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9分钟
今天还是来聊世界杯,法国队中黑人球员占了一大半,要是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非洲国家球队,这些黑又硬都是来自法国曾经在非洲的殖民地。
◇法国国家队成员
◇荷兰国家队成员
其实荷兰队的黑人球员也不少,不过他们不是来自非洲殖民地,而是来自于南美洲的苏里南。
◇ 苏里南(原荷属圭亚那)地理位置
苏里南在南美洲北部,国土内最多的是成片的原始森林,境内河流众多,最早西班牙人发现这片土地,把它命名为圭亚那,意思是多水的土地。其后英国人在17世纪中期首先完成了“殖民统治”,与此同时,荷兰占领了哈德逊河沿岸的北美,将其命名为新荷兰,河口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
英国跟荷兰都是靠航海发达的国家,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于是双方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大打出手,前后爆发了4次英荷战争,在第二次英荷战争的时候,英国人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占领了哈德逊河谷,荷兰也不甘示弱,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苏里南作为种植园。
1667年,英国和荷兰达成了《布雷达和约》协议,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英国和荷兰完成领土互换,荷兰用北美的新荷兰换取苏里南。新荷兰,现在是美国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和特拉华州的一部分,新荷兰的首府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人取名为新约克,也就是今天的纽约。
今天看荷兰人买卖赔透了,但在当时来讲苏里南比新荷兰更有发展前景,因为苏里南主要是种植园经济,大大小小的园子都在种甘蔗,荷兰每年靠着蔗糖贸易就能赚来巨额收入,于是荷兰殖民者伐木为林,尽一切可能大搞蔗糖业。
不过产业规模扩大后问题就出现了,原来的印第安人因为冲突和传染病,都死的差不多了,劳动力不够。于是荷兰从全世界各地用坑蒙拐骗的方式找人过来做奴隶,一开始是贩黑奴,后来黑奴不够用又雇来印尼人、印度人甚至是中国人,一时间苏里南成了一个种族大熔炉。
◇1831年绘制,苏里南,一位女奴隶在生火
◇ 1831年绘制,苏里南,奴隶主带领奴隶去礼拜
◇ 苏里南种族构成
等到工业时代来临后,苏里南发现了大量的铝矿,铝刚出现的时候一直都是奢侈品,当时铝的提纯技术不发达,一块铝的价值比黄金还贵。拿破仑三世为了摆阔,吩咐工匠给自己打一顶铝王冠,发明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对化学做出巨大贡献,英国皇家学会要表彰他,花重金做了一个铝奖杯。
◇全球铝土矿已探明储量
等到人类掌握提炼铝的技术后,这玩意又是做飞机蒙皮,汽车的绝佳材料,所以一直以来铝都是好东西,苏里南发现了铝,产业也自然向工业转移。荷兰人在苏里南大兴土木大搞基建,建设了公路铁路、工厂、学校,还普及教育,教苏里南人识字,甭管是初衷怎么样,但苏里南生活的比以前更好是不争的事实。
等到二战结束后,世界民族独立的浪潮兴起,苏里南却在众多殖民地中做了比较例外的那一个,因为他们是种族大熔炉,更多民众只觉得“我是印度人”或“我是印尼人”,没有谁会想“我是苏里南人”。
上世纪50年代他们和荷兰签订了有自治性质的文件《王国宪章》,这份文件堪称“殖民地对宗主国的不平等条约”,条约里规定荷兰和苏里南是平等关系,苏里南可以不向荷兰人纳税,但荷兰要对苏里南人民负责到底,当地人也有荷兰公民的身份,跟荷兰人享受一样的福利。
在五六十年代,一些殖民地独立宗主国是愿意看见的,因为殖民地不挣钱,宗主国甚至要往里搭钱,二战后欧洲各国都有财政困难,殖民地独立能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苏里南这套操作让荷兰的财政不仅没得到缓解,反而更加重了。
