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古代死囚吃断头饭时,旁边放一块腥臭的生肉,死囚看到后感激涕零

中国是礼仪之邦,处处都讲究礼节,哪怕是对死刑犯也会来个“临终关怀”。

所谓的关怀,就是让他们在走上刑场之前,痛痛快快饱餐一顿,美其名曰“断头饭”。无论是古装电视剧里还是小说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个让人感慨的场景:

死囚得知自己将要行刑,在狱中惶恐万状。

第二天早上,牢门一开,狱卒会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还有香喷喷的一碗肉,旁边还会有一壶好酒。

酒菜放下之后,狱卒亲切地对已经梳洗干净的死囚来上一句,“最后一顿了,吧您呢,饱了好有力气上路!”

这时候,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还会有个惊人的发现:这好酒、好菜的旁边,往往还有一块带着血丝,已经腐败,散发着难闻气味的生肉!

这么恶心的东西放在香喷喷的饭菜旁边,让人大倒胃口,食欲再好的人也会大受影响。

按照常理,死囚肯定会非常不满,要么怒气冲冲抗议,要么不顾一切地将腐肉扔到一边,反正也活不久了,我是死囚我怕谁。

可是接下来,这样的一幕并没有出现,蹊跷的事情倒是发生了:死到临头的囚犯见这东西,不但不会发怒,还会感激涕零,千恩万谢,跪在地上向狱卒磕头如捣蒜,道不完的“谢谢”。

相信很多人到这一幕都会发蒙,这些囚犯怎么了?那块变质的生肉到底有什么奇妙之处。

别小瞧那块腐败变质的生肉,它的用处大着呢。

要想弄清楚它的用处,必须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断头饭”。

“断头饭”也叫“壮阳饭”,即死刑犯在人世间所吃的最后一顿饭。

断头饭有着悠久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没有了权威,控制不了局面,导致天下大乱,群雄都想当中原霸主,开始大打出手。因此,各诸侯国之间战火连绵不断。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有战争就有伤亡,战功是建立在成千上万士兵累累白骨之上的。

战争就是赢者通吃的游戏,战败的一方失去所有权利,包括哪些战俘。那时候没有国际公约,战俘却没有人身自由可言,要么成为奴隶当牛做马,要么被活埋坑杀。

比如秦国的将领白起在长平之战役中,就丧心病狂地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

可是,有一个国君却不愿意那样做,他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是一位情商很高的国君。

在一次宴会上,突然蜡烛熄灭,一个将领趁机猥亵他的王妃,王妃揪掉了此人帽子上的缨带。

王妃非常愤怒,希望楚王点亮蜡烛后以帽缨为线索,惩办那个胆大包天的色狼。楚庄王听了,却传令说暂时不要点燃蜡烛,反倒让在座的各位都去掉帽缨再点蜡,以免那人出丑。

由此可见,楚庄王胸襟宽广,格局很大。

楚庄王还有敬畏之心、恻隐之心,他觉得那些匆匆被杀的人都会成为饿死鬼。

这些饿死鬼在死亡之前没有受到好的待遇,到了阴间之后将会充满怨气,很容易不遵守阴间的规矩,偷偷到人间去为非作歹,祸害阳间的人,影响社会治安和国家稳定。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也为了在各国百姓留下一个仁慈的名声,楚庄王在抓获战败国战俘之后,决定改一下规矩,抓住战俘之后,不再不由分说就地咔嚓,而是先押解到监牢之中进行审查,能不杀的,尽量不杀。

必须杀的,给他们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等他们吃饱喝足之后,再送他们上路。这样他们也没有那么大的怨气,也不会积聚怨气,来阳间捣乱了。

楚庄王这样做果然奏效,如愿以偿地赢得了好口碑,军事上也一路顺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各国国王一看优待俘虏有这样好的效果,也纷纷效仿。

