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孝文帝一天天长大,太皇太后开始为他的婚事操心了。
皇帝结婚是国家大事,容不得一点马虎,这皇后人选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在重视门第出身的南北朝时代,皇后人选绝对是万里挑一,其难度秒杀现代的选美大赛。
太皇太后对这件事儿非常上心,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此等好事当然要优先考虑老冯家自己人。她贵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手握大权,但是后宫里还缺一个自己人。如果能把冯家人推到皇后宝座上,到那时就厉害了。
朝堂有太皇太后,后宫有冯家的皇后,地方有长兄洛州刺史冯熙,这冯家“铁三角”就稳了。太皇太后最初是想把冯熙留在平城朝廷里任职的,但冯熙不愿意卷入朝廷派系纷争,主动请求外放为官。太皇太后不得不同意,将他派到中原重镇洛州(今河南洛阳)坐镇。
不过,遗憾地是太皇太后自己并没有生育,皇后人选就只能从长兄冯熙的女儿里挑选了。
冯熙当年谨记太皇太后的教诲,忍辱负重,放下仇恨,一门心思繁衍后代,誓言要让冯家成为北魏的第一豪门,以报当年灭门之仇。
有太皇太后罩着,冯熙一路绿灯,甚至连皇叔拓跋子推都热情地为他牵线搭桥,将博陵公主介绍给他。结婚后,博陵公主为冯熙生下了长子冯诞、次子冯修。后来冯熙又娶了多房妻妾,又陆续生了三子冯聿、四子冯夙以及八个女儿。
当然这些都是冯府发言人认证过的子女,至于没有认证,不予承认的私生子,那就海了去了。
这还不够,贪心不足的冯熙经常在外面沾花惹草,保守估计他的子女绝不少于20个。除了令人惊叹的生育能力,冯熙还在他的辖区作威作福,骄奢淫逸,名声不好。
这些太皇太后都知道,但他并没有责备冯熙,对她而言,冯熙给冯家留下这么多子女就是大功一件,其他的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
太皇太后经常梦到当年长安灭门的惨状,她发誓要把冯家的血脉延续下去,而这个全靠冯熙了。因此她每天考虑地就是如何把冯家和拓跋皇族捆绑在一起,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割裂。
最好的方式就是联姻了,恰好冯熙有四子八女,这真是天赐良机呀。
于是,一场包办的政治婚姻秀悄然上演。
冯熙长子冯诞长到十几岁时,太皇太后就迫不及待,把孝文帝的妹妹乐安长公主嫁给了冯诞,让他成为皇帝的妹夫。娶公主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对冯家公子加官进爵,坐火箭提拔。
封冯诞为侍中、征西大将军、南平王;封冯修为侍中、征北大将军、尚书、东平王;另外对年幼的三子、四子也有妥善安排。不过可惜的是,冯熙最器重的长子和次子少时缺乏管教,不爱读书,虽然位高权重,备受尊崇,但一生并没有什么建树。
解决了侄子的事儿,接下来就是侄女们的事儿了。
正好孝文帝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冯熙的八个女儿都准备好了,随便挑,看上哪个都成。
太皇太后熟读魏晋历史,她知道当年曹操就曾把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以这种手段牢牢控制住汉献帝。这一招太厉害了,虽然有点对不起女儿,但通过这个手段,彻底堵死所有政敌利用汉献帝压制曹操的路。
太皇太后当然明白曹操打出这张牌的用意,如今她也有意模仿当年曹操的神操作了。
当然冯熙有八个女儿,不可能全部收入后宫,毕竟要注意吃相嘛。太皇太后经过筛选,先将冯熙长女嫁给了南平王拓跋篆,接下来又把次女、三女和四女一起嫁给孝文帝,这种操作完全是曹操的翻版,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这三人中,孝文帝最喜欢次女冯润,但冯润身体不好,常年靠中草药维持病体。在太皇太后的关照下,冯润出宫养病,这给了三女冯清机会,她利用一切机会向孝文帝献媚,逐渐讨得了孝文帝的欢心。
权衡利弊,最后太皇太后决定选冯清为皇后,但太皇太后并没有等到冯清立后那一天就病逝了。
在冯家三女进宫前,孝文帝就有一个宠爱的嫔妃,她是当年常太后宠信的宦官林金闾的侄女林氏。孝文帝和林氏整日如胶似漆,非常恩爱,后来林氏还为孝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太皇太后给取名拓跋恂。
生下皇子的林氏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反而非常恐惧,因为她也听说了宫中那条可怕的祖制“子贵母死”。一旦她的儿子拓跋恂被立为太子,那就是她的死期。
孝文帝曾向太皇太后求情,希望能取缔这一灭绝人性的祖制,救林氏一命。这个问题令太皇太后很为难,但她最终还是决定执行祖制,因为林氏以她的死救了冯家三女。如果是冯家三女中任何一个先生下儿子,这都会让太皇太后非常难办。
现在好了,是林氏先生下儿子,等于是她救了冯家三女的命,太皇太后心里很感谢她。
但她必须死,这是她的命。
拓跋恂出生的当年,林氏就依祖制赐死了,消息传到冯清耳中,把她吓出了一身冷汗,瑟瑟发抖。
太皇太后是个心气很高的女强人,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冯家的荣耀延续下去,争取再培养一个冯太后,继承她的事业。遗憾的是,她的三个侄女都不是可塑之才,一点点将她的梦想给粉碎了。
这三个侄女整日里争风吃醋、出言不逊,没大没小,令太皇太后非常头疼,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