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34)——袁术梦破袁绍梦起

2023-05-06 21:54:18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曹操大军围城,军事繁忙,关羽却屡次三番地为了一个女人去烦扰曹操,引发二人的一个私怨,下面接着聊。

第七节 关羽求妾

吕布得知曹操前来攻打时,最早派往袁术处求援的人是秦宜禄。秦宜禄,本名秦谊,宜禄,泛指宰相家仆人,估计秦谊曾经在某位三公处干过仆人,所以称其为秦宜禄。

秦宜禄的妻子杜氏是有名的美人,民间传说是貂蝉的原型。秦宜禄出使袁术时,袁术不知道是哪根神经短路了,明知道他已经有妻室了,还硬将一个刘姓汉宗室女人嫁给他。

关羽在下邳驻扎过,知道杜氏的美貌,按照当时礼制,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二位妻子,也不能以妻为妾。秦宜禄娶汉宗室女为妻,只能休妻,杜氏就成了无主之人。

曹操一包围下邳,关羽就赶忙去找曹操,说自己的妻子没有生育能力,请求曹操破城后将杜氏许配给自己为妾,曹操想都没想就爽快地答应了。

到城快被攻破时,关羽接二连三地找曹操确认此事。本来曹操并没在意这个事情,当初关羽一说就答应了,看到关羽三番五次地来说,竟起了好奇心,想看看这个女人到底长啥样,能让关羽这样痴迷。

城破后,曹操让人去把杜氏抓来看看,一看竟然是个绝色天香的大美女,这下曹操舍不得了。不要忘了,曹操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乘乱纳人妻妾,何进儿媳妇、张绣婶娘就是先例,此时故态复萌,又见色起意纳杜氏为妾,同时收养杜氏的儿子秦朗为义子。

对杜氏朝思暮想的关羽因为自己的急不可耐为曹操做了嫁衣裳,心里充满了对曹操的怨恨,终其一生不能忘怀。这就是关羽无论怎样都不投降曹操的心理原因。

这件事情是曹操做得不对,已经答应了关羽,就不应该见色起意违背诺言,夺“妻”之恨,关羽岂能忘怀?

这件事情中最倒霉的是秦宜禄,老婆、孩子归了别人,自己还搭上了性命。秦宜禄后来归顺曹操,被曹操任命为铚县(今安徽濉溪县临涣镇)长。刘备回住小沛时,路过铚县,张飞对秦谊说:“别人娶了你老婆,你还帮人做县长,咋这么傻!跟我一起走吧?”秦宜禄一时冲动跟张飞出走,走了一阵后悔了,打算回去,张飞竟将其杀了,难道是以此为关羽出气?也是奇葩。

第八节 孙策叛离

吕布脱离袁术,被曹操剿杀,孙策呢?他又是怎样应对袁术称帝之事的呢?

孙策此时已经成为占据江东的小霸王,文有张昭、张纮、秦松、陈端等,武有周瑜、鲁肃、程普、黄盖等,人才济济,队伍强盛。

占领江东后,孙策迅速地任命了各地行政官员,开始对江东的治理。自领会稽太守,但并未到郡任职,而是以顾雍为郡丞代理,以舅舅吴景为丹阳太守,以从兄孙贲为豫章太守;从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设置庐陵郡,以孙贲的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以老臣朱治为吴郡太守。

孙策挺进江东后,就有了脱离袁术自立门户的打算,于建安元年(196年)派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等前往许县进贡,开始和朝廷保持联系。

袁术的来信,正好给了孙策绝交袁术的口实。孙策立即让张纮回信,拒绝支持袁术大逆不道的行为,并列举了九个方面的理由奉劝袁术不能擅自称帝。

为方便各位读者理解,简言其大意如下:

一、应剿灭曹操,不应自立,失去天下人的期望;

二、幼主并非有恶,而是被强臣曹操所胁持,不能无过而夺其位;

三、董卓如此猖狂也未自立,因为废少立献遭到天下人的攻击,应以为戒;

四、并无祥瑞显示你应该当皇帝;

五、谁都想当皇帝,但不能强行抢夺;

六、去除强臣,幼主一定能成中兴之业。就算其不能,也应该按照刘姓宗室族谱选择血缘最近的贤良之人来继承汉室江山;

七、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应该继承祖先的遗志,报答汉室的恩宠;

八、圣哲之人应该审时度势,行为谨慎,不要引起公愤,到头来公私两误;

九、不要牵强附会地理解图纬谶文,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情。

袁术当然不会听从孙策的劝告。孙策也没指望袁术会听,只是以此为借口名正言顺地脱离袁术。刚才说过,孙策已经悄悄地向朝廷进贡,以此表明自己不是袁术的家奴,而是汉家的臣子。

当时曹操刚挟天子以令诸侯,与袁绍的矛盾公开化,自顾不暇,正好拉拢孙策牵制袁术和倾向于袁绍的刘表,既可以避免腹背受敌,也可以免除后顾之忧,专心对付袁绍。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派议郎王誧赴江东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但孙策认为这个官职太小,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强,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壮大,希望能得到一个将军的名号,就派人暗示王誧。

