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1年,顺治刚刚驾崩,几个小太监便手持白绫,冲进了贞妃的寝宫。年仅20岁的贞妃当即瘫倒在地,她知道自己要殉葬了,不甘地说:“姐姐啊,都是你害了我!”而后理了理鬓发,接过了白绫。
“殉葬”自古有之,其他朝代暂且不提,就说爱新觉罗家的努尔哈赤吧,在他过世后,大福晋阿巴亥被迫殉葬。虽然阿巴亥殉葬一事是历史的疑案,被怀疑为皇太极伪造父亲遗书。总之,年轻的阿巴亥确实“追随”努尔哈赤而去了。
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便阿巴亥是大妃,还有三个儿子,也不得不听从丈夫的“遗命”,更何况一个并不受宠的妃嫔呢?
贞妃的殉葬意义非凡,她并不被顺治所宠爱。熟读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顺治一生所爱唯有一人,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董鄂妃。这种明目张胆的独宠,是被写进史书中的偏爱。不被宠爱的贞妃,为何还要殉葬呢?
作为唯一一位为顺治殉葬的妃嫔,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嫔,贞妃殉葬另有玄机。
贞妃有个极其特殊的身份,他是董鄂妃的族妹。在成为顺治妃嫔的时候,董鄂妃已经是顺治心尖上的人了,此时的顺治眼里心里只有一个董鄂妃,又怎会在意一个贞妃呢?顺治和贞妃就是这样陌生又疏离的关系。
1657年11月,在董鄂妃进宫的第二年,为顺治生下了皇四子。尽管顺治已经不是第一次当爹了,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因为这是他与心爱女人的爱情结晶。
但是,就在数月之后,这个一出生便享尽荣宠的孩子夭折了。就在不久前,顺治甚至还想将他立为储君。于是,宫中立刻传出一种说法,说皇四子承受不起天恩,因而年幼夭折。
确实,顺治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对他的重视程度更是前所未有。没曾想,被捧得这么高的孩子竟然不愿留在人间。这之后,董鄂妃便病倒了。
1660年,年仅21岁且宠冠后宫的董鄂妃病逝,顺治几次哭到昏厥,甚至不惜违背祖制地追封董鄂妃为“孝献皇后”。可以说,董鄂妃生前荣宠、身后殊荣,顺治这一系列疯批操作早就惹怒了孝庄太后。
最让孝庄太后丢人的还要数被冷落的两任皇后,第一任皇后被顺治废了,第二任皇后受尽冷遇,而这两任皇后全部都是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太后的娘家人。
董鄂妃虽死,眼见顺治如此心痛,孝庄太后不忍多言,哪曾想这个痴情的儿子仅过了不到半年,就因悲伤过度而驾崩,留下了一份实为罪己诏的遗诏。
有史学家认为,顺治的遗诏更像是孝庄太后授意的,一些母亲责备儿子的话。所以,顺治的死也常被揣测出各种版本,譬如出家。
顺治信佛是早在董鄂妃病逝之前,他还有个法号叫“行痴”。在安葬完董鄂妃之后,顺治产生了剃发出家的念头,这个想法简直震惊朝野,也吓坏了孝庄太后。后来,在孝庄太后的施压下,这才蓄发“还俗”,却没逃过早逝的命运。
在顺治皇帝的这场国丧之中,有一个年轻的生命也付出了代价,她便是贞妃。
贞妃爱顺治吗?《清圣祖实录》说她是为了感念皇上的恩德,这才追随顺治而去,意思就是贞妃是为了真爱而随葬。最后,贞妃得到了身后美名,也被追封为“妃”。
事实上,关于贞妃的死有两种说法。
对因董鄂妃受宠,而导致博尔济吉特氏遭受冷遇一事,孝庄太后早已忍无可忍。若非顺治独宠董鄂妃,又三番五次闹出了为她和皇子逾越礼制之举,孝庄太后的火气也不至于这么大。
如今,董鄂妃一死,原以为顺治只会悲伤一阵,最终却变成了一命呜呼,而博尔济吉特氏家的皇后也被迫守寡,孝庄太后的怒火能轻易平息吗?
于是,在1661年的正月初七,顺治驾崩后五天,贞妃接过了太监递过来的白绫,她有苦难言,自知这是唯一可选之路,只能埋怨姐姐连累了自己,而后乖乖地踩翻了脚下的木凳,成为了唯一为顺治殉葬的嫔妃。
被迫殉葬,成为了贞妃之死的第一种说法。
但是,在顺治亲自写的回忆录—《端敬皇后行状》中,不仅记述了他与董鄂妃的深情,董鄂妃的善良和温柔,还有董鄂妃与孝庄太后宛若母女的记载。
那么,如此爱屋及乌的母亲真的会怨恨儿媳至此吗?正是有这样的矛盾,才会有关于贞妃之死的第二种猜测——自愿殉葬说。
顺治驾崩后,贞妃自知这一切皆因姐姐董鄂妃而起,这个享尽荣宠的女人夺走了当朝太后的儿子,这让董鄂氏一族都如履薄冰,生怕会受到牵连。
面对随时会席卷而来的家族劫难,勇敢懂事的贞妃毅然地做出了随葬的决定,以求通过自我牺牲的方式,来平息孝庄太后的怒火。就这样,花季年龄的贞妃在嗅到危险的信号后,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顺治身边有个叫傅礼达的侍卫也自愿殉葬,这份忠心自然与贞妃截然不同。
她是没有存在感的董鄂氏,若非她的姐姐如此有名气,她的一生都只能是最渺小的存在,更不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笔墨的印记。说到底,她一直是个影子,只好选择将自己隐匿于黑暗中,陪伴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