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拾岁月的阳光
文/李炯(河南)
在旧日的时光里,轻拾岁月的阳光拾起的是珍藏的回忆,难忘的是道不尽的过往我从未停止迈向未来的脚步也未曾遗失岁月的阳光
轻拾岁月的阳光时光曾长在院子里的老树里看不见它的苍老,年轮却雕琢着岁月的痕迹残存佝偻的枝干
轻拾岁月的阳光时光曾藏在微风里想抓住风的尾巴,让它在这里片刻驻足却又在不经意中滑走
轻拾岁月的阳光时光曾撒在故乡的土地里孩童欢声笑语,老人依树沉睡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轻拾岁月的阳光时光曾装在火车的车厢里承载着爱与希望,越过拥挤的人群跨越山河奔向你
轻拾岁月的阳光,才知道时光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川流不息的人潮里母亲衰退的容颜里,父亲残损的手掌里少了几分繁华,多了几分沧桑
作者:李炯,男,1998年,河南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研究生。
有情支持赞助
自序:我在文字里隐居
蒋鑫爱
有大家说,文章感动自己容易,感动别人难。我用心,用情,用每一个会呼吸的毛孔,记录跌跌撞撞人生路上我的所思、所想、所哭、所笑,希望情到真时能打动人。
父亲早年毕业于长沙明德中学,从事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职业,当过《湖南日报》的通讯员。耳濡目染,我从小就恋上文字,在文字里奔跑、欢笑、陶醉。文字就像我的知心朋友,一直陪伴着我成长。在那样艰苦的年代,父亲给的少得可怜的零花钱,我都会从牙齿缝里攒下用来买书。因此,直到现在,我养成了不吃零食的习惯。那时候我有个小名叫“书呆子”,在家基本上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总能听到母亲“小-+姐,下楼吃饭了”的喊声。
我从17岁开始向报刊投稿,全国各地报刊不知道有多少个编辑部有我“到此一游”,发出去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投稿的酸甜苦辣可谓是一言难尽,“投稿专业户”和“退稿专家”之称也因此而来。20世纪90年代,我连续7年担任《湖南农村报》特约通讯员,同期经常在《洞庭之声》等刊物上有文字发表。1994年,《洞庭之声》向全国读者征稿,汇编《名言集锦》一书,当时我入选4条,书中第一页就两个人的名字:第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导演邹当荣先生,第二位便是我。由于和邹大导演有这缘分,我多次想找他去他剧中做个群众演员,一直在等待机会。其中入选的我的一句“名言”为:“别人嫉妒我是因为我有能,我嫉妒别人是因为我无能。”这么多年来,我从不嫉妒别人,凡是比我有才能者,我都向他们虚心学习并致敬。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网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0年间,我在国内各大论坛“摸爬滚打”。没有接触网络之前,我写日记(箱底现有10大本日记簿),有网络以后就在QQ空间写日记。有人写作是奔着名利而来,而我写作是兴趣、痴迷。正如俄国作家、思想家托尔斯泰所言:作者的笔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在写作”。写作确实是一件很苦的差事,每个字都是作者的心血,而我却乐此不疲。著名作家、小说《那山那人那狗》作者彭见明老师给我们授课时也曾经说过:“把写作当成一种爱好,你就会写得开心、写得快乐。”
《轻拾岁月的阳光》散文集包含了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分5大部分:
第一辑为情感篇,关乎爱情、友情、亲情。有人说文字是作者的影子,我的散文字字是我心、我声,句句是我言、我意,篇篇是我身、我影。其中《生死劫》入选2019年《湖南报告文学》年度选本,有很多读者将那些触动他们心灵的语句做了标记给我留言:这样的语句没有亲身经历是不会有如此强烈的感触的。《爱哭的我》一文首发于腾讯论坛时,有很多网友留言“读后笑到喷饭”,一篇写哭的文字竟然让读者开怀大笑,出乎意料,当然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辑为网事篇。凡触碰网络的人,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甚至有可能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网恋”。自2004年始,我在各大论坛游荡,不管是在论坛中还是在游戏里,我都用自己真实的笔记下点点滴滴,这些网络文字不少于30万字,由于篇幅有限,这本集子里只从中选取部分文字。
第三辑为旅游篇。旅游是我的爱好之一。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在旅途中我边走边看,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
第四辑为絮语篇。人生路上,总会得到许多人的关心和鼓励,总有那么一盏明灯伴你前行。我们絮絮叨叨而来,许多人便成了朋友,如情同姐妹的鹤子,可尊可敬的老师张立人,一路同行的文友姜凤龙、姜灿辉,等等。不管是并肩前行,还是殊途陌路,遇见了就是缘,感恩生命中的所有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