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指路灯》第二章 坎坷岁月(四)

2023-05-06 21:54:18

《指路》第二章坎坷岁月(四)乃文家原住在玉泉溪东岸的祖师疙瘩下,对岸是闯王坡,也叫西坡。西坡有一大片红土地,大人说是闯王在此**太多,血流成河,把土给染成了红色。那时各家都自己纺线织布,织出来的叫粗布。布面粗糙不平,颜色深浅不一。这时就去红土坡拾些土块回来,放在盆里搅成泥糊糊,把布放进去染成土黄色,给男人们缝制布衫、布袜子和裤子,虽然不太好看,但是家家如此,谁也不嫌弃谁。乃文上高中时,入了团,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那年党中央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全民大炼钢铁,遍地都是土坯砌的炼铁炉,叫土炼铁炉,说是土法上马,土洋结合,两条腿走路。他们学校自然不能落后,在操场的东北角也支起了土炼铁炉。县里成千上万的土炼铁炉建成了,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铁矿石,二是燃料。燃料吧,公社、大队把社员们集中起来,编成男女连队,干活、吃住都在一起,他们家的房子闲了,房前屋后的树木全充公了,公社就组织人去扒房、砍树,供炼铁用。矿石呢?有人说红土坡的一是氧化铁,可炼铁。一时间,全县的青壮劳力都来挖矿石,黑压压一大片,还不时发生矛盾,有的由拳脚发展到械斗。县里为了解决矛盾,让大量的劳改犯来开采,各单位组织人员拉运就行了。因乃文家原住在东坡,他又是团支部书记、积极分子,学校就让他率领男女学生组成的运矿石队伍,每天往返在学校与闯王坡之间。大家虽身体瘦小,又饥肠辘辘,但为了响应党的号召,热情都很高。男的用挎篓背,女的用绳布袋杠子抬,每天要往返四趟,谁也不准偷懒少运。先到学校的同学还主动返回,去接后边的小伙伴。一天,乃文正往篓里装矿石,听见上边有人喊:“乃文,小心石头!”他一抬头,一块斗大的石头连蹦带跳地从坡上飞来,紧跟其后的是一溜碎石和尘烟。说时迟那时快,他急忙闪身,石头跳进了他的挎篓里。他正在发愣,一个衣服褴褛的叫花子,连滚带爬从上面咕噜下来,站到他身边,扶住他肩膀:“不要紧吧,乃文!”他扭头一看:“啊!吉老师!”原来细白的圆脸、高额头不见了,现在黑瘦的面庞,高耸的颧骨,冗长的头发,满脸的灰土,周身开花的衣裤,若非近看,还真以为是鬼呢。他一时哽咽无语,泪水夺眶而出……吉老师拍着他的肩膀:“不哭,不哭!告诉你,回去把那个矿石收音机扔了,对谁都别说是我给你的,千万记住!”他把一小瓶红药水匆匆塞他手里……乃文还没弄清咋回事,跑过来两个壮汉,对吉老师左右开弓,扇了几耳刮子:“你这个极右、反革命,还想逃跑不是?走!”说着,把他架小鸡似地提起来,掂着走了。他看吉老师的嘴角冒着殷殷的血渍,心里十分难受。吉老师骨瘦如柴,恐怕他的血管里没有多少血可供喷流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开炉,怎么也流不出铁汁来。不知是谁说的,木材、门板、椽子、檩条的火力不够,要改用木炭烧。县里把劳改犯、五类分子全部调到南山伐木烧炭去了。各单位要组织人员去运炭。这次学校又用上这些青年学生了。南山距县城五十多华里,不是丘壑就是山坡,羊肠小道布满了荆棘、碎石。学校要求两天一个来回。冬天来临,降了场水雪,学生们又没雨靴、厚棉衣,就是有厚棉衣,在那泥泞的山道上更走不成路。学生们多是头一次上山,脚下虽一步一滑,但热情还是很高的,边走边观山川、林木、清溪、飞禽,有说有笑。日头西沉,带的玉米面、红芋干杂面、黑豆面馍也吃完了,人人的腿都成了铁棍子,拖拽不动。说笑声没了,肚里肠子咕咕叫。转过一个小山头,露出山凹里几户人家,他们过去找口水喝。穿着斜襟棉袄、慈祥善良的老大娘说:“锅里有煮玉米穂的水,你们喝吧!”他们揭开锅盖,黄澄澄的一锅玉米穗,甜香袭人,让人口流涎水,眼瞪着锅里。乃文一连喝了两碗,真想把一锅喝尽,可后边还有同学呢。宋小旺突然问:“大娘,玉米穗卖我们几个吧?”大娘说,“不卖,想吃可以一人捞一个。”谁也没客气,捞起就往嘴里填,连玉米芯都吃了下去。不吃还能撑,一吃更饿,一歇就站不起来了。李元志问大娘:“你知道烧木炭的地方在哪里?离这儿多远?”大娘:“这是浅山,没大树,烧炭都在深山,离这儿少说也有十多里。你们这些城里娃,没进过山,黑瞎火会迷路的。