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它坐落在哈德孙河口,俯视着茫茫大西洋的浩瀚烟波。整个城市由曼哈顿岛、布鲁克林、布朗克斯、皇后市和斯塔滕岛组成。曼哈顿是其中心。曼哈顿岛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四周环水,东侧是东河,西临哈德孙河,由18座桥梁和5条水底隧道把它同其它4个岛屿连接起来。曼哈顿是美国最繁华的地方,被称为美国社会的橱窗,从这里可以一览美国的社会光景。
曼哈顿,这是欧洲白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对它的称呼。这里原是印第安人休养生息的地方。十五、六世纪时,荷兰已是海上强国,它的战舰、商船游弋航行于世界各地。公元1609年,英国人亨利·哈德孙驾驶重80吨、长63英尺的“半月”号帆船来到这个荒凉地方,企图从这里探测出一条能通往东方的航道,后来哈德孙河便用这位船长的名字而命名。在这里,哈德孙和他的船员发现印第安人友好而有礼貌,并且拥有丰富的食品、毛皮、水果等,就和他们做起交易来。哈德孙当时受雇于荷兰东印度公司,他把探明的情况写成报告,送到荷兰阿姆斯特丹。
后来,荷兰政府根据哈德孙的报告,多次派遣船只和人员岛北美洲大陆去。1624年,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新尼德兰号”载着一批荷兰殖民者到达奥兰奈要塞。两年之后,即1626年,荷兰殖民者用巧取豪夺的办法,仅以价值24美元的玻璃首饰,就从印第安人手中骗到了曼哈顿岛,并且以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名字,将它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到处谋求霸权的英国舰队开到那里,把曼哈顿从荷兰人手中夺走。英国国王便把它赐给了自己的弟弟詹姆士·约克公爵,于是更名为“纽约”。“纽”,英文的意思是“新”,“纽约”即是“新约克”的意思。直到1776年,美国经过独立战争从英国的统治下赢得独立,曼哈顿才为美国所有,并一度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临时所在地。
19世纪后半期,美国资本主义突飞猛进地发展,曼哈顿由于它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逐渐成为美国东海岸的海上贸易中心。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纷至沓来,在岛上盖起大旅馆,开办大银行,设立大企业公司。数十年间,洛克菲勒财团、泛美航空公司、哥伦比亚电视广播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等等,各自都拥有自己的办公大楼。美国目前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设在曼哈顿的就有140家。曼哈顿成了东部财团的大本营,华尔街成为百万富翁的代名词。
近十年来,华尔街逐渐取代英国伦敦而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最大的10家银行中有6家设在这里,120多个专为金融服务的机构设施资产共达420亿美元,每天通过这里银行办理的国际货币交易约有2000亿美元。此外,还有300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在这里设置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纽约证券交易所与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都由密切联系,并影响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行情,甚至可以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运都操纵在他们的手里。
曼哈顿也是世界上摩天大楼最多的地方。乘船逆哈德孙河而上,穿过矗立着高约92米自由女神像的伯德罗埃小岛,眼前出现的曼哈顿好像屹立在水天之间,高耸入云的建筑物一幢挨一幢,一排练一排 ,密集参差,就像群峰壁立一样。人们因此称曼哈顿岛是“站着的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小岛上的建筑曾发展到饱和的程度,但是城市建设并没有停止。由于四周已经没有扩展的余地,所以城市建筑不得不向空中发展,大楼越盖越多,越盖越高。这些建筑物形状不一,风采各异,有的像立着的火柴盒,有的像宝塔,有的像镶满玻璃的铁盒子。在这些高端的建筑群中,帝国大厦和世界贸易中心鹤立鸡群。