荷兰政府督促苏里南独立,但是苏里南人民除了那些黑奴是被压迫的以外,其他的劳工在殖民地时期都是相对平等的雇佣关系,根本不愿意独立。为此,苏里南还有模有样地举行了一次独立公投,结果一大半的百姓不同意独立,荷兰政府也无语了。
◇亨克·阿龙
直到上世纪70年代,苏里南终于出现了荷兰人的大救星,国家党领袖亨克·阿龙,由于之前的执政党一直不想独立的,所以国家党为了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就高喊要独立。当然了,国家党只是嘴上喊独立,实际上也不想独立,毕竟荷兰的羊毛太好薅了。但荷兰政府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调动一切资源,帮助亨克·阿龙当上了苏里南的领导人。
亨克·阿龙当选后,荷兰政府要求亨克·阿龙带领苏里南独立,一听到这消息苏里南人民马上就表示反对,上街游行拒绝独立,在两边的反对之下,亨克·阿龙为了国民,向荷兰人提出条件。独立可以,但你们得给一笔费用,就算是以后的安家费,一张口就是65亿荷兰盾,这相当于苏里南8年的财政收入,是荷兰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这笔巨款荷兰人一时间拿不出来,几方妥协之下,终于以35亿元的价格成交,当时的苏里南产业基础不完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荷兰人指导帮忙,独立后对于自己当家作主还是很不适应,没几年就出现了军事政变,全国上下一片大乱,苏里南在殖民时代起码有种植园,有工厂,在自己人的折腾下原来的基础彻底崩溃,国家成了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内能跑的都到外国去讨生活,只剩下啥都不行的在国内苟延残喘。
这些苏里南人跑到荷兰后,因为身强力壮且吃苦耐劳,很受劳动市场的欢迎,在足球场上这些人也以强悍的吸引了世人的关注。
◇维吉尔·范迪克,1991年7月8日出生于荷兰布雷达,拥有荷兰/苏里南双重国籍,荷兰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后卫,现效力于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利物浦足球俱乐部。
◇阿隆·温特,1967年3月1日出生于荷兰,荷兰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曾效力于阿贾克斯足球俱乐部、拉齐奥、国际米兰等俱乐部。
上世纪80年代荷兰球员古力特和里杰卡尔德,90年代的克鲁伊维特、西多夫,现在的范迪克,维纳尔杜姆,全是来自苏里南。甚至传闻说范迪克还有华裔血统,有人查到他的祖上是广东客家人,早年在苏里南讨生活并开枝散叶,于是有了范迪克。而90年代荷兰国脚温特则是无可置疑的华人后裔,他爷爷姓张,就是从广东跑到苏里南的华人,温特的父亲长大后跟了母姓,这才没姓张。
◇苏里南总人口60多万,其中华人有3.5万,苏里南全国60%以上的服务业为华人所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荷兰队迎来黄金时代,还拿到了1988年欧洲杯冠军,苏里南后裔们在其中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苏里南人在前宗主国踢球踢的不错,但他们本土的足球水平却做的很差,主要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足球基础,而国家又不允许拥有双国籍,很多在荷兰的苏里南球员,看见为国效力要放弃荷兰国籍,于是就忍痛割爱了,毕竟这可是发达国家的社会、法制、福利待遇,你得有多大的爱国热情才舍得放弃这些。直到这几年苏里南同意人们持有双国籍后,才有在荷兰踢球的球员回来反哺祖国。
在足球领域上,荷兰和苏里南和殖民地时代有些相似,苏里南提供踢球的好苗子,也就是原材料,经过荷兰一套先进的培训体系后让这些苗子成才,也就是加工,最后这些球员再回到苏里南,算是工业产品回归市场。前文提到殖民地时代,荷兰拿纽约换苏里南,现在看这笔买卖是赔了,不过从足球上看,不但没赔,反而获利不少。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