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高?

2023-05-06 21:55:15

中国历史这个班级,班级中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这些人当中优等生毫无疑问是名流千古君主,中等生一般是能力稍差,但可以守住基业的君主,差等生毫无疑问是那些臭名昭著一团糟的君主。

那么谁是较为优质皇帝,毫无疑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赵匡胤几人,这些人因其在位期间做出的卓越贡献,以至于名扬千古,让后人将他们视为楷模。

至于中等生,像汉宣帝、唐高宗、宋太宗赵光义等几人,他们的能力都难以比上优质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赵匡胤等人,毕竟这些人论治国、军事能力,完全没办法和优质君主相提比论,而且有的皇帝甚至相差确实有点大。

最后说说那些差等生,我觉得商纣王、周幽王、武成帝、晋惠帝等人,这些人可以用不务正业、昏庸无能、荒淫残暴来形容,由于他们的瞎搞,导致国力耗尽,最终走向了灭亡。

说了怎么多,其实就是想突出宋太祖赵匡胤比宋太宗赵义优秀,他能一手结束五代乱局,创造300多年大宋王朝,能力上绝对高出宋太宗数个级别。

不少人瞧不上赵匡胤,觉得他没有统一全国。然而你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不是一位平凡的皇帝,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唐宗宋祖的赞美。

至于宋太宗赵,他的风评不太好,先有斧声烛影夺皇位,接着又有高粱和惨败的耻辱,最后还有射杀花蕊夫人、强占小周后的等事情,他所做的一些事情,就连他的后代子孙都感觉有些丢脸。

那么,两人具体差距在哪?

今天,我们来讨论下这个事情。

赵匡胤陈桥兵变比赵光更深一筹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江山,建立了大宋王朝。不少人说他就是看皇帝年幼,所以才会对其下手,实在有些无耻,然而抛开这点来说,赵匡胤处理该问题方式,实在有些厉害。

正月初一,后周朝廷得到了契丹联合北汉即将南下进攻后周消息,宰相范质位辨别真假,立即让都点检赵匡胤带兵北上御敌。赵匡胤军队在走到陈桥驿时候,赵匡胤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一件披上黄袍,打算拥立他当皇帝。

很快,赵匡胤率领军队返回开封,在留守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帮助下,进入开封城,胁迫周恭帝让出皇位,周恭帝无奈让出皇帝,赵匡胤随即登基称帝,国号大宋,定都开封。

在很短的时间能完成改朝换代,不得不说,这件事情,赵匡胤做得十分漂亮,还有就是,这场政变仅死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从这点可以看出,赵匡胤十分了不得。

想想历史上其他朝代改朝换代政权,几乎每个都要死一批人,然而,赵匡胤却只付出一个人代价,完全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成功当上皇帝后,赵匡胤没有残杀后周大臣,而是将他们全部留任。可以说,这场政变,除了皇帝国号换了一个外,你们应该干啥就继续干啥。而且这场政变中,赵匡胤没有将后周皇室成员屠戮,而是对他们十分友善,从这点可以看出,赵匡胤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政变这件事情,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完全没有拖泥带水,可谓政变界天花板。

至于他的弟弟赵光义,他是如何夺取皇位,不得不说起斧声烛影这个故事。

976年,赵匡胤刚好50岁,这一年的十月赵匡胤找来自己弟弟赵光义喝酒,喝着喝着兄弟俩吵了起来,两人吵架的时候旁边宫女太监听到了斧头掉落的声音,还有火烛晃动的影子,可他们没人敢进去看。

大半夜的时候,赵光义走出了房间,第二天一早就宣布赵匡胤死亡,至于死亡原因并不太明朗,赵光义随即成为大宋第二任皇帝。

从这个过程来看,赵光义是哥哥死亡第一嫌疑人,因而不少人觉得这事情,明显是赵光义干的,但碍于他身份没人敢多说什么。

赵光义登基后,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跟赵普一番商讨后,搞出了一个《金匮之盟》,到底啥是《金匮之盟》呢?

