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袁绍当真不如曹操?伟人早有评论:他有一个优点,但也有一个缺点

#袁绍真的不如曹操嘛?#毛主席曾经说:“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

主席说:袁绍这个人,优点是足智多谋,点子多,智商比较高;缺点是处理重大问题不坚决、不果断,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从而坐失战机。

吕思勉先生曾经说:“袁绍是曹操的大敌。他不但地广兵强,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势力极大,即论其才具,在当时群雄中,亦当首屈指。”

袁绍之所以比不上曹操,主要还是因为他在官渡之战中战败了。

中国的史书,对于战败者,历来喜欢夸大他的失误。

关于官渡之战,正史也好,《三国演义》也好,袁绍的形象,都是不接受正确意见,在决策时昏招迭出。而曹操的形象则是虚心接受幕僚的意见,决策英明果断。

但在官渡之战之前,根据史书记载,袁绍的表现,几乎堪称完美。

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讨伐董卓。之后,他在汉末群雄割据的乱世中,很快脱颖而出,先占冀州,又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击败公孙瓒,统河北,势力达到顶点。

在这些重大战役中,史书记载中的袁绍,是非常英明果断的。

并且那时候的袁绍,不仅英明,而且还非常勇敢。比如,他指挥部队打击公孙瓒,眼看就要大获全胜,突然,公孙瓒手下逃散的骑兵二千多人冲到了袁绍处,顿时箭如雨下。手下扶着袁绍,要他暂时退下。公孙瓒猛地将头盔摔到地上,说:“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他指挥贴身警卫部队应战,击退了2000多名骑兵的攻击。

官渡之战之前,根据史书记载,袁绍唯一的失误,可能就是没有接受别人的建议,迎奉汉献帝,抢在曹操之前“挟天子以令诸侯”。

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他的失误。但站在当事人当时的认知水平来看,算不算失误,还难说。

之后,官渡之战爆发。袁绍发布檄文,讨伐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良,专为枭雄”。

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原因诸多,其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还是由于袁绍集团急剧扩张,摊子铺大了,集团内部形成不同的势力,从而导致集团的内耗。

对此,曹操也曾经说过:“(袁绍)将骄而政令不一”。

袁绍集团内部的主要矛盾,是集团内部豫州派与冀州派的斗争,造成面临大敌时,各怀各的心思。其内部内耗不断,先是郭图和沮授,因战略方针不同而不和,后又是田丰因为性格原因和逢纪不和,等等。仗还没打,自己先搞窝里斗。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照一下抗战胜利后的**军。中央军嫡系和各杂牌部队,派系林立,接受日军投降,变成了“劫收”,很快失去民心,打仗时,也是首先保全自己的实力。

而曹操集团,作为新崛起的力量,其内部非常团结统一,凝聚力很强。

袁绍面对复杂的内部派系斗争,其实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总想着和稀泥,正如毛主席所讲的,面对问题:“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从而导致决策错误。

当然,袁绍兵败,原因很多,内部派系斗争只是一个方面。

袁绍战败,回到冀州后,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建安7年5月,病故。

从史书记载来看,似乎官渡之战是个分界点。在此之前,袁绍基本上还是英明果断的,到了官渡之战开打之后,他就似乎突然变了一个人,变得非常自私、愚蠢、武断,完全不能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他甚至在战败之后,完全不从自身找原因,而迁怒于别人。袁绍回到邺城后,没有召开总结检讨会议,没有考虑如何重整旗鼓,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当初向他提出正确意见的田丰。他说:“我当初不听田丰之言,今天的是要让他笑话了。”于是下令杀了他。

我怀疑,田丰之死,可能还有其他别的原因。袁绍毕竟还想继续打天下,毕竟也算是当时的枭雄,毕竟还不算笨。应该还不至于一打败仗,就迁怒并杀害自己手下重要的谋臣。

由于袁绍素有德政,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河北百姓几乎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老百姓人人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

之后,审配等人矫袁绍遗命,奉其第三子袁尚为嗣。从而招致袁绍长子袁谭的怨恨,导致兄弟相残,最终被操各个击破。

如果袁绍还活着,和操继续死磕到底,双方鹿死谁手,还真难说。


上一篇:1912年上海女人罕见绝版真实老照片
下一篇:溪边见钓叟渔翁[五律]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