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判断一个人开悟的四个特性

目前的儒释道家、基督教等其本质都是说一个事情,宇宙本源,生命真谛。只是“智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因为言传出现了分别,所以有了宗教之别,发展成了不同信仰,也有了神秘色彩。

而开悟也没有那么神话,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该赚钱赚钱,只是没有了执着妄想,一切自然而然。

人与其他动物共有的:感觉、知觉,人比一般动物多了:记忆、思维、想象。(所以其实生而为人,这是多么宝贵而奇妙的事情)

在自然界中不断进化中,智人出现了,智人因为上面多出的三个能力,使得智人非常与众不同,这三个能力的综合起来也让智人具备了作为人的自恋。(人类一切活的出发点其实都带有或多或少的自恋性)

记忆、思维、想象+自恋,再加上配合古代先贤圣人“那颗与宇宙万事万物同源的心”,这就创造了神话故事。

正文:

个人开悟的四个特性:

一.顿悟。所有开悟的形式上最后一步都是顿悟。所谓渐悟,那只是因为之前的都是小顿悟,并不彻底,到最后一步还是有个顿悟。

这里面我认为的两个路径:

1.渐悟式顿悟。很小顿悟+很小顿悟+…最后一个顿悟的积累=开悟。

2.一次大顿悟。积累+积累+积累大顿悟=开悟。

所以,本质上渐悟=顿悟。都是一个量的积累。渐悟就是顿悟,顿悟就是渐悟。

我用金子来比喻人。没有绝对的金子,人就没有绝对的100%纯金,姑且把开悟的人划定为99.99%纯金,得道的门槛划定为99%。

第一种渐悟,先前几次小顿悟,只是达到了99%纯金,站在开悟的门槛上了,而最后一次的顿悟,捅破窗户纸才达到99.99%。

第二种,一次顿悟,之前只是积累,也从未达到99%,很多人也不懂什么道不道,佛不佛的,根本没有接触这些,只是生活经历磨难痛苦,有可能就憋在90%,95%,在憋着的痛苦中大顿悟直接到99.99%。

所以我记忆里经历顿悟之人:王阳明、六祖慧能、《当下的力量》作者,《一念之转》作者。

二.开悟的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开悟。那是一种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明白宇宙是怎么回事的状态。

了解自己=了解宇宙。(这句话很本质,所以开悟之人,佛陀也好、老子、庄子也好,都描绘了宇宙,但修行还是不假外求的,只需了解自己即可,不要本末倒置)

只要他接触到“开悟”这个概念了,他就可以用这个词来描述他自己所处的那个“无我”“空”的状态。

三.开悟之人,所有经典当下就懂。即使是文盲、文化水平很低,也没接触过什么佛经,道德经,也照样会懂。

《金刚经》《心经》《坛经》《道德真经》《南华真经》这些经书描述的就是宇宙本源,生命真谛。开悟之人此前没看过,开悟后,可以看一遍而知其意,最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书描述的内容就是“开悟之人的心”,开悟之人当然懂。

王阳明顿悟后拿五经对照自己的状态,验证自己开悟。所谓六经注我,真实意思是六经都在写我的心,为我的心做注脚。

可以做个比喻来说,姑且把开悟之人比做登上月球。

他们登上月球后,把月球是什么样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了描述,这就形成了这些伟大的真理书籍。

而同样是开悟的人,他也登上了月球,他当然知道月球是什么样。所以拿到这些书一看,嗯,都是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在描述月球,跟我登上月球时候一样。

开悟跟学问高低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哲学教授、文学教授,学历再高,研究几十年,只要没开悟也理解的不如开悟的文盲理解的究竟。(这句话看似有点伤人,但是其实开悟,每个人机会都是样的,文盲是生活的苦没少受,教授是学习的苦也没少吃,众生皆苦,哪怕是认知偏差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之苦,总之受苦才是开悟的前提)

开悟是证到了,没开悟,还是在知识层面去求证。

但并不是说教授白学了。有道无术,有术无道。教授属于有术,就是理解到哪能讲到哪,而个文盲,知道答案,想要清楚把答案讲出来,还是需要在“术”上下一番功夫,也需要借助“术”,最直接的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但此时文盲会比以前学东西要快。

道是心境,术是能力。

学历只是知识层面的,智慧是生命本质层面的,下下人有上上智,农民知识见识肯定低,但智慧不好比较谁高谁低。

但是,这并不是让你躺平,而是需要更加努力去生活,尽量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因为“道”需要借助“术”。

如果本身你是具有很高平台的教授,而且又开了,那么你就会比一个开的普通的农民更能获得所谓的世俗成功,以及能普渡更多众生。

四.第三视角、观察者、高我、全然觉知的能力。

有些修行人说:开悟之人不会有任何烦恼,不会有一点起心动念。

除了宇宙本身是绝对的,其他的都是在物极必反的规律中变化的。

按上面说法,请问,开悟之人不会有任何烦恼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答案是:开悟之人也有烦恼,也有情绪。

只是,心境上,事情只会引起湖面涟漪,而不会波涛骇浪。

同时,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全然觉知,这是“空”的能力,西方书籍叫“高我”,就是有个高维的自己,在观察着自己在烦恼、有情绪,觉知到之后,这些烦恼、情绪就散了。

有些时候不仅要起情绪,还需要很大情绪。

菩萨垂眉,金刚怒目。(还是那句话,身受心不受,随心所欲不逾矩)


上一篇:临江仙壬寅孟冬与党校同学偶聚
下一篇:驳“吴梅村作者说”——凭《秣陵春》与《红楼梦》的相似性断定吴梅村作《红楼梦》是不靠谱的!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