帝国大厦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20年代末开始动工兴建,于1937年建成。它所用的6万吨钢筋材料全部都是从匹兹堡运去的。大厦落成之后,楼高102层,总高度达381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大楼里共有72部电梯,从底层到达第102层的瞭望台,连一分钟时间都用不了。站在瞭望台上,环视东南西北,如果在晴朗的日子,方圆80英里范围内的景物可尽收眼底。在大厦顶上,设有世界最高的电视发射台;纽约市内9大电台和11个广播电视台的节目,都从这里播放出去。
帝国大厦称雄世界40多年之后,到1973年,已不再享有世界最高建筑的荣誉。在这个岩石岛上又盖起了两座新的摩天大楼——世界贸易中心,这是一对高度相同、外形相似的姐妹建筑物。世界贸易中心楼高111层,距地面412米高,远远超过了帝国大厦,成为纽约最高的建筑,而在全世界位居第三。在这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里,设有1000多家美国和外国的贸易公司和贸易机构,还有一个培训贸易人才的世界贸易学院。大楼内部的一切设备全部由电脑控制。
曼哈顿的建筑群高大雄伟,用各种建筑材料装饰得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十分壮观,表现了美国建筑师和建筑工人的聪明、才智个和勇气。夜晚,在苍茫的暮色里,高楼上无数的灯火悬在半空,与天空的繁星交相辉映,织成一幅迷人的图景。
然而,曼哈顿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挤过,街道两边的摩天大楼峭立,给人以一种近乎窒息的感觉。特别是那条举世闻名的华尔街,街道本来不宽,被两边的高楼一挤,显得更加狭窄,甚至连阳光和空气都处在阴影里。这对于需要充足阳光、空气和空间,长期在这里居住的人来说,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近几年来,有钱人为了避开这种拥挤、喧闹和缺少阳光、空气的世界,纷纷迁到城市郊区,盖起了许多新颖华丽的别墅。
曼哈顿无疑是美国最繁华的地方,衣冠楚楚,珠光宝气,车水马龙。就在这一派繁华景象之下 ,却有数以万计的流浪汉。他们衣衫褴褛,茫然若失,不分白天黑夜,寒冬酷暑,常年在街头流浪。有的人躺在漂亮的街心公园的长椅上;有的人烂醉如泥地倒在摩天大楼的台阶旁,手里还拿着酒瓶子;有的人像被遗弃的废物,倒在阴暗的角落里。而且随着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这个队伍仍在不断地扩大。据说,曼哈顿的犯罪率不是美国所有城市中最高的,但抢劫、吸毒、**乃至凶杀等各种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因此,曼哈顿一到下午五、六点钟,商店就关门闭户了,一般居民步不出门,大街上行人稀少,冷清的如同死寂一般,只有无光失色的霓虹灯在到处不停地闪耀着。
时代广场被成为曼哈顿娱乐场所的中心,这里坐落着成百的戏院和电影院。同时,它也是色**情业的大本营,素称“烟花之都”,充斥着资本主义的罪恶渊薮。大街上贴着花花绿绿的色**情广告,书报摊上陈列着以裸体照为封面的各种刊物,吸毒者倒卧在街头。尤其是那条称为“不夜街”的第42街,霓虹灯彻夜不熄,无数夜总会、酒吧间里传出不堪入耳的靡靡之音。影院上映的影片不堪入目。由此可见,在这个所谓“自由”、“文明”的美国社会里,颓废、浪荡达到了何等地步。这一切,就像一个无法医治的脓疮,散发着臭气,腐蚀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而这正是这个腐朽社会的产物。
美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曼哈顿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岛屿。曼哈顿是富人的天堂,是穷人的地狱。
哈莱姆区是著名的黑人聚居区,也许是西方世界里最穷、最脏、最拥挤的地方之一。哈莱姆位于曼哈顿上方,处于第110街和第162街之间,东到哈莱姆河,西至哈德孙河,因哈姆莱河而得名。在这块小小的地区里,100多万贫民拥挤在低矮、陈旧、破烂不堪的房子里。街道坑坑洼洼,坎坷不平,两边添加了许多小棚和小铺,只为行人留下了一条小的通道。到处摊放着垃圾、纸屑、破砖烂瓦、烂水果筐,经风一吹,纸屑满天乱飞,鸡猪四处乱跑。下水道年久失修,许多楼房没有厕所和自来水。遍地散发着烂水果味和臭水沟里的秽物味。许多人因家庭住宅太小,有的根本没有房子栖身,夜间只好在垃圾堆间踯躅徘徊,或在屋檐下喝酒,或坐在装水果的木板条箱上抽烟,或围在昏暗的路灯下打牌。如今,在哈莱姆居住的已经不完全是黑人,还有波多黎各人、波兰人、犹太人等,几乎全部是被白人社会排挤出来的。曼哈顿的穷苦人越来越多,贫民区在逐街逐屋地扩大。
曼哈顿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一面是奢侈豪华的高楼大厦,这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另一面是凄凉、肮脏的贫民窟,这里生活潦倒,愤懑和绝望。曼哈顿也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由此可窥视今日美国社会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