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健,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原沙沟中学校长,泰州市兼职督学,兴化市师德标兵,兴化市首批名校长。
1968年,时年16岁,从沙沟乘轮船来茅山,插队在纪西大队第3生产队,曾任生产队盖印员、执称员、大队宣传队队员、窑厂工人、电工、米厂工人等。1998年,在兴化市师德标兵巡回演讲中,他很感恩第二故乡——茅山对他的培养和熏陶。本次回茅山探望,他专程去了纪家四十八,祭拜了自己的义父冯俊宏、义母陈三女。兴化知青——刘龙寿 刘龙寿,男,1947年11月生,兴化市沙沟镇人,中共党员,南京师范大学大专学历。1966年,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中毕业。1968年11月,21岁时插队于茅山公社北陈大队。插队期间,积极参加农业生产锻炼,主动接受农村生活考验,曾被公社评选为优秀知青代表,出席兴化县知青代表大会。服从组织安排,曾任大队米厂机工,猪场饲养员,多种经营管理员,茅山中学高中代课教师等。1974年4月后,长期在沙沟供销社工作,1988年调至兴化市供销总社职工学校任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1999年后,被聘为兴化市振兴双语学校副校长。刘龙寿为人真诚友善,富有激情,酷爱文艺,擅长歌舞指导和长篇写实性抒情诗的创作。在茅山插队期间,他经常指导村民演出《白毛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现代剧。尽管当时大多村民不识字,但经过他精心指导,这些现代剧演出非常成功,多次代表公社和周庄区参加兴化全县的文艺汇演。兴化知青、原茅山中学柳有华校长称他是文艺天才。退休后,曾被聘为兴化市老年大学艺术团艺术指导、兴化市老干部艺术团艺术指导、特约编辑,兴化市老教师合唱团艺术指导。现为兴化市作家协会、兴化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兴化市诗词协会会员。泰州知青——沙黑(吴双林)
沙黑,真实姓名吴双林,1945年12月出生,泰州海陵人,中国当代作家,国家一级编剧。1966届泰州中学高中毕业生。1968年冬,作为中学生,插队到里下河地区的高邮汤庄公社(茅山西边10多公里处)。插队期间,除牛耕之外,几乎所有农活都做过。在生产队养过猪,做过木工,在公社从事过文章起草工作,做过民办教师,七年后招工回城。关于“沙黑”这一笔名,据出生在茅山的著名作家王干在《苏中风云录序》中分析,“沙黑”带有浓郁的80年代文化特征——反思和启蒙交融,记录了一代人的文学梦想和心理波澜。沙黑的主要作品有:发表于《收获》的《街民》、后改版为《苏中风云录》的《李明扬与李长江》及《四月南风》《旧庄遗事》等小说,《板桥应试》《信访局长》《冀州记》《姆指姑娘》等剧本。其中《四月南风》《难忘的小张庄》等充满乡土气息,处处展现里下河地区的优美风光。有人评价他的这些小说,是蘸着里下河的水写就的,有里下河地区的独特风韵。南京女知青
右起:赵美萍、李晓慧、沙萍、张光群
这张照片摄于1969年8月,地点是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一个偏远小村,距兴化城区约30公里。四位十八九岁的女知青,全部来自南京城区。她们听从党的号召,刚刚中学毕业,就来到了这个贫穷落后的苏北小村。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四位从大城市来的女生,像当时的农民一样,全部光着脚,踩在仅容两三人并行的土路上,手里还拿着正在劳动的工具。从所穿的短袖和短裤看,天气应该很热。后方,有一男子挑着担子,正向这边观望。这是一位下乡记者偶然拍摄的。据当年在场的女知青讲述,当时她们刚从低矮、充满恶臭的猪圈里,将“猪脚灰”取出,正在将“猪脚灰”挑往田野。所谓“猪脚灰”,就是猪圈里被猪践踏了无数遍的一种残渣,里面混合着数十天或上百天猪的各类排泄物及草木灰烬等,又脏又臭。看到照片上的笑容,她们似乎并不觉得这样的农活,多么肮脏,多么辛苦。这些知青,正是我们当今时代需要的好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赵美萍及其父母、姐姐