我看你们就在牛屋草窑里将就一夜,明天再赶路吧!”大家都看着乃文,他说:“行,咋住就听大娘安排!”牛屋草窑的麦秸、豆秸真好,又绵软、又暖和,比席梦思还美。大家和衣而卧,顿入梦乡,一夜连翻身尿泡都没有。第二天冷睁明,乃文起来把大家叫醒,向深山走去。天上又飘起了雪花。他们忍着饿,在泥泞的小道上跋涉。到炭窑时,校总务科的贺文水在管伙,让大家喝了两碗小米红薯稀饭,每人发了三个玉米面、豆腐渣发糕,早上吃一个,路上带两个。要说谁也没吃饱,可谁也不敢说,说了就是攻击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是右派言论,这大家都是知道的。吃罢饭,去装炭。大家看到从山上下来了一行人瘦骨嶙峋,眼窝深陷,发须冗长,夹衣露肉,脚包破布。四人抬根树,一步步往下挪。突然,一个花白头发的人倒下了,那三人也被拽倒了。大家定睛一看,歪倒的不正是李维清老师吗?大家想过去搀扶他,一个手持鞭子的管教人员不耐烦地说:“走开,走开,这有啥好看的。”他对着后边说的人说:“过来俩人,把他抬到背沟里。各连注意,今天县领导要来视察,各连要把病号好好'安置’一下,若让领导看见,跟我捅了漏子,小心你们的吃饭家伙!”这话听着让人周身直冒鸡皮疙瘩。学生装好炭,每人一担两箩头。大家挑起担子,冒着雨雪下山。大家在前,乃文垫后,为的是不让人掉队。担子越走越重,走不远要歇一歇,有几个身体弱小的人说:"团支书,我实在挑不动了,能否卸下点?”乃文说:“往我箩头里放几块!”他的担子也是越走越重,肩头疼得像针扎。他偷偷看看,肩头磨掉了铜钱大两块皮,血淋淋的。他心里想:“我不能叫疼喊累,不然大家都走不动了。”他两手扒着担子,咬着牙往前挪动。他看见有的同学把炭塞进了草丛,也睁只眼闭只眼,不说啥,大家实在挑不动了……未完待续......关注洛宁城事阅读精彩内容卫冠武作品集锦:忆西安小吃《指路灯》内容简介忆洛宁一高中的岁《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1-3)《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4-7)《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8-11)《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11-13)
《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14-16)
《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17-20)
《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21-22)
《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23-25)
《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26-28)《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29-34)《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35-39)
《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40-42)
《指路灯》第一章 洪荒年代(43-45)
《指路灯》第二章 坎坷岁(一)
《指路灯》第二章 坎坷岁月(二)
《指路灯》第二坎坷岁月(三)
作者简介:卫冠武,男,汉族,1943年元月生,东关村八组人,家住担水堂后祖师阁前。1969年西安冶金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任工程公司副经理,副处职务。后调入总公司劳资处,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十多年,高级工程师。2003年在劳资处退休 。

上一篇:《指路灯》第二章 坎坷岁月(六)
下一篇:郑绍录|宝光老师印象——潘田老镇长的文章,引发“遥远的记忆”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