧址

上海总商会,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的“商业首脑机关”。脱胎于清政府于1902年设立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后改称上海商务总会。辛亥革命后,1912年上海商务总会与江浙绅商自行组织的上海商务公所经双方议董协商,决定合并改组,以上海总商会的名称合并,以商务公所的办公地为总商会的会址,商务总会章程暂行延用。

上海总商会旧址

1912年2月29日,成立上海总商会,选举周晋镳为总理。

1916年,根据北洋政府商会法,改总理制为会长制,议董称会董,朱葆三任会长。总商会历届会长朱葆三、聂云台、宋汉章、虞洽卿、傅筱庵。

1929年5月,上海总商会停止办公。

上海总商会旧址

北苏州路470号,此处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近代上海已是个江海之通律的城市,中国派外大使大多从上海港出发,为了保佑海上的安全,仿照闽南渔民建“妈祖庙”或“天后宫”祭神保佑平安的习俗,光绪十年(1884年)在这里征地8000平方米分别建造天后宫和出使行辕。

上海总商会旧址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上海商务公所与上海商务总会合并成立“上海总商会”后,在天后宫原址建造议事厅和办公楼,新会址就设在今北苏州路470号。建筑由通和洋行设计,外墙采用清水红砖墙,壁柱、门窗等有巴洛克装饰。商会新址为当时显赫的工商界名流的聚会之地,民营经济社团中心。

北苏州路912号商坊会馆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ZB-J-005-V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商坊会馆

地址:北苏州路912号

北苏州路912号商坊会馆

这座建于1907年的三层历史建筑曾是昔日怡和打包厂的旧址。

北苏州路1028号中国实业银行仓库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ZB-J-002-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8945190000068 上海中国实业银行仓库旧址 民国 北站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中国实业银行仓库;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华侨城(上海)置地有限公司

地址:北苏州路1028号

层数:5层,局部7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建造年代:1932年;保护类别:三类

北苏州路1028号中国实业银行仓库旧址

1915年由北洋政府财政部筹办中国实业银行,至1919年4月正式成立。主要发起人为前中国银行总裁李士伟、前财政总长周学熙、前国务总理熊希龄、钱能训等人。总行原设于天津。1932年,为顺应国内金融业发展,总行从天津迁至上海,改组为总管理处。1952年12月与其他行庄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中国实业银行仓库旧址原为福新面粉三厂的所在地,后于1931年拆除厂房建造该仓库,由通和洋行设计,装饰艺术派风格。

北苏州路1040号中国银行办事所及堆栈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ZB-J-003-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8945190000067 上海中国银行办事所及堆栈旧址 民国 北站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中国银行办事所及堆栈;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东方国际物流集团

地址:北苏州路1040号

层数:11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2年;保护类别:三类

北苏州路1040号中国银行办事所及堆栈旧址

中国银行前身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8月创办的清朝户部银行,是清政府最早设立的官商合办银行,总行设在北京,到清光绪末年,已在天津、上海、汉口等城市设有多处分行。1912年北洋政府拨股本将其改组为中国银行。1927年,国民政府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从北平移到上海,宋子文任董事长,成为国民政府的金融垄断机构“四行两局”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由人民政府整顿改组。

北苏州路1040号中国银行办事所及堆栈旧址

旧址大楼建筑,坐北朝南。南侧主立面装饰简洁,二层至四层通长外挑阳台,矩形钢窗。大楼地下一层为金库库房,底层银行办事处,二层以上为货物仓库和出租的办公室,出入道为分离布置。建筑由陆谦受、吴景奇设计,属现代派建筑风格。


上一篇:一声叹息又如何(出行小纪)[七律]
下一篇:母亲被休会影响儿子的继承权吗?当然会,子能以母贵,也能因母废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