南京女知青——赵美萍小时候,赵美萍的家境比较殷实。父亲赵翔云在上海的江苏省银行工作,母亲黄佩珍在南京的交通部工作。照片中稍大一些的女孩是她姐姐赵美莉。这张照片摄于1950年3月11日,地点是她家上海贝当路9号寓所小花园。赵美萍(中)与好友徐筑英、刘文英摄于1959年6月1961年,从游府西街小学毕业的赵美萍,不愿报考门口的十五中,执意报考步行达半小时以上的南京一中。她说一中教学水平高,学习质量好,她立志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晚,她的家庭作业要做到10点多钟。清晨,总能听到她卷着舌头,朗读与背诵俄语作业(她是班级俄语课代表)。如遇到时间紧迫,她竟不吃早饭就跑去上学。1963年,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做好事,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有一天,妈妈吩咐赵美萍和弟弟赵毅一起去买菜。在科巷菜场门口,赵美萍看到一老者抱着一残疾孩童正在行乞。看到他们坐在地上衣不遮体,冻得瑟瑟发抖。赵美萍心生怜悯之情,将一部分买菜的钱递给老者。雪中送炭,做了一点好事,赵美萍感到心中暖洋洋的。赵美萍(摄于1964年)
1966年10月18日,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
1966年10月27日,摄于北京天安门广场
1966年12月,赵美萍(前排手扶栏杆者)与马国红、张光群、丁杏子,摄于延安宝塔山下。左起:赵美萍、马国红、张光群、丁杏子
朱莎萍、赵美萍、李晓惠、张光群、帅致若
张光群、沙萍
左起:沈文鸿,沙萍、毛和礼、薛培元、高祥生(1972年摄)
高海生、刘跃庭
南京知青史料提供者
赵毅先生,是南京女知青赵美萍的弟弟。国家一级演员,声乐教授,江苏省歌舞剧院男高音歌唱家。他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2021年10月,曾协助我们采访了1956年与茅山朱香林一起进京、并将茅山号子唱进中南海的李文芳和彭信竹两位歌唱家。“知青”精神
为国奉献,艰苦奋斗
勇于担当,执着进取
兴化42个乡镇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个人
茅山公社东孙王大队知青 韩素珍(女 )
顾庄公社花东大队知青 张建敏
张郭公社赵东大队知青 汪净
戴南公社前沐大队知青 翟俊才
唐刘公社港南大队知青 杨基兰(女)
戴窑公社元友大队知青 徐元
永丰公社府李大队知青 王其
大垛公社农技站知青 卢瀚君(女)
陶庄公社罗家大队知青 谢长秀(女)
昌荣公社东丁大队知青 赵云龙
获垛公社傅家大队知青 冯植松
竹泓公社南张大队知青 吴达萍(女)
刘陆公社王梅大队知青 张强
沈伦公社安塘大队知青 沙文春
周庄公社友谊大队知青 黄建荣
陈堡公社南芦大队知青 黄红梅(女)
边城公社立新大队知青 沈杰
跃进公社杨家大队知青 纪素华(女)
李健公社西龙大队知青 郑满莉(女)
严家公社谭家大队知青 张道
红星公社董家大队知青 沙明安
舜生公社苏宋大队知青 葛庆国
向阳公社城堡大队知青 陆苏宁(女)
垛田公社联合大队知青 李德明(女)
西鲍公社西鲍南大队知青 祁正阳
临城公社陆家大队知青 朱绕英(女)
林湖公社朱胖大队知青 张建兴
沙沟公社官庄大队知青 于宝珍(女)
周奋公社缸一大队知青 时云英(女)
中堡公社西一大队知青 胡祥生
大邹公社车刘大队知青 周国富
钧鱼公社春景大队知青 丁春成
海南公社关垛大队知青 邹瑞太
海河公社南一大队知青 任祥生
下圩公社孙阳大队知青 史爱进(女)
老圩公社钱韩大队知青 徐乃成
安丰公社蒋尧大队知青 朱端
大营公社沈家大队知青 刘宏
中圩公社东风大队知青 丁宝贵
林潭公社北刘大队知青 李秉柏
合塔公社吉家大队知青 吉慧敏(女)
舍陈公社元禹大队知青 李建国
县农试站知青 高翔(女)
县良种场知青 陶景琪
县良种场知青 陈咸芳(女)
