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日军侵华期间印制的“军事邮便”明信片,长什么模样?

​​

日军侵华期间印制的“军事邮便”明信片,长什么模样?

作者:魏文|配图编辑:欣欣向荣

笔者收藏了三张侵华日军发行的“军事邮便”明信片。在纪念“九一八事变”91周年之际,拿出来晒晒,看看这三张“军事邮便”明信片长什么模样?希望通过这些实物证据,还原历史真相,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吾辈当自强。

“北大营”明信片

“北大营”(即九一八事变)明信片为彩色照片。画面为“九一八事变”后,三个日本官兵在占领北大营大门前合影,下方从左至右横印“奉天名所”和“北大营”及日文,翻译为:“昭和六年九月,有名的日中战争中,日本凭借深谋远虑,一举获得胜利的指挥部,现在归满洲国所有”。(奉天为沈阳,昭和六年为1931年)。

北大营明信片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傍晚(农历八月初七),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

摄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至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

摄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逾万名守军毫无防备,被500多人的日军击溃。侵华日军炮轰沈阳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北支那事变”明信片

“北支那事变”(即七七事变)明信片为彩色照片。左上方从右至左横印有日文,翻译为:“被摧毁的城市”。上方照片是战后损坏的“卢沟桥”,右下方照片及日文翻译为日军“设在廊坊对中国人所持物品的检查站”,左下方照片是炮轰后伤痕累累的“宛平县城顺治门”,下方从右至左横印“北支那事变”。

“北支那事变”明信片

明信片上的“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色彩。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对此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怒。

1930年,国民政府还照会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直到日本战败后,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经过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贬意,故于1946年责令日本外务省不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

​图为侵华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网络资料照片)

“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擅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37师(师长冯治安)219团(团长吉文星)在营长金振中率领下予以还击。从此,便掀开了中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支那事变”明信片

“支那事变”(即南京大屠杀)明信片为黑白照片,上方从右至左横印:“昭和十二·三年,“支那事变”。左上角为日本国旗和日本军旗,右边从上至下竖排印有日文,翻译为:“庆祝占领南京国民政府万岁”,(南京入城特辑)。

中间照片是日军欢呼占领南京“国民政府”的情景,并盖有一枚刻有“日本士兵手持**支、皇军万岁”的红色宣传戳。

“支那事变”明信片

从这张明信片的内容来看,日本大肆宣扬大日本帝国政府和日本军国主义,印有“日本国旗”、“日本军旗”。和加盖“皇军万岁”的宣传戳,是炫耀日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战绩的“支那事变”。

明信片为什么印成“昭和十二·三年”?因为昭和十二·三年是1937年和1938年,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是从1937年12月13日开始至1938年2月,在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所以它在时间上,跨过年度。

明信片上的“日本国旗”正式名称为日章旗(日语:日章旗,Niss hōki),在日本国内的常用名称为“日之丸”(日语:日の丸,Hinomaru)。

旗正面一轮红日居中,白色衬底。白色象征神圣、和平、纯洁及正义,红色则象征真挚、热忱、活力和博爱。明信片上的“日本军旗”又称为旭日旗,是带有红日和旭日光芒图案的一种旗帜,是原日军以及现在的日本自卫队所采用之军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士兵用旭日旗象征侵占区域,如中国、韩国、东南亚等,有时视为带有冒犯性的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带有旭日东升,不惜一切的挑衅好战之意。

片上的“皇军”,是旧日本帝国军的自称(当时有皇军、帝国军、帝国陆海军、大日本军等称呼),即天皇统领下的军队。组建于1868年,解散于1945年;最高统帅为日本天皇,由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直接指挥。

直到日军在战败后解散为止,日本都没有成立独立的空军,陆军与海军拥有各自的空中武力部队,这点和美国在1947年成立独立空军之前的情况相似。

​​​

以上图片摄于"南京大屠杀纪念博物馆”

“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

摄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北大营”、“北支那事变”、“支那事变”明片,是日本在二战期间侵略我国时印制的,这三张信片均为长140厘米,宽90厘米。背面有“军事邮便”四个字,其作用是提供在华人员和作战官兵与国内亲朋好友的通信工具,其目的是炫耀日本军国主义所谓的“战绩”。这恰恰成为了日本政府侵华历史的实物铁证,同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各大事件的重要史料。

摄于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来源于网络)

9月2日上午,日本东京湾,晴空万里,碧波无垠。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迎来了一个庄严的时刻。9时许,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

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布莱梅将军、加拿大哥斯格洛上校、法国莱克勒将军、荷兰欧英将军、新西兰伊特将军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

摄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4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

摄于“南京大屠杀纪念博物馆”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在此之前,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五条规定,分别确定了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

这次是通过国家立法,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设立国家公祭日,体现了对和平的思考与对生命的尊重。既是对日本政府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国有化”、否认对华侵略历史的有力回击,同时又彰显了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意志和决心。

摄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我国先后在日军侵华事件发生地沈阳建立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9月18日开放。

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来源网络)

北京宛平卢沟桥新姿(来源于网络)

在北京宛平卢沟桥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于1987年7月6日开放。

摄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在南京建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985年8月15日开放。

2014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首次公祭仪式。“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摄于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日本现任领导人至今对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性质和战争责任不作清晰的交待,对这个重大原则问题还在遮遮掩掩。仍在否认侵华历史。

摄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笔者通过公布日本侵华时留下的实物证据——“北大营”、“北支那事变”、“支那事变”这三张信片,还原历史真相。用铁证如山的事实,来揭露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丑恶历史和本鬼子是**恶魔的滔天罪行,告诫世人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作者简介

魏文,195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知青出身。曾经在福州军区后勤部锦江军马场、安源煤矿、萍乡市公安局青山分局等地持续工作45年。业余爱好写作、文化产业研究,喜欢收藏钱帀、邮票、明信片、粮票、证书等。自2005年起,先后在逾20家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各类文章和研究成果,逾100篇,并获得过多项奖励。2021年将自撰书稿《走进安源话说之最》编辑成样书送审,待正式岀版。

​​

上一篇:《百味诗词》第6期(总第11期)“渔父船夫都不见,鸬鹚栖处是谁家。”
下一篇:《百味诗词》第4期作品点评。嘉宾:王聪颖、王十二(总第12期)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