金匮之盟,俗作金匮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赵光义弄出《金匮之盟》,确实有些不靠谱,他们的母亲杜太后如何能预料到赵匡胤会先死,而不是能活到八十到九十岁,这玩意完全就是诅咒自己儿子早死。

从这件事情处理态度可以看出,赵光义处理政变手段,和自己哥哥赵匡胤完全不在一个等级。

那时候,赵匡胤有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美,两人分别是26岁、18岁,完全都已经成为,继承皇位压根没啥问题?

两人存在让赵光义很是担心,很怕两人会夺取他的皇位,既然会对自己产生威胁,所以赵德昭、赵德美的凄惨结局。

高粱河之战的时候,宋军被辽军击溃,宋太宗逃跑的时候被射中腿部,乘坐驴车逃跑,一度跟宋军失去联系。赵光义失踪导致大宋朝廷深感国不可一日无主,所以必须立一个皇帝,赵德昭毫无疑问是最佳选择。

然而,在这时候,赵光义回到了开封,听说了这个这件事情,让他很不高兴,再加上自己北伐失败,所以他便没打算奖赏将士,赵德昭知道这个事情后,便向皇帝请赏,赵光义十分生气大怒反驳道:“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赵德昭被这样一吓唬,吓得半死,回家后就自杀身亡,享年28岁。

至于赵德芳则在22岁的时候一觉睡死过去了。

这样一来,赵匡胤一脉就没人可用威胁自己了。

然而,赵光义依旧不放心,毕竟他还有个弟弟赵廷美会威胁自己,所以他很快找了个借口把弟弟赵廷美安排到房州,不久后赵廷美也死了,享年38岁。

这样一来,所有威胁自己人都没了,这样自己就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从这点可以看出,赵光义一切骚操作都十分明显,压根没学习自己哥哥,做得让谁感觉得这事情就是他做的,他的举动实在对不起太宗皇帝这个庙号。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换来大宋王朝百年安宁

赵匡胤是位十分厉害君主,在位期间平定了南平、后蜀、荆湖、南唐、南汉等政权,要说宋朝期间处理各项繁重政治能力,赵匡胤说排名第二,没人敢排名第一。

那么,那么赵匡胤在处理什么事情上最知名。

说道这个事情,我们不得不提起北京杯酒释兵权。

简单一句话说,一杯清酒换兵权,大宋百年再无武将专权。

赵匡胤行伍出身,这层身份存在,让他很担心自己手下会学习自己造反,所以他很想罢免手下那些禁军将领兵权,然而,他们是立过大功,如果直接将他们罢免,会让底下人心寒,以后谁还会给自己专心办事。

为此,他将跟自己多年老伙计找来喝酒,酒席上,赵匡胤直接提出了自己忧虑,他很担心各位将领手下,那天为了荣华富贵,也会往他们身上披黄袍,这样一来自己可怎么办,我知道,你们很专心,可不代表你们的手下会不会为了荣华富贵,强行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

这帮将领一听便知道什么原因,便在第二天选择辞职,赵匡胤则是全部接受这些人辞职,将空余出来的职位全部换成了没有战功的人。赵匡胤对那些老兄弟还是不错的,不仅给了他们高官厚禄,然后,还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儿女亲家。

但这依旧不够,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办了一次酒宴。

这一回,他将全国范围的节度使都找了来,提出了个问题,认为他们忙碌一辈子,到了该享福年龄,希望他们能退出一线,安心回家养老。

这帮人当中只有少数人听话退出一线,其他人压根不为所动,赵匡胤第二天直接将不听话的人全部裁撤。

就这样,两杯清酒,很好解决了宋朝武将专权问题。

可以说,赵匡胤给了这帮兄弟面子,让他们好好退出一线,享受剩余的人生。

说完出色大哥赵匡胤,来讲讲作为弟弟赵光义。

我觉得赵光义收买人心的做法,将原本根基还不错的宋朝害惨了。

赵光义继承皇位一事本身就有一定问题,所以这让其很是心虚,为了告诉大家自己的正统性,他希望能以一场胜利提高自己的声望。然而,这一战并没有获得想要结果,反而自己被辽军打得打败,自己都差点丢了性命,这件事情以后赵光义不再提北伐。

