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东山书院
在湘乡县城东东台山下。四周环有二十三米宽的便河,林木繁茂,风景宜人。相传此为宝地,水气蒸发,冉冉上升,恰似一朵五彩缤纷的大莲花,一直上升到与东台山顶相齐之后才悠悠散去,人们将此奇观称为“东台起凤”,或“凤凰起舞”。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乡绅公推刘锦棠倡修东山精舍。五年后院宇落成,改名书院。开设数学、格物、体育等新课程,启湘省新学之风。二十八年(1902),改为校士馆,三干年再改为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东山,编在戊班。1940年后,校名曾改为国民学校、初级中学等。1949年,改为湘乡县立简易师范,1952年复名东山学校,1958年毛泽东题写“东山学校”校名。自此一直办学至今。今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
公毕方将私治;
师严然后道尊。
东山涟水古井石桥,钟亦毓秀,英才辈出;
领袖将军诗人学者,激浊扬清,浩气长存。
今・范家俊
大门联
植湖湘桃李;
育华夏栋材。
今・佚名
02
东皋书院
在湘乡县城。濒临涟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王国梁创建。自后直办学不断,培养了很多人材,其中湘乡籍湘军人物多出于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中学堂。
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
圣贤豪杰本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清・曾国藩
03
双峰书院
在双峰县永丰镇。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县张董达创建。同治八年(1869)曾国藩增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高等小学堂。
衡峰叠嶂千层秀;
湘水潆波一派清。
清・吕南村
两派交流,好向此间寻活水;
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
清・朱尧阶
04
石鼓书院
在衡阳城北石鼓山。地当湘江与蒸水合流之处,岸上茂林修竹,草木成荫;江中湘清蒸浊,交界分明,风帆上下,渔歌互唱,登山瞰江,其情其景,令人赏心悦目,人称“湖南第一胜地”。唐初即辟有东岩、西溪,建有合江亭、寻真观,文人骚客时有登临。元和中,士人李宽中在此创建书院,以为读书养性之地。宋至道三年(997),郡人李士真重建书院以居学者。景祐二年,仁宗皇帝赵祯赐名石鼓书院,遂与睢阳、白鹿洞、岳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自后历元、明、清几百年,时有修茸,规模日宏,建有大门、讲堂、礼殿、先贤祠、武侯祠、留待轩、合江亭、大观楼、净绿阁、藏书楼、斋舍、砥柱中流坊、风云亭等。在其中讲学者多为一代名流,如宋代的潘畴、宋若水、黄干,明代的王守仁、湛若水、蔡汝楠、邹守益等,书院实成阐扬理学之区。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改为中学堂,后又改为南路师范学堂、女子职业学校等。抗日战争中,书院建筑全部毁于日寇战火。今辟为公园,千年学府变为游息之地。
槛外三江合,看云影波光,凫浴鹜飞,真教人在潇湘画景;
寰中一境奇,记锦词丽句,唐题宋咏,久令名传南楚诗声。
珠玑文字任流传,昌黎首唱,石湖继吟,霞客记游,姜斋感旧,佳篇数从头,太息前人俱往矣;
锦秀江山频指点,左挟岣嵝,右挹回雁,远连青草,近接朱陵,风光都在眼,喜看形胜更超然。
今・佚名
大门联
是七十峰雄峻所钟,看砥柱中流,但莫赏青草烟痕,朱陵石迹;
溯州六湾波涛而上,听鼓角午夜,应不减船山灯影,岳麓书声。
清・周延峻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清・左宗棠
石鼓南征,诸葛碑留芳草绿;
大江东去,昌黎诗压众山青。
清・张荣组
石出蒸湘攻错玉;
鼓响衡岳震南天。
清・王闿运
二门联
修名千佛上;
至味五经中。
留待轩联
坐对岳云开,权将小阁重楼当他广厦;
俯临湘水去,却喜渔歌桡唱盒我书声。
清・李镐
愿分华山一半席;
安得广厦千万间。
清・李镐
合江亭联
此真净绿唾不可;
我实才薄歌奈何。
清・阮元
不许岳云封古洞;
但随江月认残碑。
清・范研云
广厦构众材,报道蛟龙腾浪去;
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
清・祝澹溪
武侯祠联
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
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
清・范鹤年
来源:《中国书院楹联》邓洪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