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镖行真事若传奇

2023-05-06 21:54:18

《镖述史》一书中提到不少镖事实例,既可以当史料,也可以当轶闻;下面转述几则,以见一斑。(书中有一节专讲“镖师楷模”大刀王五,因过于著名,这里不说;但王五创办的源顺镖局,旧址尚存,我特意于一个周末去看了看,拍了张照片。)

(一)贯市李家走皇镖

北京地区最著名的镖户要属贯市李家,相传雍正时的“神弹子”李五就是贯市人。贯市位于京北昌平的交通干道上,分为东贯市、西贯市两部分,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市镇。贯市李家最出风头的事是走了一趟特殊的镖——护驾。

庚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没有军队护卫的情况下慌忙出逃,这就是所谓的“两宫西狩”。途经贯市时,到李家求援。李家赶忙用黄布围制了两乘骡轿,光绪和慈禧在李家伙计护送下,直赴太原。故贯市李家享有护驾之荣。《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宫由西安返京,李家不但受了皇封,而且获得了实俸的恩惠,于是贯市的声威大振。

(二)八大镖局冀中会剿

光绪二十七年,会友镖局(京城最大镖局)受理了一桩大买卖押“皇杠”(凡是朝廷的税银,民间都称为“皇杠”),所走的镖路是由保定上船直达天津。路上镖船遇到了“税务司”巡检,领班的镖师赶紧迎上去出示路引、公文等,可“检察官”们声称要查查有没有夹带私货,强登船。上船后,镖师发现来者是匪不是官,就很快把他们打了出去;可是船被困在河心,只好派人突围去报官,才把围攻的土匪击溃。在等待救兵的过程中,土匪组织了二次进攻,战斗十分惨烈,押船的镖师死伤过半。战后清点,“皇杠”损失了二千多两。后来南道的镖路上又发生了好几起劫镖事件,都很干脆,上来就抢,各镖局都蒙受了不同的损失。镖局派人明查暗访,获悉大案都是宋锡朋所为。宋是冀州李家庄人,武艺出众,手下有一千多人,盘踞在南道的镖路上。八大镖局为此举行了联席会议,一致认为这个“朋友”胃口太大,没法交,只有把他除掉,否则南道不通。于是八家联名照会宋锡朋,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凡有镖车过境照劫不误;八大镖局只好组成联军,开往冀中进行会剿。

宋锡朋是双**将,**法极好,但他手下的人,手中的火器大多是白洋淀上打野鸭子用的**,再加上大砍刀和长矛,没经过训练,很快被联军打垮了。于是庄稼汉们回家务农,宋锡朋窜到东三省当他的“马达子”。一年以后,会友镖局接到冀州衙门的信,说宋锡朋已从关东潜回冀州,图谋东山再起;衙门约会友镖局协助擒拿宋匪归案。

会友镖局接到信后,派出了一支精悍队伍,由久经战阵的老镖师焦林朋率领,星夜驰往冀州;冀州的捕快也整装待发。两支马队在半路上会齐,乘着夜色把宋锡朋家团团围住。捕快们鸣**示警,畏于宋是神**手,只是逗他开**,把他的子弹耗光。宋锡朋把子弹打光后,从房上蹿了出来;刚一落地,焦林朋就迎上去一个“夫子三拱手”,把他擒住。

据说慈禧太后也知道有个宋锡朋,双手会使洋**,而且武艺高强。宋被擒之后,老佛爷想看看他是一条什么样的好汉,于是下懿旨,把宋犯解到北京。可是宋锡朋面圣之时吓得面无人色,哆嗦成了一团;慈禧一见大为扫兴:“敢情是这么块料呀,快给我拉走。”后宋锡朋被押解回保定砍头示众。

(三)镖局救茶老板(绑票)

茶商张广缘专营口外买卖,以北京为大本营,张家口有分号名察源货栈。张老板秋天时在张家口居住,亲自部署茶砖的批发业务;商务之余,他也不时寻求一些异乡情调的刺激。绑匪获悉张老板是“花间常客”,便布下了一张大网。

察源货栈有一辆豪华型骡车,在张家口地区十分惹眼。一日张广缘青楼会友,车把式知道这一进去不近午夜不会出来,所以也走进附近小酒店自寻其乐。因和同桌的酒友谈得投缘,互相满了几杯,结果酩酊大醉;同桌的“客人”遂扶他上车而去。入车棚后,绑匪就扒了车把式的衣帽和大皮袄。当张老板尽兴之后走向骡车时,“车把式”即扶他上车扬鞭而去。第二天早上,货栈发现一封由门缝塞进来的信,信中言张老板安好,要十万现大洋,赎票的时间、地点、方式另行通知。

一位由宣化回张家口的同行,半路上碰到了察源的豪华骡车;听说张老板变成了“票”,赶忙跑到“察源货栈”来报告消息。张广缘好交往,此时够交情的镖师都先后赶到了张家口。这些达官爷都是阅历很深的行家,一致认为此案非马匪所为,张老板可能被“存”在宣化地区。于是众镖师分兵分路进入宣化查访。不久,找到了张老板的豪华骡车,赶车的是两个穷孩子;镖师从他们口中得知,是有人用这辆车换了他们的破车。于是当机立断,叫他们去找原来那辆车。找了几天居然找到了。镖师暗中盯着,发现这辆车出宣化后就上了通往山西大同的官道,跑了四十余里后在路旁一座小庙前停了下来。此时镖师心中已经明晓,这座小庙是存票的“窝”。

