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伴 上 学
西北坡
搬家到华府后,上下班常会遇到“学潮”,一旦赶上“潮峰”就寸步难行。这时我总能看到,小学生几乎全由家长接送,中学生也有不少家长接送。这时我会感慨交警们的辛苦,更会忆起我上学时的结伴而行。
我的小学,是自己走着去。那时村村有小学,姊妹多、同龄也多,路上车又少,父母只管做饭,从不接送。若有家长去送,会被笑话为“娇待娃娃”。我的高中是县二中,生源来自于五六个乡镇,大家都住校,两周一次骑自行车回家。所以印象最深的结伴而行,还是在初中。
我的初中,在管区驻地。我家离学校五华里,那时自行车还很稀罕,大都步行。步行二十几分钟,是我们最欢快的时光;五华里的行程,载着满满新奇的收获。
我吃饭的时候,隔壁邻居常勇就早早来了,他也不进屋,就在院子里站着等我。我们一起出门时,村南头的勇家叔也来了,还有光新哥、光振弟……我们几个伙伴,有说有笑去上学。一路上,我们会顺路追一只蝴蝶,会撵跨路觅食的野兔、野鸡,会听到夏日的蝉鸣蛙叫,还会顺手摘尝桑园里的桑葚、路边苘麻棵上的“小馒头”,有趣的事总看不完、听不够、说不尽。
最有意思的要数我们轮流讲故事,一人讲几人听,听完了还每个人评论一番,所以总是还在兴头上就到了学校,于是乎发起一阵“太近了、这么快”的喟叹。
我大姨家在济南,两个表哥买了很多画册和《故事会》,我向他们要了一些旧的来,看了再“倒卖”给大家,伙伴们就都夸我讲的故事精彩。
我的伙伴们则没有这样好的素材。为有故事讲,有个伙伴竟去求村里的“故事大王”,这位“大王”爷爷家喂着两头老母猪,常赶集卖小猪。那个伙伴来要故事听,“大王”就说没空,要去赶集卖猪。伙伴就说跟他一起去,于是赶集路上多了一对抬小猪讲故事的祖孙。
现在想想,我后来的好体质就得益于步行的锻炼,我今天的健谈和文学爱好,也得益于上学路上的讲故事、听故事。可今天的学生,还有几个结伴上学呢?
在家长接送的路上,我常听到的不过是家长对孩子的训斥罢了:“怎么拿去的水又忘了喝!为啥这次又没考好!……”还有那些反复的唠叨:“上课别走神,听老师话,别打-*架……”再就是看到那个耷拉着的小脑袋,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烦躁和惆怅。
当然,路上车多是家长接送的首要考虑,可接送又添了堵。如遇雨雪或寒流天气,很多家长会开车接送,学校周边就会暴堵,汽车还不如单车快,单车还不如步行快。多少人在焦急的煎熬中“蜗行”,汽车喇叭声、路人哀怨声不绝于耳。
我曾看过一段视频,讲的就是我们的近邻日本学生都是结伴上学,街上的人行道与主路之间,都有高高的围挡,各个路口在上学、放学时间都有交警值勤。日本的教育值得我们学习,由此可见一斑。
接送孩子,还有一些是家长对孩子的娇惯。最不和谐的接送,恐怕就是那些小胖墩压得车胎吱吱响。高中后的胖墩比父母还高大,父母用单车载着就更显出不协调了。这些家长看似在疼爱孩子,却连孩子借上学路上锻炼的机会也被剥夺了。
孩子们需要锻炼成长,需要自主自由。啥时候,孩子们也能像我们那时那样,让大人们去忙他们的,与小伙伴们结伴,高高兴兴去上学呢?
西北坡
作者简介
西北坡 ,原名吴元胜,男,公务员。业余爱好写作、唱歌、讲笑话,中学阶段曾多次自编自演相声获奖。
运用业余时间,写作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等体裁文章一千余篇。写作侧重白话、实话、短话,崇尚幽默、活泼、直率,“致力于做一棵大众喜爱的白菜”。
舍长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1967年4月生于山东肥城。文史学者、业余作家。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参编和策划各类图书多部,其中正式出版13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
为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和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肥城篇》提供肥城特色历史文化咨询,并出镜后者访谈。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主编简介
花非花
一个与文字为知己的女子。喜欢诗和远方,喜欢文学并热烈地追求着诗一样的人生。
“莫言性格多乖张,只把诗词当故乡”。
本期编辑: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