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杂谈】论我国翻译出版之现状

2023-05-06 21:54:18

酝酿了几天,来交作业。
前两天因为《元老》这本书,在公众号里发了一点牢骚。就这个事情其实一直想谈谈,今天正好梳理一下。近几年来,我国出版业很热衷于将外国作品引入国内,翻译出版。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以让我们更方面地阅读国外的书籍,了解外国的各方面情况,甚至有时候能做到和国外几乎同步的水平。比如我2018年在日本的时候,注意到当时日本史类的畅销书榜单上有《应仁之乱》这本书。而回到国内,2020年5月这本书的中译本已经出版发行了。考虑到翻译出版的时间,基本上可以算和日本同步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翻译需求量大,时间紧,出版社能给的翻译费却不高,所以客观上也造成了出版的书籍翻译水平参差不齐,全靠译者的良心。比如几年前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小语种译作事件,可以说是这类事情的代表。以从日本引进的社科类作品为例,虽然大多是面向大众的普及性作品,但是仍然会有涉及文学历史等专业领域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由非专业的译者来翻译,可能难度会比较大。假如译者本人都无法正确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其翻译出来的语句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责任编辑也不是专业人员,即便认真校对,也不可能发现这些错误,最终结果就是出版之后,误导读者。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会令人忽视的情况,就是译者的汉语水平问题。一般人可能认为,中国人学了日语,谁都可以做翻译了。其实不然。翻译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造的过程,翻译作品的好坏与译者本人的水平息息相关。就像同一部作品,不同译者翻译出来的可能会是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我们都知道翻译讲究“信达雅”,但是在直译和意译之间,译者可操控的范围是很大的。我一直认为,将外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往往最重要的并非外语水平,而是汉语水平。外语水平不高,可能会理解错误,但汉语水平不高,却会让人看了云里雾里。明明每个字都明白,但组合在一起就让人觉得别扭。不可否认的是,学外语出身的人,与学文学出身的人相比,在语言表达方面真的不是差一丁半点。但是现在做翻译的,大多是学外语的人,而不是学文学的人。我作为一个接触日语快三十年,也翻译过各类作品的人,想结合自身经历说一下。最早进行的翻译应该是大学时代做过的翻译漫画,当时是一页1块钱,所以最喜欢那种纯画面,只有一两个语气词的打斗型漫画,因为无论字数多少,都是1块钱。后来正式参与翻译出版,是在2008年由朋友介绍,与人合译的小说《真田幸村》。当时第一次做出版翻译还是很激动的,但是因为字数比较多,在翻译到一半左右的时候,内心还是很烦躁的,觉得要做不下去了,但是最后做完了,再看到成品,还是很开心的。当时的翻译费是每千字60元,在出版之后过了一阵才收到的翻译费。而这部书还算出版比较顺利,速度很快的了。很多书在翻译之后可能一两年都无法出版,只要没出版,就不会支付翻译费,所以在国内如果只靠翻译小说过活,恐怕很难。而且在十多年前,如果说这个价格还算不错的话,如今的翻译费也增长并不是很多。有的出版社仍然维持在千字80左右,稍微高一点的能给到千字100-120,可是与普通的商业翻译相比,真的太低了。之前有朋友介绍过一个商业翻译,因为时间很紧,所以价格给的很高,而且字数并不多,最后算下来居然能到1字1元的价格。而且交稿之后第二天就付钱了。与出版翻译相比,商业翻译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这也决定了周期长,价格低的出版翻译无法吸引优秀的译者。
做《真田幸村》的时候,我还是学生,后来工作了几乎就很少接这种翻译了。那么现在主要是那些译者在做这种出版翻译呢?一种是日语专业毕业生做兼职。因为只做出版翻译很难维持生活,所以大部分人是做兼职的。会日语,又比较有自由时间,希望自己的名字可以印在书上的,对钱看的不太重。这样的人可能会去接出版翻译。但是这种翻译的水平往往不会太好,因为翻译本身水平和精力,使得对稿件的打磨并不会太用心。我们知道,好的论文是打磨出来的,同样的,好的译文也是打磨出来的。第二种是高校教师。因为本身会日语,自由支配时间又比较长,所以也会有高校教师可能加入这个行列。但是随着现在译作不被算入业绩的高校越来越多,高校教师愿意花时间翻译的人也会越来越少。第三种就是纯粹的翻译家。他们可能根本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理想。但这种类型现在非常少,毕竟为爱发电很难持续下去,可能只有一些退休老教授可以称得上这种类型吧。因此最后看下来,最多的就是第一种情况,这也是造成如今翻译水平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翻译水平下降,译者当然难辞其咎,但是另一个原因也和编辑有关。现在很多编辑可能负责的并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而且一个编辑同时要跟几本书,无法和译者进行充分地沟通,这也是造成作品质量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出版业也是商业,所以编辑比起翻译质量,更关心如何才能让书卖得好,让人去更多关注这本书,因此在装潢宣传上更加上心,而不是去关注书本身的内容。这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但却是无可奈何的现实。想找出问题很容易,但想解决问题却很难。现在各种成本飙升,出版社要维持生存也只能继续压低成本,而低廉的价格无法吸引到真正有实力的译者。译者的水平又会影响翻译质量,如此恶性循环恐怕还会持续下去。所以要想遇到一本好书,不只原作要好,还需要遇到好翻译,但是这概率就不是很高了。与其如此,不如自己学好外语,直接读原作为佳。

上一篇:1955年,许世友得知自己授衔上将,开怀畅饮
下一篇:福语系列|新编福州方言歌谣《健康码》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