县种猪场知青 朱德娟(女)
县苗圃知青 扈南平
跃进公社猪场知青 袁秋年
青年强,则国家强
50多年前,兴化大地上有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兴致冲冲赶路忙,一代新农民我们当。今天奔赴新农村,新的家乡好风光……”这首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歌词,不是近几年写的,而是50年前兴化沙沟文艺青年刘龙寿编写的。这首歌真切地表达了当年“知青”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豪情壮志。50多年过去了,他所“插队”的茅山北陈村民还能哼唱这首歌。这首热情洋溢的歌曲,让无数的“知青”或“插队”人员,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55年,北京青年杨华、李连成等5人率先志愿远赴边疆垦荒,掀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1968年12月,毛主席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展开。茅山、边城、周庄、沈伦、顾庄、戴南等兴化众多公社,都有上山下乡的“知青”“插队”。据初步统计,1968年,仅沙沟公社插队到茅山的,就有34人:北陈12人,纪西12人,纪东10人。1969年,江苏省“上山下乡”慰问团到达茅山时,茅山公社知青插队总计为595人。兴化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
茅山公社全体代表合影1973.12.27
后排左起:1、郭乃栋(插茅东),2、柳有华(插姜南,茅山高中副校长),3、吴广宏(插茅东),4、申德明(插太平),5、不详(上海籍,插西孙王),6、李桂桢(插姜北),7、宫建余(插荀家)
三排左起:1、2、3、4、不详,5、陶文健(沙沟高中校长),6、王祥桢(插南朱),7、周传文(戴窑籍,插西纪),8、不详(插西冯)
二排左起:1、卢桂林(上海籍,茅山供销社),2、陈德华(上海籍,茅山粮管所),3、陆科长,4、朱忠言(公社副书记),5、刘龙寿(插北陈,文艺天才,供销联社职工学校校长),6、不详(贫下中农代表),7、翟学成(茅东大会计),8、许余根(朱龙民兵营长)
前排左起:1、韩素珍(东孙王,兴化),2、不详, 3、苏巧粉(上海籍,插北陈), 4、不详(插朱龙),5、顾玉明(插茅二), 6、徐友竹(插东庄),7、吴加慧(插顾蔡),8、不详(插茅三), 9、唐美娟(插茅三)
兴化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
茅山公社全体代表合影 1976.4.26
后排(左起):2、宫建余(荀家),3、顾怀中(纪东), 4、 吴 佑(太平), 5、黄启庸(纪西) 6、吴永成(纪西)
中排(左起):1、赵慧玲 (茅三), 3、郭乃栋(茅东), 4、吉春宝(姜南),6、王祥桢(南朱),7、李桂珍(姜北)
前排(左起):1、韩素珍(东孙王),3、李龙妹(西冯,上海知青 ),4、陆科长 , 5、顾玉明(茅二),6、朱玲(卞家)
茅山中学师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
1966年10月
前排中间,林元老师,江阴人;前排右边,周斯明老师,苏州人。天安门合影学生名单曹永亮(边城腾马),唐红祥(陈堡李林),张兆英(海河张扬,前排左1),张涛(白马),李志豪(姜家),胡明华(茅二),袁炳生(薛家), 金时根(茅东),后兆朋(茅三,后排,左4),张余胜(物资站)1966年10月,茅山中学林元、周斯明、翟学新3位教师代表,与后兆朋、张兆英等学生代表一行24人。在公社组织的锣鼓队欢送下,从茅山轮船码头登上开往兴化的轮船。第二天,兴化县政府在新华电影院召开欢送大会。第三天早上,朱道广副县长带队,乘专船前往镇江。到达镇江后,改乘火车,到达北京。与上述师生同期前往北京的,还有下列学生:吉祥(边城东浒),於继光(边城夏泊),江良潮(沈伦胡家),张桂兆(刘陆三王),许宝名(兽医站),孙华生(朱北),强根宏(西冯),罗加居(西纪),戴锦绣(东孙),潘金根(西冯),冯必珠(纪西),郭万年(西庄)
