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士农工商,商人真的从一开始就居于四民之末吗?其实​最早的商人是贵族

讲到中国古代社会,大家很快就有一个概念:士农工商,四民社会。无疑这概括了中国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现状,商居四民之末。然而商真的一开始就居于四民之末吗,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拨开历史的迷雾,走进那段尘封的岁月,去了解商业最开始的面貌。

做买卖,或者说商业,在今天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可以说几乎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商业活动,从买菜到证券全都是。但是,商业活动并不是随着人类的诞生就出现了,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惊人的黑曜石贸易

当人类社会进入原始社会后期,各种基本的物资和产品都不再紧缺, 甚至出现盈余,于是不同的物资所有者之间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基于交换行为的贸易活动。大约开始于公元前7千纪的黑曜石贸易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贸易活动之一。黑曜石,也就是《权力的游戏》中大名鼎鼎的龙晶,其产地有限。但刚好,黑曜石又是制作尖锐石器如石刀、石矛头、石箭头的绝佳原材料,因此原始人就开始有意识地贩卖黑曜石。

它的贸易路线非常漫长,由安纳托利亚出口至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塞浦路斯岛,由亚美尼亚地区出口至两河流域和伊朗地区,由爱琴海的米诺斯岛出口至希腊本土,爱琴海诸岛及沿海希腊城邦。简直超出了我们对于原始社会的想象。

中国史前的贸易往来

而在中国,商业又是怎么样出现的呢?在著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里,考古学者们发现了作为原始装饰的带孔贝壳和撒在尸骨上的赤铁矿粉粒,但这两种东西均非龙骨山所产,有人指出可能是山顶洞人与别处人类通过物物交换得来的。

马家窑彩陶盆

如果说旧石器时代的这种交换可能实在过去虚无缥缈,那么到了新石器时代,我国同样出现了跨距离的交换活动。比如在四川西部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不少新石器中晚期的彩陶,跟甘肃南部马家窑彩陶的风格很像,而马家窑的彩陶文化十分悠久,影响力也很强。那么是否有可能是马家窑的陶器直接被运输到了川西地区呢?为了探索真相,考古学家通过科技手段,对川西地区的彩陶、普通陶器以及马家窑彩陶做了成分分析。结果果然证明了这个猜测,川西地区的彩陶跟本地的普通陶器成分差异大,反而跟甘肃马家窑的彩陶成分高度一致。

川西彩陶遗址分布点

换句话说,在史前时代,有人跨越高山、河流,把彩陶器从甘肃运输到了川西地区。我们知道,陶器是非常容易破碎的,从甘肃入川,道路也比较崎岖,是什么动力让这种东西“翻山越岭”呢?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商业贸易。因为川西地区自己无法制作这种精美的彩陶,因此想法设法从甘肃南部来获取。

最早的商人是贵族

普遍认为,商业行为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也随之到来,这就是最开始的商业贸易行为。这时候的商业行为有两个特点:

第一,商业没法成为一个脱离生产的专门的职业;

第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应该是对产品有着一定支配权的部族统治者。

夏商时期,中国进入了金石并用时代,生产力进行了再一次大的发展,私有制也早已确立。手工业及农业的发展,使剩余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愈发丰富,这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后期货币的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商业交换的便利,出现了“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的盛况。再联系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能拥有剩余产品并用于交换的,必定是手握大量劳动力资源的贵族,所以此时从事商业交换的不是贵族本人,就是贵族的亲信(这可能是工商食官的历史渊源)。

商业行为的增多使得商业交换从农业和手工业中解脱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并以此谋利的职业商人。而在商朝就形成了好做买卖的风气,所谓“殷人重价”,这可能也就是商人之所以被称为“商人”的原因吧。

商人之出现

与上述考古发现对应的,还有一些文献记载,比如《易·系辞下》中写道:“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说明在古人心目中,最迟在黄帝时代就出现了专门的“市场”,不同地方的人带着货物聚集在“市”上交换是常规操作,不仅如此,当时的市场还是良心市场,童叟无欺(“市不预贾 ”——《淮南子·览冥训》)。

为什么“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被称为商业,专门从事交换的人被称为商人?

