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与堂兄决裂,与丈夫离婚,这个民国奇女子,竟是为了这件事?

1935年11月13日,天津,阴雨绵绵。

市东南的居士林佛堂里,木鱼声声,香雾缭绕,诵经声此起彼伏。佛堂前排正中的男人,双目微闭,嘴角一张一翕,在一众善男信女中显得格外虔诚。

后排一个年轻的女人,注意他很久了。

突然,那女人起身从长袍下掏出一把锃亮小巧的手**,对着男人的后背连开了三**。

男人应声而倒,人群四处惊散。混乱中,女人从怀里掏出一叠传单往上一抛,高声喊道:“孙传芳于我有杀父之仇,今日大仇得报,与他人无关!”

女人随即被闻讯赶来的警察带走,第二天,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这桩行凶案成了燃爆大半个中国的热点。

在那个女权意识觉醒的年代,有人因才情誉满文坛,有人因美貌惊艳江湖,还有人因旷世奇恋搅得满城风雨。

但这个女人之所以被人记住,是因为**。

01

如果不是因为复仇,施谷兰这么传统的女人,大概率会遵循普通女性的人生轨迹,相夫教子直至终老。

1905年出生于安徽桐城的施谷兰,缠过小脚读过私塾,自幼聪慧的她,被父亲以“深谷幽兰,衡指芬芳”的意喻取名为施谷兰。

施谷兰的父亲施从滨,是山东督务张宗昌麾下的第二军军长,叔叔施从云早年反清殉国,被民国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堂哥施中诚从保定军校毕业后也投身行伍。

出身在将门世家的施谷兰,性情不似寻常女子那般娇柔。

13岁那年,她的母亲因接连生了五个孩子导致身体虚弱,身为长女的施谷兰便替母亲操持起了家务,练就了一身杀伐决断的性情,这也为二十多年后的复仇埋下了伏笔。

因为钟爱古诗词,施谷兰少年时被父亲送往天津师范学院读书。毕业后的她吟诗作词,活成了自由自在的文艺女青年。

这样的岁月静好,终结于父亲施从滨的意外身亡。

当时的中国,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1925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与直系军阀孙传芳在安徽省固城镇激战,孤军深入的施从滨兵败被俘,随后遭孙传芳**杀。

令人发指的是,孙传芳为震慑敌方,还下令割下施从滨的头颅,挂在城墙上示众三天,这般行径,破坏了当时两军交战不杀战俘的惯例,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热议。

备受谴责的孙传芳,不得不在当地红十字的建议下,放由施从滨的三弟将尸首运回桐城安葬。

噩耗传来,施谷兰如五雷轰顶,伤痛之余她写诗明志:

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

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安葬完父亲后,施谷兰流着泪告诉家人:“两军交战各为其主,若是父亲战死沙场倒也罢了,但他被俘后遭枭首曝尸,这对我们后人是奇耻大辱,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

只是她一个弱女子,如何能手刃仇人呢?眼看几个弟弟年龄尚幼,她只得将希望寄托在堂哥施中诚身上。

02

受施从滨的荫护,施中诚被张宗昌任命为烟台警备司令。得知堂妹想借他之手复仇的想法,施中诚觉得荒谬至极,当即劝施谷兰放弃。

一气之下,施谷兰与堂哥断绝了兄妹关系。

1941年施中诚夫妇新婚与堂妹施剑翘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施谷兰复仇心切固然是事实,但施中诚也并非如常人想象的那般贪生怕死,他的拒绝,是出于军人的理性。

抗日战争爆发后,施中诚以一个旅的兵力抵抗日军长达三个月,成为唯一一支在淞沪战场上坚持到最后的杂牌军;1938年在武汉外围的田家镇,施中诚率57师正面与日寇硬扛,赢得了“抗日名将”的美誉;1945年湘西雪峰山之战,施中诚指挥74军一次歼灭日军3个师团,就连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也为此哀叹“74军是支那第一恐怖军”。

再说回施谷兰,在父亲三周年忌日时,她遇到了生命里的真命天子施靖公。

施靖公是施中诚的军校同学,时任晋系军阀阎锡山麾下的谍报股长。得知施谷兰的遭遇后,施靖公义愤填膺地表示愿意替她复仇,因此赢得了施谷兰的好感。

1928年,施谷兰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施靖公,并随他迁居到太原。

一晃七年过去了,施谷兰先后为夫家生下两个儿子施大利和施二利,期间施谷兰向丈夫提及复仇之事,施靖公总以势单力薄为由搪塞。

为此,施谷兰找到父亲生前的旧部帮忙活动,在她的打点下,施靖公一路平步青云,混成了手握兵权的旅长。

眼见时机成熟,施谷兰再度提出复仇之事。出人意料的是,施靖公不耐烦地说道:

“你们施家那么多人,为什么把责任推到一个女婿身上,让我一个人去送死,简直是无耻。”

这句话让施谷兰彻底清醒了,复仇这事,再也不能指望任何人了。

她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了迁居到天津的娘家,给丈夫留下了这样一封信:

“我们之间再也没有共同生活的基础。孩子我带回娘家去,你的东西,你的钱,我分文未动……今后,咱们之间一刀两断,你可以自由地安排生活。”

此时,施谷兰的弟弟也已经长大成人,得知姐姐离家出走的原委后,他找到施谷兰:“复仇的事,还得靠我们施家人,我去!”