茅山学校“知青”
1966年之前,茅山中学许多教师都来自上海、苏南等地。他们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苏北教育的第一批“知青”。俞文斌,上海徐家汇人,任教数学;林元,江阴人,俄语系毕业;周斯明,苏州人;钱国初、姚祚金、杜锡琪等,原籍不详,多是苏南人。1966年之后,茅山学校新任教的“知青”,多为兴化本地人:屠寅、赵松枝、范征南、邹萍、徐刚翔、汤惠民、车越生、丁家禾、冯桂芳、张扬、杨宝泉、李晋云、郭振、刘龙寿、沈国公、刘亚男、徐涌、屠志淳、钱年顺、张淳、柳有华。屠寅,兴化中学数学权威,下放茅山中学。其子屠志淳,曾为茅山中学老师,于1977年考取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系。当年高考,兴化9390人报考,高校实录190人,中专66+11(旅游)人,师范91人。有人戏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扬州市“上山下乡”表彰大会
第5排右起第4位:
张强,兴化教育局局长,兴化城人,当年插队刘陆。
第5排右起第9位:
柳有华,茅山中学副校长,兴化城人,当年插队茅山姜家。
茅山北陈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周庄汇演合影
后排( 左起):1、胡文章(茅山文化站长),2、常德明,3、常洪德,4、房佩章,5、袁克华,6、周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长,7、翁友良(周庄区文化站长)
中排( 左起):1、常鹏生,2、房六喜,3、江涛(沙沟,笛子演奏),4、袁德然,5、邢文前,6、刘洪余,7、刘龙寿(艺术天才,全县第一流村剧团功勋人物)
前排( 左起):1、甄网,2、房忙珍,3、樊忙粉,4、胡可清(独唱演员),5、邢银凤,6、房兰香,7、房小年,8、房兰桂
茅山北陈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国庆20周年合影 1969.10.1
后排(左起):1、常鹏生,2、邢文前,3、房佩章,4、袁德然,5、常洪德,6、袁克华,7、常德明,8、刘龙寿
中排( 左起):1、房纪扣,2、樊忙粉,3、房忙珍,4、、房小年,7、甄兰英
前排( 左起):1、樊宝国
插队茅山北陈的人员名单
第一批:12人,都是沙沟人,1968年11月3日到达北陈。
刘龙寿(文艺天才,在他的带领下,茅山北陈村剧团演出水平,全县一流)
刘洪余,江涛,胡可清,张琳,端木义正,汪训厚,朱红玉,陈红兰,赵虎年,姜凤英,陈位松
第二批:杨志平,胡天选,兴化城人。苏巧粉,上海人
插队茅山荀家的人员名单
宫建余、宫建华、安玉娟、吴加强、李凤平、张学华、杜翠玲、任汝秀、李晋芸、杨巧玲(兴化城人)
荀粉英、荀桂英、许龙根、许扣珍、荀毛毛(上海人回原籍)
插队茅山荀头的人员名单
李晋云
插队茅山纪家的人员名单
纪东——
1队:黄明兴,姜宗炳,均为兴化沙沟人
解艳冬,张桂英,兴化城人
2队:胡强,江福坤,曹志全,张福生,均为兴化沙沟人
3队:陈祖宏夫妇,陈虎年,兴化人
5队:顾怀中,陆建章,季学健,兴化城人
7队:姜瀛洲,吴大星,王善阳,耿世顺,均为兴化沙沟人
8队:陈玉强,小沈
张桂芳、黄明兴,兴化城人
陆世萍,苏州人
后排左起:1、黄启庸,2、王以宽,3、王亚宏,4、王亚伟
前排左起:1、杨常海,2、冯必珠,3、王粉怀
纪西——
1队:史英华,小居(名字不详,兴化城建局退休),周卉芬,兴化人。王亚伟、王亚云,兴化回原籍
3队:陶文健,周绍颂,吴永成,王相春,均为兴化沙沟人
4队:赵慰民,黄启庸,姚维堂,孙官阳,均为兴化沙沟人
5队:潘振铎,陈家艮,韩立宏,姜正仁,均为兴化沙沟人
6队:小严,扬州人
7队:张玉兰,小汪
陈德华,小蒋,上海人。1969年,赵慰增的母亲费秀英,以及赵慰增的弟妹赵慰民、赵彩霞丶赵慰刚丶赵凤霞,全家插队纪西4队。赵慰增本人插队沙沟光跃村。1、陶文健:1968年至1974年插队纪西大队3小队,沙沟高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兴化市“十佳师德标兵”,兴化市首批“名校长”。