后人一看战俘需要优待,那死囚也是人,也该享受这一待遇。于是,死囚在行刑之前,也能吃到一顿美味佳肴。

其实让囚犯吃好最后一顿“晚餐”,里面有很多讲究,远比让战俘吃饱的讲究更多。

首先是人道主义。死刑犯触犯了法律,无论是谋财害命,还是通奸**,或者是密谋造反,抑或是不孝顺老人,都是罪该万死。

当然,像窦娥和岳飞那样被冤枉的人除外。

然而,中国有句古话叫“**不过头点地”,朝廷对他进行死刑惩罚,已经与他的罪过扯平了。

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任何人活在这世界上都要吃东西,死刑犯被关押在牢中的日子苦不堪言,本来监狱里伙食标准就不高,往往是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面没有一滴油,给块咸菜都是恩赐。

就这,黑心的狱卒还会克扣伙食。如果你有钱的话,打点一下监狱官员,还能得到优待,否则只能是饥一顿饱一顿。

再说,监狱里犯人之间也是弱肉强食,首先是狱霸,其次是身强力壮的犯人。年老体弱的,那点饭菜往往吃不到嘴里去,就会别的犯人抢走。

加上古代很少有死刑立即执行,都是秋后问斩,判了死刑还要在监狱里受煎熬。所以即使他犯了滔天罪行,在生命最后关头,也要享受一下人间美味,体现一下人道主义精神。

那些犯人也都深信阴间是存在的,人死后有灵魂,如果人生最后一顿饭没有吃饱吃好,到阴间就会成为“饿死鬼”,永远挨饿。

所以死囚们无论对自己的刑罚有没有意见,都愿意吃好最后一顿饭,“宁做撑死汉,不做饿死鬼”。

朝廷在处死犯人的时候,让死囚吃好最后一顿饭,还有迷信和宽恕的成分在里面:死囚犯吃好最后一餐,意味着他与监狱方主要是刽子手达成了某种和解,死后不会变成怨鬼与执行人即刽子手纠缠不休。这对刽子手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接受了最后一餐,也表示死囚犯在某种意义上最终接受了朝廷对自己的惩罚,这样的话他在行刑的时候,就会表现得非常配合,使执行死刑的过程相对来说更为平静。

死刑犯最后一顿饭,名称很多,在汉朝的时候称为“断头饭”,到宋朝时期被称为“壮行饭”,元朝的时候叫“长休饭”,到了清朝人们管它叫“辞阳饭”。无论叫什么名字,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做得很考究,饭菜很丰盛,尽量让死囚满意。

丰盛到什么程度?个别的囚犯,在家里也许一辈子都难吃上这样好的饭菜。

不过断头饭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不同朝代标准不同,甚至同一个朝代,不同的地区断头饭的标准也不禁相同。

京城地区和其它地区,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断头饭的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最少也得有两个菜,一荤一素,馒头大饼之类饭食管饱。

唐朝时候,经济相对比较繁荣,断头饭的规格比较高,一般会有四个菜,二荤二素,有时候还会为死刑犯烫上一壶酒,让其喝得天旋地转,晕乎乎上路,这样的话对死亡的恐惧就会跑到九霄云外。


宋朝时期经济非常发达,在当时的世界上属于第一大经济体,宋朝的皇帝也比较仁慈,无论是对待文臣武将还是普通百姓,皇帝都比较宽容。

因此在北宋时期,朝廷对于“断头饭”更是有了具体“标准”,官府明文规定,死囚在秋后问斩之前,那一顿“断头饭”的伙食标准,不得低于五千纹铜钱。

更有甚者,“断头饭”的里面,需要放多少米、多少肉都规定得非常仔细。

宋朝时一文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七角钱,五千纹铜钱价值大约相当于350元人民币。按照这个标准,应该是非常丰盛了。