王誧非常聪明灵活,立即假孙策为明汉将军。孙策政治家的本能此时也表现出来了,顾不得刚刚才在回复袁术的信中说了曹操的坏话,立即上表感激朝廷的封赐,并主动说明袁术所表的“行殄寇将军”是非法的“诈擅”行为,自己早已放弃。

孙策一再地洗刷自己与袁术的关系,就是想向朝廷靠拢,以期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建安三年(198年),孙策再次向朝廷进贡,进贡的财物比两年前翻了一倍。曹操又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后来孙权以“吴”为国号即源于此。

曹操不光分化瓦解了袁术的两个最重要最有力的盟友,还反过来利用这两个人打击袁术,命令孙策与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吕布、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一起攻打袁术。

曹操这招非常聪明,利用原为同一阵营的人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残杀,不论谁输谁赢,对曹操都有利。这也是曹操挟天子所具有的巨大政治优势的体现。

可惜事情并未完全按照曹操的设想进行,陈瑀此时突然向孙策发难,又在同一集团内挑起纷争。

陈瑀原为袁术所表的扬州刺史,后背叛袁术,被袁术所攻,逃往下邳。朝廷启用他为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后,他移住海西,与吴郡山越严白虎串通,图谋吴郡。这应该是他向孙策发难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一种可能,也许是受到袁术的诱惑,但没办法证明。

孙策奉诏与吕布、陈瑀征讨袁术,行到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陈瑀派都尉万演等秘密渡江,携带三十多颗私刻的官印给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等县的山越头领,包括祖郎、焦已、严白虎等,让他们为内应,等孙策带兵出发后,趁虚进攻孙策所占的江东地区。

孙策知道这消息后,派吕范、徐逸等进攻海西,打败陈瑀,杀其大将陈牧,俘获其官吏、士兵的妻子四千人。陈瑀单骑逃往冀州投奔袁绍,袁绍任其为故安都尉。孙氏家族从此与陈氏家族结仇,引发后面陈登与孙权的抗争。

第九节 凄凉而死

吕布被杀,陈瑀逃亡和孙策的彻底背叛,让袁术陷入了孤掌难鸣的窘迫局面。失去了吕布和孙策的牵制与支援,袁术再也无力抵抗曹操的进攻,率兵逃往部将雷薄、陈兰驻守的灊山(今安徽省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被二将拒绝。

眼看众叛亲离,大厦难支,袁术身心疲惫,又为疾病所扰,终于低下高贵的头颅,向自己所称的“家奴”袁绍服软,打算北经徐州到青州与袁术长子袁谭会合,将帝位归送给袁绍。

曹操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派刘备带领大将朱灵、路招率兵阻截。袁术无法通过,只得返还寿春。

走到离寿春八十里的江亭时,袁术饥渴难耐,派人去厨房要吃的,发现只剩下三十斛麦屑。时值盛夏,酷热难当,袁术想喝蜂蜜水,可是却没有蜂蜜。从小骄奢淫逸锦衣玉食的袁术沦落至此,心里倍感凄凉悲伤,声声叹息,不绝于耳,突然之间,化为一腔悲愤,大声狂呼:“袁术至于此乎!”一头栽下床来,呕血而死。

第二十章 袁绍也想当皇帝

第一节 心路历程

汉末诸侯中想独霸一方称孤道寡的多,想称帝为天子的很少,屈指算来,真还就只是袁氏兄弟。这和当时的人笃信图谶、五行学说有极大的关系,认为天命所归自有天意,非常人所能左右。

袁氏兄弟家传《孟氏易》,对此也颇有研究,其主观认为在前面已有讲述,总括其要就是袁家应该出一位天子来代替汉天子。不光这二人这样想,其家族里也有人这样想,社会上其他士人中也有人这样想。

来看看袁绍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努力实现自己想的。

先简单回顾一下袁绍过去的行为。袁绍在濮阳令上因母丧回乡守制,三年期满后,为躲避党锢的牵连,违礼追行父丧,在家乡隐藏了六年之久。按照公族子弟通常二十岁举孝廉为郎,然后外放为县令长的惯例,袁绍此时最多不会超过二十七岁。

二十七岁的袁绍返回洛阳,凭借家族的政治资本和个人魅力,在何颙的大力辅佐下,以营救党人为噱头,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名声,成为洛阳城中异军突起如日中天的政治明星,天下士人以能成为袁绍座上客为荣。袁绍据此网罗了一大批朝野官员、士人、武士。

正在朝廷不知道袁绍究竟想做什么而有所担忧警觉时,袁绍又突然出人预料地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成为大将军掾。前面讲述到此时,就曾提醒过各位读者,这是个阴谋!

