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资治通鉴》第63卷 汉纪55
【译文】沮授来不及跟上袁绍渡河逃走,被曹军俘虏,于是他大喊:“我不是投降,只是被擒!”曹操和他是老相识,亲自来迎接他,对他说:“咱们处在不同的地区,一直被隔开不能相见,想不到今天你会被我捉住。”沮授说:“袁绍失策,自取失败。我的才智和能力全都无法施展,应该被擒。”曹操说:“袁绍缺乏头脑,不能采用你的计策,如今,天下战乱未定,我要与你一同创立功业。”沮授说:“我叔父与弟弟的性命,都控制在袁绍手中。如果蒙您看重,就请快些杀我,这才是我的福气。”曹操叹息说:“我如果早就得到你,天下大事都不值得担忧了。”于是,赦免沮授,并给予他优厚待遇。不久,沮授策划逃回袁绍军中,曹操这才将他杀死。
【解析】沮授是河北名士,袁绍任命的高官,官渡之战失败后,跑的慢被曹操抓获。这段材料背后,看似简单,其实揭示了领导对人才的阴暗心理:
1、领导心眼都小,不明确态度就会被猜忌
领导最讨厌的就是人才的背叛,可以说到了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程度,一点点不信任的苗头,都会被深度猜忌,从而无法挽回。袁绍就是这样心胸狭窄的老板代表。沮授了解袁绍这样权谋型老板的心理,所以在俘虏的时候,大声疾呼,自己是被抓,而不是投降。就是说给袁绍听的,那些没有被抓的士兵,绝对会把这个消息带回袁绍军营。作为属下,任何行为带来的忠诚度的模糊,都将是致命的。因为即使老板不知道,也会被自己的政敌所做文章,从而万劫不复。
一个人的行为,一旦不能明确什么态度,所有的领导都会往最坏处想,尤其是忠诚度的猜忌更甚。所以政敌打击对手,基本上都是从一个人的模糊行为中,往背叛角度引导。
2、再大的利益诱惑,都没有威胁来的实际
曹操看重了沮授的才华,赦免并给了他优厚的待遇。为什么沮授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曹操虚心吸纳人才的胸怀,坚决的一心求死呢?原因很简单,“我叔父与弟弟的性命,都控制在袁绍手中。”这就是再明白不过了,沮授的家人都成了袁绍的人质,如果沮授自己投降,面临的后果就是自己的人家会被全部被杀。自己在河北的名望,亲人,土地都没有。如果自己死,一切都可以保全。
威胁远比利益诱惑来的更加有效,所以现在的企业管理中,有个误区,想留住人,就给他高薪,股份,职位,其实这都不对,引导他贷款买车,买房,多生孩子,员工就老实了。
3、人才不为自己所用,必然成为最大威胁
人们常说,“趋利避害”,其实顺序是错的,应该是“避害趋利”,人首先就会避免自己的灾祸,人都是最讨厌失去的。其次才是去追逐利益。沮授明白,自己在曹营多待一天,自己的家人就多一份危险,他必须逃走,而对于曹操而言,这样的人才,一旦犯虎归山,日后必然会在战争中再次对抗,沮授的智慧会给自身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人才必须杀,这样才能免除后患。
魏国的宰相公叔痤发现商鞅是个人才,怕他顶替自己,所以在临死之前才向魏王推荐商鞅。说的话,就是,商鞅是个人才,要么你用他,如果不用就把他杀掉。也是这个权谋心理,不能用就杀。
曹操没有错,面对人才,胸怀大度,礼贤下士,高官厚禄,给够了沮授面子和利益。但是不为自己所用,必然危害自己,所以必须杀。而沮授,也不是给脸不要脸,而是自己的家人,名声,利益都在河北,一旦自己投降,一切都化为乌有。收益和损失不成正比。而袁绍必须这样对叛徒有这样的威慑,才能保证队伍在制度层面上的忠诚。谁都没错,因为历史就不是建立在对错的基础之上的。历史是每个人都站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综合实力博弈之上的。有了这个明确的定位,才能看懂背后的权谋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