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36)——官渡之战

2023-05-06 21:54:18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袁绍一统河北,精选十万步骑,着手攻打曹操,一场决定北方霸主的战役即将打响,就是官渡之战。

第二十一章 官渡之战

第一节 战前准备

汉末战乱频仍,大小战役成百上千,其中改变力量对比,影响形势发展,导致三足鼎立的重大战役只有三个。

第一个战役,就是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稳固了地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战役,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无力一统天下,孙权成为江东霸主;

第三个战役,夷陵之战。刘备被孙权击败,导致(蜀)汉政权只能局促于巴蜀,三国疆域基本定型。

教科书上总结这三大战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少胜多,其实不完全对。参战双方在军队人数上确实存在多寡之分,但实际交战的人数悬殊并不大,比如夷陵之战,东吴直接参与交战的士兵人数事实上还多于(蜀)汉。这些以后再聊,先来聊聊渡之战吧。

袁绍把下一个攻击目标确定为曹操,而曹操在此之前就选定袁绍为攻击目标,时间在建安二年(197年)第一次征张绣失败之后。可是曹操实力有限,尽管荀彧、郭嘉先后提出了“四胜”“十胜”的理论,但曹操还没笨到相信仅凭理论就能消灭袁绍的程度,因此曹操从来没有公开过这个想法,他不愿也不敢过早激怒袁绍,只是找机会偷偷地蚕食袁绍的领地,希望以此消彼长的渐进方式来改变力量的对比,缩小与袁绍的差距。

建安四年(199年)春,袁绍围公孙瓒于易京,眼看公孙瓒要灭亡,附近的割据势力开始选边站,一向与袁绍不和的河内太守张杨被部将杨丑杀害,张杨的部将部将眭固又杀了杨丑,率众投靠袁绍,驻扎在射犬(今河南省沁阳县东北)。

这里有件有趣的事情,眭固字白兔,有巫师指点眭固说,你是兔,此地名犬,狗要吃兔,对你不吉利,最好赶快转移到别的地方驻防。眭固不信巫师所言,果然招来杀身之祸。

曹操见有机可乘,于夏四月率军来到黄河南岸,命令裨将军徐晃、陷阵都尉乐进、中军校尉史涣、平虏校尉于禁、议郎曹仁渡河攻击眭固。

眭固让张杨以前的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己带兵向北去找袁绍求救,不巧与史涣等将领相遇,被杀。

曹操带大军渡河,包围射犬。董昭单身入城劝降,薛洪、缪尚投降,被曹操封为列侯。曹操魏种为河内太守,管理河北事务,自己带军撤到敖仓(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黄河和济水分流处,为著名粮仓)。

曹操留魏种一事值得一提,可以发现曹操心胸大度的个性特征和唯才是用的用人之道。

魏种是兖州人,曾被曹操推举为孝廉。孝廉是由郡里推荐,由此推论是曹操为东郡太守时推举的,魏种就是东郡人。张邈叛迎吕布,偷袭兖州时,曹操自信地说:“只有魏种不会背弃我。”

曹操敢这样说是基于当时公认的社会潜规则,被举之人不能背叛举主,要视举主如父。府臣对府主也如此。袁氏家族两大政治优势,一是四世三公的历史积累,二是门生故吏遍天下的现实状况,而门生故吏遍天下之所以能成为巨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基于这个潜规则。这个陋习一直延续到明清,至今仍有影响。

没想到魏种竟然叛逃了,让曹操颜面尽失,气得曹操发誓,只要魏种不南逃百越,北逃胡狄,就一定不会放过他。

结果魏种此时正好逃到射犬,被曹操抓了,在众人都为魏种的性命担忧时,曹操却把他放了,还任其为河内太守,理由只有一个“唯其才也!”估计至今也没有多少领导有曹操这样恢弘的气度。

曹操打赢了为啥还跑得那么快呢?因为袁绍此时已经消灭了公孙瓒,正沿太行山一边追杀增援公孙瓒的黑山军,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就是被袁绍追到并州境内被境内的屠各人所杀,一边南下准备攻击曹操。幸亏曹操跑得快,不然会被袁绍赶到黄河里喂鱼了。

袁绍回到邺城,召集群僚商议攻打曹操事宜,会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以郭图、审配为首的河南派和以沮授、田丰为首的河北派素来不和,形成争执。这还是中国朋党帮派的陋习,党同伐异,不管全局利益,只考虑本党本派的利益,无原则攻击对方。