不过腐败无处不在,狱卒和监狱长的克扣也是难以避免的。即便这样,哪怕是花在断头饭上有五分之一,七十元,也够吃一顿自助餐了,饭菜同样丰盛得很。

但是在元朝,断头饭比较简朴寒酸,没有酒也没有菜,只是放上五斤白方肉,用刀片着吃,其中的寓意是刀餐,吃得越快,死得越干脆。

清朝末期,犯人的这顿饭叫“辞阳饭”,在京城的犯人,可以在最后时刻享受到酱肘子一包,大饼一斤,还有两斤“二锅头”(不愿意喝的不强求)。

清朝京城的刑场设在南城的菜市口,总是秋后问斩,名为“秋决”。菜市口有个叫鹤年堂的药铺,估计人家刑部有人,把断头饭给承包了。每有问斩的时候,刑部都会提前通知鹤年堂:“搭席棚,备酒食,勿外传,日后付款。”

这足以说明,断头饭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虚构。

民国的时候,断头饭依旧存在。

比如1935年,有一个死刑犯在福建长汀被处决,他在日记中写道,自己的断头饭是“四碟小菜,一壶老酒”。

上面一张照片,是民国时一名死囚在行刑之前吃断头饭:一碗面条和两块牛肉,算是牛肉面吧。犯人可能是政治犯,有着坚定的信仰,吃得很从容,旁若无人。

不过民国的时候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国家财政空前紧张,这断头饭的标准明显下降了。那时候,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监狱,死囚的断头饭,基本上是一瓶白酒,一碗面条和几块牛肉。

即便如此,还是能让囚犯满意的。毕竟大多数的死囚犯本身就是低收入人群,往往是因为温饱问题才铤而走险,触犯法律的。临终的时候,吃上这么一顿美餐,也能死而无憾。

民国时期就不说了,清代以前的断头饭,无论荤菜素菜是什么,无论标准高低,有一样是不可或缺,那就是腐肉块,或者生肉片。

书归正传,这片(这块)生肉有何作用呢?

众所周知,古代科学不发达,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们都认为有鬼神存在,有能耐的人死后上天堂,没本事的人死后下地狱。

人们相信大多数人死后都要下地狱,而且是十八层地狱,里面有阎罗还有小鬼。作恶的人在死之后还要到阴曹地府,被下油锅,等待阎王爷的审判。

而无论你是行善还是作恶,普通人死后肯定是要从奈何桥走过的。经过的时候,要喝碗孟婆汤,忘记今生,忘记你的亲人和仇人,忘记切恩怨。只有这样,你才具备转世的资格。不然的话你到了人世,记得你的仇人,光报仇你就忙不过来,怎么能好好活着?

大家都这样,人间不是乱成一锅粥了吗?

而民间相传,死刑犯行刑之前,得到这块鲜血淋漓的生肉之后,对人的转世轮回也能可以关键作用。

奈何桥不是普通的一座桥,是要收“过桥费”的。不过这种“收费项目”不是明目张胆收的,是变相的,“收费”的是一只恶犬。

其实恶犬也不贪,不收金银珠宝,不需要往银号里存钱。恶犬很知足,只要过桥的时候让他吃块肉,他就行。如果不让他吃的话,你经过的时候,它就会狂吠着,对你张开血盆大口。

奈何桥两边是无底深渊,两边也没有护栏,如果恶狗向你扑来,即使不把你撕得粉身碎骨,也会吓得你小腿肚抽筋,跌下奈何桥,跌进万丈深渊,让你永世不得托生,永远在地狱,没有出头之日。

不仅死囚要交“过桥费”,向恶犬行贿一块生肉臭肉,普通人死了也要这样做。

不信你可以回忆一下,民间百姓在办白事的时候,很多也会在桌子上摆上一块生肉,插上一双筷子,就是为了以祈保佑死者顺利转世。

当然,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早就不相信有轮回,更不相信有地狱,在葬礼上生肉,仅仅是一个习俗。

而现在的死刑犯,行刑的时候,最后的晚餐也会很丰盛,但是代表封建迷信的生肉块、生肉片早就不放了。

无论这种“最后的晚餐”有多么丰盛,我们还是遵纪守法,不吃为好。


上一篇:李白醉后写了上联,清醒后却自己也对不出下联,至今无人能对上
下一篇:2020年,丈夫坠亡获赔130万,女子带娃要30万,公公却砍断她四肢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