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很不好释义,只能通过我个人理解加以阐述)
【原文】: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无行者,无相无边无尽。尘如烟云,正世可观也。尘如幻觉,负世可查也。然空明之境非凡念能可知也。
注释:尘:现实世界。正:正好,纯正,中正等。负:背负,依仗,负担。
大意是: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无行,指的是没有相,没有边际,没有尽头。
尘世间如同烟云般消散流逝,现实世界就可以看到这种规律;尘世间如同梦幻的假象,只有依仗世界看不到的一面才可以查到。
但空明的境界,不是我们普通人用脑袋思考就能知道和理解的!
(补充一下:这里的正和负相对应,为了围绕题目“无行”也就是“无相无边无尽”;我把它解释为现实世界能看到的一面为“正世”,和世界看不到的一面为“负世”)
【原文】:
若水之道可识万物之变,若一之道方明负世之观,君不识嗣,受有之兴勋也。
大意是:
通过“若水之道”,就可以悟到万物的变化的道理;通过“若一之道”,方能明白世界看不到的一面。世人不知道这种传承,都从“有”去大做文章。
(补充一下:
“若水之道”在这里不仅仅是指《道德经》里面的“上善若水”。
而且映射水可以变成液体,固体,气体;同时表象可以为很多状态如雨,露,雾,云,雪花,冰等。所以后面才说“可以明识万物之变”。
而“若一之道”不仅仅表达的是万物归一,道生一的意思,而且还有“抱元守一”的意思。)
【原文】:
人识理而明理故为圣,人识一而无一可为神。纤尘不染,万物不沾。修短合度,灵通通浮。无正无反,天极而相,然也。受语之言,难也。
大意是:
识理和明理(这个理指的是“道”和“真理”,而不是现代人说的知识道理)可以为圣;
如果人能识得“一”,又能没有“一”则可以为神;内心纤尘不染,万物不沾。
修炼要符合“道”的规律和度,到了一定程度灵通自然浮现。没有正反相对的概念,达到(天极)无相之相。所以,语言文字是无法表达的,非常的难。
(补充一下:这里的“一”类似真正达到“抱元守一”状态时,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所以原文说“识一无一”。)
【原文】:
无行,无吾,无天地,无相,无争,识万相也,往者,存也,现者济也,未来在也。三原之世,持而理之不为为嗣所知也。立原极相,诚可明心也。
注释:济,渡过。嗣,继承,连续,继也。——《尔雅》
大意是:
无行,无我,无天地,无相,无争,才能知道万事万物的变化。
已经过去的曾经是现在,现在的即将成为过去,而未来的却又即将成为现在。
过去,现在,未来这三原,存在于整个世界;它们都持有因果循环延续之理,而不为我们所知道。通过建立过去,现在,未来极其所观察到的相,可以明白自己的心。
(补充一下:过去,现在,未来三原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示现)
【原文】:
立本之世,未可浮,知其益进退之原。时者,空机也。机者,三分。现者环生,固言定其机,未能动矣。
注释:益,更加,增加,有益。
大意是:
立足于“根本”来看待这个世界,不能从表面去看,知道它是让时空不断推进的原因。
时间,只是认知时空不断推进的一个概念。三分为过去,现在,未来。
现实世界随着时空不断推进,往复循环生生不息。它的背后都有其定数,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所以我说它是没有动的。
(补充一下:实际整篇围绕“无行”也相当于“无相无边无尽”来看世界,相当于是原文“无我,无天地,无相,无争,识万相”之境来看待一切,那一切都是“幻象”。世界虽然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推进,但从“根本”定数上来看,它又是注定的,没有变化的。实际“不变就是变,变就是不变;动就是不动,不动就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