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9日,
秋收起义拉开了序幕,在这次起义中,以粤军为班底组成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成为了起义的主力部队。除了警卫团外,萍乡、浏阳、醴陵等地的农民、矿工武装,也是起义的重要力量,而余洒度收编的黔军邱国轩部,在起义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出力,反而临阵反水,最终导致了警卫团为主力的第一团遭到失败。关键时刻,幸好有毛委员力挽狂澜,率领队伍通过三湾改编走上了正轨,最终成功转战至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朱毛会师后,红四军成立,人民军队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篇章。在
秋收起义发动前,因为卢德铭前往武汉寻找组织未归,代理团长余洒度率警卫团暂时接受了朱培德的改编,被改编为江西省防军第一师,余洒度升任师长,驻扎在湘赣边界的修水。在这里,余洒度收编了萍浏醴地区的工农武装,以及黔军邱国轩部,构成了起义部队的雏形。起义部队共编为四个团,连级以上干部共有三十多人,到了1955年授衔时,秋收起义余部一共有26人被授予了军衔,其中上将共有七位,但只有张宗逊、李涛两位上将是秋收起义时的连级以上干部。在秋收起义时,张宗逊是连长,李涛则是营党代表,那么其他的将领们哪去了呢?其他的将领们结局各异,笔者就来总结一下秋收起义连级以上将领们的结局吧。首先来说说邱国轩的第四团。第四团团长邱国轩只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投机分子,邱国轩最初是黔军名将王天培的部下,王天培后来被桂系设计害死,邱国轩就离开了队伍,在湘赣边界落草为寇,做起了打家劫舍的营生。后来警卫团来到修水,将邱国轩打得落花流水。邱国轩走投无路就向警卫团投降了。余洒度来者不拒,将邱国轩部编进了起义队伍中,此举也为后来的起义留下了隐患。起义发动后,邱国轩见利忘义,为了抢夺物资,突然偷袭第一团,将第一团打散后自己率部逃走,重新当起了土匪。邱国轩这一团如此表现,自然也不可能有人出现在1955年的授衔中了,邱国轩后来被我军抓住,公审处决,也算是罪有应得了。第一团是警卫团为主体的主力部队,由钟文璋担任团长。被邱国轩偷袭后,第一团失败,钟文璋难以接受这种结局,仰天大哭后离队,不知所踪。虽然团长失踪,但第一团很多将士们赶往文家市,与毛委员会师,他们中包括李涛、张令彬、宋任穷、谭政、韩伟等开国将领。除了第一团外,以工农武装为主体的第二团在遭遇失败后也大多数溃散,第三团和第一团的余部就成了日后进军井冈山的主体力量。在这两个团的连级以上干部中,有陈浩、徐庶、黄子吉、曾士峨、罗荣桓、宛希先、何挺颖、张子清、何长工、李涛、张宗逊、伍中豪等人。这些干部的结局大相径庭,其中大部分都在日后的革命战争中牺牲了。这其中包括张子清、何挺颖、伍中豪、曾士峨等井冈山时期的著名将领。张子清、何挺颖等人都是毛委员最为倚重的将领,是井冈山根据地时期的军事支柱,最终却遗憾地成了革命先烈,实在是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如果他们能够活到建国后,一定会是上将以上的级别。这些牺牲的干部中,最遗憾的是吕赤,他是被战友的**走火误伤而牺牲的,也真是够不走运的。联想起彭老总的老搭档滕代远,也曾经因为擦**走火受过伤,看来擦**走火是那个年代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啊。还有一部分在日后背叛革命,成了革命的叛徒,这其中包括余洒度、苏先俊、陈浩、韩庄剑(一说为韩昌剑)、黄子吉等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黄埔生,本来应该在革命队伍中有着光辉的前程,却自甘堕落,叛变革命,最终的结局也是非常可耻。陈浩、黄子吉等人在刚叛变后即被抓回,被公审后处决。苏先俊在叛变后多次出卖党组织,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后来被彭老总抓获,被**决。余洒度投靠老蒋后受到了重用,但生活却极度腐朽,天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最终为了维持巨大的开销偷偷贩毒,被老蒋亲自下令处决。这些本来可以成为革命元勋的人,却走上了歧途,真是叫人无语。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在授衔时不担任军队职务了,所以就没有
参加授衔,比如说何长工等人。在当初的连级以上干部中,
参加授衔的有罗荣桓(起义时任连党代表)、李涛(起义时任营党代表)、张宗逊(起义时任连长)三人。其中罗荣桓被授予元帅军衔,李涛和张宗逊都是上将。另外,被授予中将的谭希林,在
秋收起
义时的职务是副连长,而被授予上将的宋任穷在起
义时是文书,陈伯钧是排长,陈士榘、陈再道都是普通战士。而被授予大将军衔的谭政,在起义时和宋任穷的工作一样,也是文书。从文书到开国大将,谭政的一生真够传奇的。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