2、王亚伟:插队纪西大队1队,上大学,读研,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无锡改革开放四十年功勋人物。
王亚伟的父亲王炳成
后排左3:王亚伟,前排左1:王亚云
插队茅山茅东的人员名单
郭乃栋,安玉琴, 安玉娟(后落户荀家),冯建年(女),魏加国,陈景和,刘坚,吴广宏,邹翠萍
郭正,茅东8队知青,茅山中学教师,后考取江苏农学院,分配兴化一工商所。
插队茅山茅二的人员名单
孔才林(上海人),顾玉明(女),吴素珍,吴佩华,季建华,张国华
插队茅山茅三的人员名单
唐美娟(兴化城人),于峰(女),赵坤(女),解梅芳,何月华,赵华,小陆子(名字不详),蒋绍华,赵慧林
插队茅山姜家的人员名单
1、姜南:
柳有华、吉春宝、吉光煦、沈寿华、程海年、刘长富、郑迎春、刘广美、管凤英、吕雅玲、钱新生、刘广顺、朱红宝(上海籍)、祝永健、朱祥元、朱爱珍、李金喜、佘明山(扬州籍)、李邦杰(扬州籍)、邵金娣。髙过山、髙才年,二人之妹和父亲姓名不详。
2、姜北:
宗柏生、洪武进、任友生、杨德彰、陈顺田、徐增寿、孙义和、杨红喜、李桂珍、任长顺、李龙香
插队茅山太平的人员名单
申德明,李义康,孙庚,周邨,吴学益,吴红喜,吴红顺,吴红林,吴红如,吴红兰……都是兴化城人。
插队茅山东庄的人员名单
郭红安,江镜明,江镜琴 ,孙冬生,沈冬兰(女),罗殿华(女),刘年华(女),徐友竹(女)
插队茅山西庄的人员名单
1组,石健明,朱成录;3组,3名女知青——马加宁、王小红、顾女士;4组,胡正庆,朱粉娣,胡建明,胡小妹。
都是兴化城内的居民。
插队茅山顾蔡的人员名单
吴家慧(女):曾任顾蔡初中数学老师,所教学生有卢卫华、陆汉东等。后来回兴化城,在兴化实验小学任教。
王志华(女), 陈峰, 小齐 ,都是兴化城人。
王德才,蔡巧义,1969年上海插队到茅山顾蔡, 1979年后在茅山合作社工作。
插队茅山东孙王的人员名单
韩松喜及其妹妹韩素珍 ,洪一平,洪定英(兴化印刷厂),洪定康,姚家禄,胡步强,大陆(女),小陆(女)
张小红,张四妹(上海人),朱根喜,刘年华 , 小赵(女,兴化北小街)
插队茅山西孙王的人员名单
沈国公(导演,兴化印刷厂),徐涌(撰写台词,兴化中学名教师),冀永祥,戚正梅,刘和莲,王荣强,潘四妹,潘少兰,刘同英,邵红庆,周冬林,卞年姊 ,王华鼎
插队茅山何家的人员名单
惠心、惠小玲、惠小强等全家五人,兴化城人
插队茅山西冯的人员名单
王传德、陆启明、陈玉明、李龙妹(上海人)、小宝(上海人,姓氏不详)、刘曙光、陆其远、张扣喜、王荣光
插队茅山南朱的人员名单
朱东1队——林宝祥、王定生(插队)
朱东3队——王祥祯,刘加强(插队)
朱东4队——徐同庆、徐永祥全家落户
朱西(插队)——蒋同喜、严文同、徐庆国、秦龙富
朱西(落户)——老孙夫妇俩及长子孙正才、次子孙红才、长女孙桂英、次女孙红英
插队茅山薛家的人员名单
刘伯兰,吕小玉,张桂林,张美英,刘美英,杨红莲,冯祖荫,朱江涛,蒋汉庭,丁久龙,罗惠兼,史汝恩(化肥厂)
以上插队人员来自兴化戴窑。
李干远(原南京江浦学校教导主任,有人说,是九三学社的,后去大邹任教 )
葛志鑫全家,汪定忠,都是兴化城人
周蛇英(上海籍返原籍)
插队茅山朱南的人员名单
王德均,王海峰(后兴化公路站副站长),黄宜益,徐祖银,周根勤,魏兴罗,张小风,张小旗,王道美,都是兴化城人
插队茅山西纪的人员名单
4队:周传文,朱信如,陈凤英, 姚金凤
5队:周洪喜,杨志兴,柳春兰,徐龙云
6队:朱圣龙,徐定勋,王忠英,周米山
以上人员都来自兴化戴窑。
插队茅山朱龙的人员名单
唐发葵,刘大,朱仁庆,何年(女),小范(女),小王(女)
插队茅山卞家的人员名单
赵金莲,女,戴窑人,插队卞西,曾任卞家小学数学老师,学生有曹汉荣等。
赵长根,朱学荣,赵长粉,余凤华,李新,罗慧林
以上都是插队卞西的戴窑人。
余巧兰(戴窑),徐桂珍(戴窑),朱玲
翟永桂全家,兴化人
其他情况
1、张巧红,插队陈堡,后到茅山工作。
2、查找:插队沈伦张王的一个吴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