沮授、田丰主张打持久战,认为连年征战,军民疲惫,物资消耗过大,赋税繁重,打仗的心理基础和经济基础不牢靠,是目前最大的隐忧。鉴于此,应该先采取休养生息的办法,打牢基础,同时派遣使者向朝廷报告剿灭公孙瓒的捷报,如果曹操阻止捷报上呈,就以曹操不让我们尊称天子的理由进军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北),以黎阳为据点向黄河南边侵蚀,建立河南根据地。然后造战船、兵器,派出多支小部队不断骚扰曹操的边界,让曹操军疲于奔命,我们则以逸待劳,以三年为期,必定能消灭曹操。

郭图、审配则主张打歼灭战,认为兵书上说,十倍于敌人就包围敌人,五倍于敌人就攻击敌人,这样就能取胜。现在以明公之神武,拥有横跨河朔的大军,以此讨伐曹操,易如反掌。现在不及时攻取,以后就很难了。

沮授反驳道:“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必败。曹操迎天子都许,兴兵征伐南方(指张绣、刘表)是违背大义的行为。取胜主要是依靠策略,而不是强弱。曹操法令严明,士卒精练,不是像公孙瓒那样坐守等待我们去包围。现在要放弃万无一失的战术,而兴无名之兵,我个人很为明公感到担忧畏惧。”

郭图毫不退让地回应道:“武王伐纣,不能说是不义,何况讨伐曹操,怎么能说无名呢?我军将士人人思战,士气高涨,不及时早定大业,是考虑不足。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这是春秋时越国之所以称霸,吴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监军(指沮授,时为监军)的计策在于求稳,而不能随机应变。”

史书记载袁绍听从了郭图、审配的意见,并听从郭图的提议把沮授的监军职责分散为三都督,沮授、郭图、淳于琼各领一部,削弱了沮授的兵权。但事实上袁绍并没有完全采纳,而是综合了两方的意见攻击曹操。

袁绍先是派人送捷报和公孙瓒人头到许县,然后用半年多的时间做各种战前准备。

曹操也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各种战前准备。继四月偷袭射犬后,又于八月进军占据战略重镇黎阳。同时命令吕布兵败后投降过来的臧霸率兵进入青州,攻破齐(今山东临淄市北)、北海、东安(今山东沂水县南),牵制袁绍,然后留下于禁守卫延津(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九月,曹操返回许县,派兵在渡(今河南中牟县北)修筑防御攻势。

为防止袁绍同盟刘表的偷袭,曹操做了两个安排,一个是派治书侍御史卫觊出使益州,要刘璋出兵牵制刘表,由于进入益州的道路已被阻塞,没能达到益州。但卫觊在长安提出了盐业专卖的经济策略,这和屯田一样,给曹操积聚财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个是拜交趾太守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交州七郡,清除刘表派往交州的交州刺史赖恭、苍梧太守吴巨等人,并讨伐、牵制刘表。

官渡之战时,原尚书郎长沙人桓阶,就是找刘表要回孙坚遗体的那位,策动长沙太守张羡起兵对抗刘表,张羡率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起兵,导致刘表无法出兵支援袁绍,并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刘表不愿出兵帮助袁绍。

官渡之战前,曹操意外地得到了三支队伍,其中两支较强,一支较弱。

一支是鲜于辅。公孙瓒被袁绍消灭后,鲜于辅被推举为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太守,因为故主刘虞的儿子刘和被袁绍所害,鲜于辅不愿意跟随袁绍,但又不知道该投奔何人。

离开刘备后改投公孙瓒的田豫此时为鲜于辅长史,建议投奔曹操。鲜于辅同意归顺曹操,曹操任其为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军务。官渡之战爆发时,鲜于辅到前线拜见曹操,被拜为左度辽将军,封昌乡亭侯,遣还镇抚本州。

一支是曹操曾经三次征讨损兵折将都没能拿下的张绣。官渡之战前,袁绍派人招揽张绣,并写信给贾诩希望能结为援助。张绣想答应袁绍,贾诩却在张绣会见袁绍使者时公开地说:“请你们回去告诉袁绍,兄弟之间尚且不能相容,还能容得下天下吗?”

张绣没想到贾诩会这样说,又惊又怕,赶忙拦阻贾诩说:“你怎么能这样说啊!”说完拉出贾诩,悄悄地问:“如果真要这样,我们应当归顺谁呢?”贾诩回答:“不如从曹操。”

张绣十分不解,困惑地说:“袁强曹弱,我又曾经与曹操为仇,怎么能跟从他啊?”贾诩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跟从曹操。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这是应该跟从他的第一点;袁绍强盛,我们这点人马跟从他,必定不会看重。曹操人少,得到我们一定会很高兴,这是第二点;从来有霸王之志者,一定会放弃私人恩怨,向天下显示自己宽厚的德行,这是第三点。请将军不要怀疑犹豫!”