由于何进的无能,袁绍阴谋实施的过程虽然小有波折,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只是结果大大出乎袁绍的意外,竟然为董卓做了嫁衣裳。

整个阴谋的链条是这样的,杀宦官,然后以杀宦官为名征召四方猛将进京,而真正要招的是袁氏故吏董卓,希望董卓遵循社会潜规则报效故主,最终借董卓之力胁迫少帝让位于己。

董卓的背主负恩打破了袁绍的美,袁绍不甘失败,出走京城,前往渤海。

袁绍是主动离开京城的,为什么会选择渤海,也是与其胸中志向一致的,他一生崇拜光武帝刘秀,希望能像刘秀那样在河北龙兴,成就大业。

果然,袁绍在河北组建起了反董联盟,并任盟主。此时他与曹操的那段对话很能说明他的心态,就是“我南面占据黄河,北面依托燕、代,利用戎狄少数族群的人马,向南扩张争夺天下,这样可以吗?”

对起兵反董的时间,袁绍也是费了一番心思,本来可以早日起兵,却偏偏选在初平年间,这是因为他认为这个年号和他的字“本初”相契合,是个吉兆。

反董联盟解散,袁绍胁迫韩馥出让冀州,自领冀州牧,真正成为割据一方的强势力量。在另立刘虞为主的计划失败后,袁绍自立之心日重,开始逐步实施。

得冀州之初,袁绍问计于沮授,沮授就提出了“横扫黄河以北,占领冀州、幽州、青州、并州之地,收服天下英雄,拥有百万大军,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御之”的策略,得到袁绍赞许。

这里的“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只是托辞,真正让袁绍心喜的是“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御之!”袁绍的心志第一次明白无误地公诸于世。

心志虽然表白出来了,但能否得到部属的认同和执行还是个未知数。于是,袁绍又导演了一出劝进戏试探群臣的反应。

袁绍的主簿耿包秘密呈报袁绍说:汉朝的火德已经衰尽,袁氏为土德的继承者,你应该顺应天意称帝,以从民心。袁绍就把耿包的呈报拿来给军府僚属讨论,没想到大多数人认为耿包的话是妖妄,应该把他杀了。袁绍发现大家并没有拥立他称帝的想法,不得不杀了耿包来掩盖自己的心迹。希图拥立之功的耿包成了替罪羊。

其实同样的事情也在曹操身上发生过。侍中太史令王立在跟随献帝东返洛阳时,曾对宗正刘艾说过,从天象看,汉家帝位就快终结了,晋、魏之地一定有起而代之者。曹操挟持献帝后,王立多次对献帝说:“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

曹操听说后,赶紧派人告诉王立说:“我知道你忠于朝廷,但是天道深远,希望你不要过多地说这些话。”及时制止了这些话的流传和影响。

从二人对相同事件的不同处理,也可以看出袁绍更加急于想称帝。你可以说曹操狡猾,但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认为曹操想称帝,反而认为曹操是真心辅佐汉室,包括袁术、刘备等都是这样想的。

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称帝的想法,原因固然很多,但和他相信天命有归有极大的关系,因为根据图谶、五行学说,曹操是没有皇帝命的。这也是曹丕当上皇帝后,拼命宣扬证实曹氏出于邾姓也是土德的原因。

曹操迁献帝到许县后,袁绍立即给曹操写信,要曹操将献帝迁到鄄城,并明确告诉曹操“当有所立”,立谁呢?不可能是献帝,这个不需要再立。袁绍一直否定献帝合法性,此时最大的可能是废掉献帝,立刘虞之子刘和为帝。因刘和一直在袁绍掌控之中,以后仍然可以逼其将帝位让给袁绍。

袁术僭号惨遭失败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袁绍称帝。在写给袁绍的信中说:“天子福禄离开汉室已经很久,政权要出在受天下人的拥戴的袁氏家门。现在群雄割据,和战国七雄相似,只有强大的人才能兼并统一天下。袁氏家族受命当王,到处都有明显的符瑞显现。

如今你拥有四州,人户上百万,没有人能和你争强大,也没人能和你比地位。曹操即使想扶持衰弱的汉室,也没有办法延续已经断绝的天运,让已经覆灭的汉室起死回生。现在我恭谨地将大位归送给你,希望你能够让袁家的天子之命得以兴盛。”

袁绍私底下同意袁术的想法和做法,派长子袁谭去接应袁术。

认为袁绍应该称帝的袁氏族人不止袁术一个,前面提到过的袁绍从弟济阴太守袁叙也是其中之一。

消灭公孙瓒后,袁绍减少甚至是停止了对朝廷的进贡,表现出对献帝的轻视与不屑,这和他否定献帝合法性的固有思想一脉相承。

袁绍当皇帝的梦一破于袁氏故吏董卓,再破于手下马仔曹操。两次离帝位都只有一步之遥,梦寐以求的宝座似乎伸手可及,却都被自认为本该听从自己支配的故吏属下硬生生地拉出了千里之外。袁绍无比郁闷,也无比愤懑,可路还得继续走,梦还得继续做。

当务之急是扩大地盘,壮大队伍,希望最终能凭借实力左右时局,是先打北边的公孙瓒,还是南边的曹操呢?袁绍会怎么选择,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上一篇: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39)——探究官渡之战
下一篇: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37)——孙策雄长江东不幸遇刺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