03

跪在父亲的灵位前,施谷兰满腹辛酸:父亲被害已经十个年头了,可这十年来,她却将复仇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这是何等的幼稚!何等的悲哀!

于是,她愤然作诗道: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

见识了人情冷暖的施谷兰,从此改名“施剑翘”,并将两个儿子的名字也由“大利”、“二利”,分别改为“佥刃”和“羽尧”,合起来便是“剑翘”。

正值大好年华的弟弟,不能因为复仇毁掉后半生,但她了无牵挂,若是能手刃仇人,纵然身死又有何妨?

若要实现这个愿望,第一个障碍,就是她的小脚根本走不了远路。

打听到外国医院可以通过手术对小脚予以纠正,施剑翘瞒着家人花重金做了手术,当初裹足时有多痛,放开双足时就有多苦。

在复仇意念的坚持下,手术后的施剑翘强忍剧痛加强康复,几个月后,她终于可以正常走路了。

接下来的施剑翘如同入魔一般,她随身带着孙传芳的照片终日翻阅直至铭记于心,随后找了个僻静之处苦练**法。

那个年代,像她这样的家庭,弄些**弹并非难事。万事俱备,接下来她需要确定孙传芳的行踪。

北洋军阀被国革命军收编后,孙传芳隐居天津无心从政,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方代表冈村宁次多次拉拢孙传芳为其效力,都被孙传芳拒绝。

为避开日本人的骚扰,孙传芳索性皈依佛门,前往天津居士林佛堂修行,法号“智园”。

他深知自己戎马半生积怨甚多,为保障人身安全,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据说,佛堂里的方丈曾劝他:“你战场厮杀结怨无数,如今孤身在此恐怕会遭仇家报复。”孙传芳淡然一笑:“死于同胞之手,比当汉奸苟活强百倍。”。

一语成谶,被施剑翘打探到行踪后,孙传芳当场殒命。

这便是本文开篇的那一幕。

04

不得不说,施剑翘是心理素质过硬的杀手,也是公关高手,这么一桩**凶案,竟然被化解得大义凛然。

她提前将父亲惨死自己十年寻仇的经历印在传单上,刺杀得手后在现场抛撒,由此占据了舆论先机。

开庭那天,孙传芳的家人要求严惩凶手,施剑翘慷慨陈词:

“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

被关押期间,施剑翘又写了篇《亲爱的同胞,赶快奋力兴起吧!》,呼吁众奋起抗日,文章一经发表,即刻引发社会关注,各界都称赞她是“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全国妇女会联合地方分会一致通电请求政府对施剑翘从轻处理,西北军的大佬冯玉祥,早年与施剑翘的叔叔施从云是战友,因此他也联合一众**大佬出面营救。

与此同时,**内部对孙传芳这类曾与革命军作战的军阀也心怀芥蒂,对他还有几分死不足惜的意思。

1936年8月1日,经南京最高法院审理,认为施剑翘“法无可恕,情有可原,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一年后,在冯玉祥的斡旋下,施剑翘被特赦。重获新生的她,决定开启另一种人生。

此时的中国遭受着日军的全面侵略,施剑翘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发动募捐,为政府筹集了三架飞机。

抗战后期,为了让战争中的孩子能接受教育,她又创建了从云小学,还收留了许多因战乱失去双亲的孤儿。

随着与徐特立、董必武等人的交往,施剑翘对**也有了新的认知。在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在苏州设立电台,最佳位置便是施剑翘所在的从云小学内。

新中国成立后,施剑翘将一手筹办的小学交给了新政府。

自始至终,她都不愿再与前施靖公有任何联系,两个儿子长大后与施靖公感情颇深,她深以为恨,从此减少了与儿子的往来。

有人对此不理解,你都这么大格局的人了,为什么不肯原谅丈呢?她摇摇头,不作任何解释。

1952年,施剑翘前往北京碧云寺修行,直至1979年8月27日离世。

十年后,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她的故事为原型拍摄了电影《女刺客》,2015年,导演王家卫拍摄了《一代宗师》,将施剑翘的故事移植到女主角宫若梅身上。

滚滚红尘,看透了,不过悲辛无常,仅此而已。

. 完 .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红34师唯一幸存团长韩伟,湘江战役跳崖没死,后来过得如何?
下一篇:一段记忆:87年前的今天,方志敏就义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