张绣被贾诩说动,带领部队归顺了曹操。曹操果然无比欣喜,拉着贾诩的手感激地说:“是你给了我在天下人面前展示重信义的机会啊!”立即封张绣为列侯,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因冀州还在袁绍手里,就留在曹操身边为参司空军事。

弱的一支是以前袁术所表的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被孙策打败逃奔曹操,曹操表其为征虏将军。刘勋为败军之将,只带来几百人,可以忽略不计。但曹操因此得到随刘勋而来的刘晔,其价值远远超过区区几百人马。

第二节 刘备投袁 关羽降曹

大战一触即发之时,却发生了一个插曲,正因为这个插曲,刘备的命运又发生了变化。

曹操杀吕布后,刘备妻子失而复得,跟曹操回到许县。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看来曹操对袁术真是恨之入骨,袁术是左将军,吕布投奔曹操时,曹操任吕布为左将军,吕布死了,又任刘备为左将军,反正就是和袁术过不去。

曹操厚待刘备,出同车,坐同席。而刘备并不忠于曹操,偷偷地与国舅车骑将军董承、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将军吴子兰(此二吴疑为一人)、王子(刘)服等以接到献帝衣带诏之名密谋行刺曹操。

有次曹操请刘备宴饮,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有你和我罢了。袁绍之徒,不足道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备正在用匕箸(相当于筷子)夹东西吃,因为心里有鬼,听到曹操这么说,以为曹操要对自己不利,吓得手里的匕箸一下子掉到地上了。

那天正好下雨打雷,刘备就借此掩饰,对曹操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真是这样啊,一震之威,可以至此!”

这就是民间所说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仔细体会曹操的话,似乎有些底气不足的味道,与其说是在论英雄,还不如说曹操是在袁绍巨大的压力下自我释放、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袁绍是最大的军阀,他都不足道的话,天下就没有可以道的人了。

袁、曹大战在即,双方强弱一目了然,刘备认为曹操不可能战胜袁绍,继续留在曹操身边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危险,必须离开曹操,才能保全自己。

正在刘备不知道该以什么理由离开曹操时,机会送上门来了。袁术病了,临死前想通过下邳北上青州,将尊号让给袁绍。袁绍派长子袁谭前往青州接应。曹操得知后,派刘备、朱灵带兵阻截袁术。董昭、程昱、郭嘉听说刘备带兵出征,赶忙跑来劝谏曹操,不能放刘备走,但已经来不及了。

刘备领兵出来没多久,袁术就死了。刘备不是撤兵回许,而是直奔下邳,杀掉徐州刺史车胄,留下关羽驻守,自己分兵驻扎小沛。

袁、曹即将对决的局势不光影响到刘备的选择,也影响到其他人的选择。东海(郡治郯县,今山东郯城)太守昌豨本是陶谦部将,后与臧霸等一起成为泰山豪强,投降吕布,吕布死后投降曹操,曹操表其为东海太守,也选择背叛曹操,响应刘备。

这一行为带来周边郡县的连锁反应,纷纷起兵叛曹,往投刘备。刘备部众迅速扩张为数万人。刘备派孙乾前往袁绍处联络,商谈投靠事宜。

曹操派司空长史刘岱(与原兖州太守刘岱同名)、喜欢吃人肉的中郎将王忠带兵追击刘备,被刘备击败。刘备难得打一次胜仗,得意地对刘岱、王忠说:“像你们这样的人就算来一百个,也奈何我不得,曹操亲自来,胜负也未可知!”

说曹操,曹操到。刘备以为大敌当前,曹操不会带兵来攻打自己,谁知道曹操真来了。

和刘备的想法一样,曹操手下大部分将领也认为主要对手是袁绍,而不是刘备。如果远征刘备,袁绍乘虚而入,许县就会不攻自破。但曹操坚持要先攻打刘备,他认为刘备是人杰,如果不及早攻击甚至消灭他,就会成为自己一生的担忧。郭嘉也力排众议,极力支持曹操。

听说曹操亲率大军而来,刘备不相信,亲自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去侦察,看见曹操的大旗才真的信了,吓得赶紧逃跑。曹操打败刘备,生擒大将夏侯博,俘虏刘备妻子。然后进军下邳,关羽投降,被曹操拜为偏将军。

刘备狼狈逃往青州。袁谭是刘备领豫州牧时表举的茂才,举主到来,自然是亲自出迎。袁谭将刘备接到自己的辖区平原,派人告诉袁绍。袁绍派人前往迎接,并亲自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