既然不能通过军事方式来提高声望,那就创造一个自己的方法来提高,那赵光义的方法究竟是什么?

经过一番思考后,赵光义认为应该拉拢读书人,这样可以确保自己政权稳定?

为什么要拉拢读书人,主要是读书人手中笔杆子,是最好舆论想到,他们写的很多东西,后世都会相信。

为此,赵光义开始疯狂扩充进士,从唐开始到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每次科举也就录取个20-30名进士,可到了赵光义时期,每次录取人数增加到200-300名,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400-500名。

赵光义举动让读书人十分高兴,毕竟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天子门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赵光义举动是爽了自己,可对于后世君主来讲,完全是灾难性举措,一旦他们选择限制进士人数,绝对会被天下读书人骂死。

该项举措,导致不少进士要同时竞争一个岗位,这导致国家不得不花钱继续养着他们,可以说,赵光义的举动给北宋政府沉重的压力,毕竟一个官员代表一个家庭,官员们养家需要钱,国家因为他们是在职公务员必须养着他们,这也导致北宋冗官现象产生。

其实,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宋军战斗力不会太弱,完全有能力压制周边敌人,可到了赵光义时期,为了确保自己皇位安全,不惜打压武将,从这以后,军队训练质量越来越差,既然质量跟不上,那就依靠数量取胜,所以北宋时期招募了不少士兵,这些人进入军队后,导致国家财政压力越大,这也是北宋时期冗兵的根源。

可以说,赵光义为确保自己皇位稳定,两项神操作,导致北宋国力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为国家灭亡埋下伏笔。

军事制度上,赵匡胤依旧完美赵光义

后周王朝期间,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司两个部份,赵匡胤是殿前司老大、李重进是侍卫司老大,赵匡胤成为大宋皇帝后,认为很有必要弱化禁军力量,毕竟这两大机构一旦合作有可能让自己好不容易创建起来事业完犊子。

所以禁军改革必须提升日程,他让禁军高层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副指挥使等职位,由于赵匡胤原任后周殿前都点检,故此官职虚而不置。实际上统兵将领,是官职较低的都虞侯。

另外就是,禁军被分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这三个机构相互配合监督,这样一来皇帝就不用担心禁军力量过于统一,从而影响皇权。

可这依旧不够,赵匡胤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成立后,调兵权归属这个部门,这个部门直接领导人是皇帝,所以皇帝有调兵权,另外皇帝有权调动都虞侯,所以皇帝不仅有调兵权和统兵权,赵匡胤举措直接将兵权和调兵权从都点检正副指挥使、都指挥使正副指挥使手中夺取。

解决完军权后,赵匡胤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为此他设立了参知政事(分管民政)、枢密院(分管军政)、三司使(分管财政),这三个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他们的存在大大削弱了相权。

至于,赵光义改革完全比自己哥哥赵匡胤相差太多,仅换了马甲,或者加强了某个职权部门,根本没做出什么改革,赵光义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是他的威望比不上赵匡胤,一旦出事情,他有可能奥特不住。

以上我们可以得知,赵匡胤在谋略、政治手段、军政改革上都比赵光义强上不少倍,赵光义在自己哥哥面前就是浮云,因而不少人才会说,赵光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弱的太宗皇帝。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上一篇:中国历史地图集pdf
下一篇:她是武当传人,曾任红军总教头,丈夫却在皖南事变被杀害,享年103岁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