有一种观点是这样的,原本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古老部落名为“商”,部落的始祖——契,因佐禹治水有功始封于商, 契的孙子相土迁居至商丘(《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先祖的世系说:“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 子相土立。”《竹书纪年》记载:“帝相十五年, 商侯相土作乘马(驯养马驾车),遂迁于商丘。”)。

相土在位期间,商部落的畜牧业很发达,经常用牲畜跟其他部落交换不同物资。到了相土的裔孙王亥(契的六世孙)时,他甚至发明了服牛(仆牛,让牛驯化)技术,驾着牛车到黄河北岸扩大贸易(《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

随着牛马被相继驯服,拉车驮物, 成为重要运输工具,客观促进了商业发展。如《尚书.酒诰》所载:“肇牵牛车,远服贾。”以及《易·大有》记载:“大车以载,利有攸往。” 可见,贸易的范围和规模都被大大提升。于是渐渐地,商部落因专门从事交换而闻名中原大地。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

贝币

可惜,王亥,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的商人,结局却不怎么好。据《竹书纪年》记载:“(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意思是(夏)帝泄十二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从商丘出发,载着货物,赶着牛羊,长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氏,想做笔大买卖。谁知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夺走了财货(“丧羊于易”“丧牛于易”《周易》)。这应该也是史书记载的第一次**越货恶性事件吧。

虽然横死,王亥还是因为他对于商业创立和发展的卓越贡献,在后世子孙中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广受崇拜(商代卜辞中多处称王亥为高祖,或称高祖亥)。

周代的“工商食官”

那周朝是怎么对待农工商的呢?西周建立前,周文王有《告四方游旅》鼓励工商业来发展经济,西周建立后,统治者深知“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这深合“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大力扶持工商业者。

后来周朝的统治者为了让工商业成为维持其统治的支柱产业,便对工商业和工商业者进行控制,并配套有专门的官员和法令,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这时候的专职商人也就成为了官员的附庸。

第一批豪商巨富

如果春秋战国时期有胡润百富榜或者福布斯富豪榜我想以下几个应该高居榜首。他们是吕不韦,白圭,范蠡,子贡等。他们的出身或许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职业,叫自由商人。

那么自由商人是如何产生的,他们的地位又如何呢?时间来到了东周,从上层建筑来看,宗法制和分封制来到了他的衰弱期;从经济基础来看,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制度的崩溃和生产力的冲击,让“工商食官”走上了末路。而从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这些庶人,爆发出了极大的能量,他们不再是谁的附庸,他们成为了自由商人,他们的手中掌握着巨量的财富,组成了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商人群体。各诸侯为了争霸的利益需求,予商人以极大的便利和尊重,出现了上至贵族,下至庶民,无不经商的情况。如范蠡弃官从商,十九年三致千金;子贡“所致,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先秦时期的商业具有以下特点:

1.被统治者所重视,且地位颇高;

2.有服务于商业的官职和相应法规;

3.商品种类颇多,有货币的参与;

4.前期以手工业为基础,后期能影响手工业。

从春秋战国之交开始直到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商品经济繁荣时期。这一繁荣的基础是铁器牛耕的推广带来的农业发展。小农经济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展出发达的商品生产。所以这个时期我们看到了全国工商业繁荣、城市兴盛的景象。

当时的商品经济基础,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所进行的生产。小农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可是他也必须换取盐、铁等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还要换取一定数量的货币缴纳国家的赋税,为此他必须卖出一定的农产品、畜产品和纺织品,这就自然进入到商品经济的体系中去了。

《盐铁论》中描述了小铁匠以家庭为单位,制成很好的铁器,运到田间地头去卖,农民可以用钱买,可以用谷物换,可以以旧换新,可以赊账。规模虽然小,却是全国商品流通的基础。

从战国时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势力日益发展,出现了一些掌握巨额财富的大商人。当时的大商人可分为几种类型:第种是手工业者兼商人,大都是经营盐铁而致富的。第二种是买贱卖贵,囤积居奇的中间商人。如三致千金的陶朱公,还有白圭,有强大的市场预测与运作能力,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第三种是高利贷者,也叫子钱家。那个时候工商业就很发达,从事商业的人很多。司马迁说:“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要么是兜售外族产品的贸易,要么是部落之间的贸易,不同部落之间的交换关系是最古老的商业表现。

中国传统上是个农耕社会,在田间耕作、在村子里生活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状态。西方国家在17世纪后纷纷经历农业、商业和工业领域一系列经济革命之后,中国社会却仍在延续着上千年的以农业为主导的状态。


走西口的意外事件:陕西商人在内蒙古建立“独立王国”,存活50年
阿拉伯商人眼中的大唐朝是什么样子?
罗斯福新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大萧条”?

资本主义经济的缘起于地理大发现吗?为何首先出现在英国?
世界历史视频系列(83):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上一篇:古风词:农民工[醉思仙(吕渭老谱)]
下一篇:易学杂谈之三十:洛书和奇门遁甲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