但现在有学者认为袁绍不是去接刘备,而是去看望病重的大学者郑玄,与刘备只是巧遇。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袁绍这么看重刘备的话,就应该重用刘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袁绍只是把刘备当作一员偏将使用,让他带领本身的人马跟随自己的将领作战。也许这也是刘备后来离开袁绍的原因之一。

其实不管袁绍重用刘备与否,刘备都不可能长久地居人之下,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自成王霸之业的志向,换句话说,就是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忠诚于某一个人。他在袁绍那里时也不老实,秘密地叫赵云私下招募了数百人,称为刘左将军部曲,连袁绍都不知道。

第三节 内忧外困的曹操

曹操东征刘备时,许县空虚,田丰建议突袭许县,袁绍却因为小儿子生病不愿意离开,气得田丰举起拐杖使劲敲打着地面说:“如此难得的大好良机,竟然会因为儿子有病而放弃,真是可惜啊!”袁尚此时已经成人,这个小儿子估计是袁买。

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曹操所辖的司隶、兖州、徐州、豫州等地区弥漫着阵阵恐慌的气息,袁绍、刘表不停地派人前往这些地区拉拢引诱曹操的文武官员。曹操手下的大部分文武官员都多多少少地与袁绍保持着暧昧关系,为自己留好了后路。

豫州各郡中只有阳安都尉兼太守李通没有私下与袁绍、刘表联系,他的亲戚部下痛苦流涕地恳求他说:“如今孤危独守,没有援救,即将面临消亡,不如赶紧依从袁绍。”李通不听。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在集团内部,除了人心惶惶大部分将领各怀鬼胎以外,还爆发了两次针对曹操的暗杀行动。

一次以董承为主,以接到献帝衣带密诏除掉曹操为理由,伙同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刘)服等行刺曹操。事情败露后,除刘备因被曹操派去阻拦袁术北上外,其余人都被杀。

董承的女儿为献帝贵人,也没能逃脱被杀的厄运。献帝多次请求曹操看在董贵人已怀孕的份上予以宽免,但曹操不为所动,仍然杀掉董贵人,造成一尸两命的惨剧。献帝伏皇后因此受到惊吓,给父亲伏完写信描述曹操残忍的暴行,要父亲找机会秘密地除掉曹操,引发十几年后的又一场血案。

一次以曹操的卫兵常从士(即经常跟从的卫士,类似于警卫员)徐他为主。此时官渡之战已经打响,曹操在官渡阻挡袁军。徐他因为经常跟从曹操,有接近曹操的机会和条件,就纠合了一些士兵准备刺杀曹操,但因为负责曹操安全的许褚一直跟随在曹操身边,徐他害怕许褚,不敢下手,准备等到许褚休息那天行动。

到了那天,许褚真的离开曹操回到自己的住处休息,徐他等人立即暗藏匕首进入曹操营帐。进去一看,赫然发现许褚还在曹操身边,大惊失色。许褚发现情形不对,立即先发制人杀掉徐他。

这也算是历史的偶然性了。那天许褚回到住处后,心里总是不安,老是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反正也休息不好了,干脆又回到曹操营中守卫,蹊跷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经过这件事后,曹操和许褚都不敢大意,许褚从此再不离开曹操半步,出入同行。

徐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卫士,很难想象他会做出行刺曹操的事情,这件事有三种可能:

一是受人指使,指使的人会是谁呢?袁绍是最大的嫌疑犯。这是最大的可能。袁绍有豢养死士的习惯,指使刺客**的前科,曹操以前就是袁绍手下的刺客。袁绍曾经先后叫曹操刺杀过张让、张邈、杨彪、孔融等人,也正因为袁绍有这爱好,韩馥才会在袁绍派人来找张邈时产生误会而自杀;

二是为人报仇,为谁呢?为董承一伙,并以此完成董承未竟之业。这种可能性不大。曹操不会不清楚自己卫士与董承的关系,再说此时董承已经死了,徐他杀曹操向谁邀功呢?

三就是徐他自己的行为,报私仇,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徐他不是一个人作案,还有同伙,其他的同伙不会为了徐他的个人恩怨冒着被灭族的风险去行刺曹操。

内忧常在,而外患又至。本来已经归顺朝廷,与曹操保持着联姻关系的孙策此时突然翻脸,挥军北上,与广陵太守陈登发生武装冲突,直接威胁到曹操后方的安危。

孙策为何如此,曹操又该如何应对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上一篇:神话故事:八仙拜寿比武大斗法,王母开启神仙大擂台
下一篇: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38)——孙策遗产官渡对决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