第二天镖师乔装成携带宝眷的军官,在庙旁歇脚,顺便进庙讨水喝,完成侦察任务。两天以后,二十几名大兵在两名军官的率领下押着十余辆大车,傍晚时从庙前官道上经过,到庙里投宿。兵和车把式们共有50多人,僧人说住不下。大兵们一边说“你们不让本老总住,是不是庙里藏着小尼姑”,一边就用**托碰开正殿后墙的木门。走进厢房,看见桌上有吃剩的酒肉,于是叫“花和尚”快备酒肉侍候老总。躲在夹墙中两个看票的见势不妙,赶紧架着“票”由暗道奔出口(庙前水井)。不久井口钻出一个浑身穿黑的人,守候在井口的镖师猛地就是一砖,这小子立刻倒下了。镖师摇动辘辘把,拉上来一个大台筐,里面装着一个蒙着眼睛,堵着嘴的人。再把绳子顺下去,从井口又钻出一个“一身黑”,镖师仍一砖拍倒。把“票”的蒙眼打开一看,果然是张老板。

(四)江湖奇人王半仙

北京西四仓颉庙中住过一个王半仙,其人精通医道,性格怪僻,似有些特异功能。这半仙无职业、无收入,独身一人,可是生活上又过得舒适安逸,三教九流无不来往;但谁要是送钱给他,准碰一鼻子灰。京兆尹张广健的长子患病,久治无效,请王半仙诊后,药到病除。张派幕友送去八百块大洋,半仙严词拒之。幕友道:“此钱不是谢先生的,是借先生之手,做些好事,施舍药品以解病困者。”王说:“请你出去复命:他儿子的病是不该死,以后再害病就是该死,不要再来找我。”王半仙看病不收钱,又无其他经济来源,外间风传他能点石成金。他虽然被称为半仙,但确是实实在在的人,是以镖师身份进入北京的江湖奇人。

辛亥革命爆发后,巡抚袁大化无力控制新疆时局,让位给按察使,取道东归。行至甘肃嘉峪关附近时,遇到匪徒的拦截。危难之际,庄稼地中窜出一条汉子,挥舞锄头,将匪徒打散。袁向其谢救命之恩,来人却说:“你任封疆大吏数年,为官清廉,现在兵荒马乱,我保你平安进京。不过一路之上,你得听我安排。今晚你必须赶到某地住宿,我在那儿等你。”说罢飘然逸去。袁大化赶到指定地点后,果然见那人已在等候;忙问道:“壮士与我一同进京,总得留个姓名,以便称呼。”壮士答“王仙斋”,并说:“你明日起程,经某地到某地住宿。”说罢又逸去。路上,袁大化发现王仙斋不但武功超群,而且满腹诗书,对沿途山川、历史、民情无所不知,又精通医道,随改口以先生呼之。袁大化按照王仙斋的安排行进,果然平安到达北京。

到北京后不久,王仙斋就在庙里过起半仙的生活。三十年代初,吴佩孚一度和王仙斋谈得颇为投机。一日吴驱车到仓颉庙,邀王仙斋同游颐和园,汽车开出西直门后,王对吴说:“我还有些事要办一下,你先走,等会颐和园见。”说罢下车而去。吴乘车到达颐和园,王仙斋已在乐寿堂前等候,吴佩孚及随行人员均大吃一惊。据说王仙斋死于五十年代初期。

(五)南京打擂镖风犹存

李尧臣是河北冀县人,光绪二十年入北京会友镖局;会友歇业后,他因家乡没田产,就在北京天桥的水心亭开起室外茶馆来。李尧臣在茶馆中摆下十八般兵器,喝茶的人可随意表演比试,带有几分以武会友之意。

一日,李尧臣和武林中的朋友在水心亭坐而论道,会友的老镖师焦鹏林前来说:“日本人来中国摆擂台,要在北平、天津、南京、上海四处和中国人比武;愿意参加的随便报名,凭抽签顺序,和日人较量。”李听罢不顾自己已是满堂儿孙的老人,毅然报名参加比赛,要为中国人争口气。抽签的结果,他分在南京赛区。上擂前,他知道日本人的体质都不错,有些蛮功夫,可是没有中国拳术的灵活。李一跳上擂台,日本人见他是个老头,便说:“你还行吗?”李回答说:“来吧,我让你三招。”让三招其实是镖行的传统战术,目的是摸摸对手的路数;但日本人被激怒了,便猛进三招。李摸到了对手是力巴拳,即打过三拳就没多大劲了,于是大喝一声“下去吧”,猛起一拳,日本武士一个倒栽葱跌下台去。

六十年代,李尧臣已是80多岁的老人,讲起这件事时还面露得意之色,他说:“我一生习武,在会友干了28年是为谋生,开茶馆以武会友还是为了谋生,只有这一拳露脸,是为中国人争气。”

注:上述几则故事讲的只是大意、轮廓,书中就比较详细、生动,有的描写比小说更精彩。


上一篇:《金瓶梅》前传三十四
下一篇:读《集俗语 竹枝词》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