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文是对《毛选》中《实践论》的总结与梳理。01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先于精神,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以人际交往为例。如果我们要想去
了解一个人,我们可以通过和他的谈话、别人的转述以及此人做的事等不同实践途径来获得认识,但信息经常会有很多差别,而我们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片面,对这个人进行了更全面的
了解,就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一个盲人摸到的只是部分,一群盲人摸到的信息拼凑起来,得到了一头象该有的样子。当然,如果你不想让人了解的那么全面,或者想让人形成特定的印象,那就要控制对外交流的渠道。一些公众人物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进行人设营造,他们往往精心设计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达到对社会群众进行特定方面展示的目的,而如果我们的社会
实践只接触到这些他们想暴露的方面,我们就有可能只能建立起他希望的我们对他的印象。02
实践如何到认识认识有待于深化。外部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知觉器官而产生感性认识,感性认识通常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应当发展到更为深刻的理性认识,才能够从本质上反映事物。那么,应该怎么办?经过实践,得到尽可能多的初步的,表面的感性认识,对感性认识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辩证分析,从而得到理性认识。仍以人际交往为例。如果我们想正确认识
一个人,我们就要拓宽我们的认识途径,不仅要从这个人的亲戚/领导/同事/下属/朋友/敌人口中去了解,也要从这个人讲的话,做的事当中去了解。通过这些不同的途径,我们首先能获得
一些表面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辩证分析得出理性认识,把不同途径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起来,就有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人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任期间总是发表一些前后不一致的言论,甚至有一些比较雷人,让人感觉他反复无常,很弱智。但这是很感性的认识,如果我们进一步用矛盾的观点去思考一下,我们就会知道,一个人思想上,语言上的矛盾,往往是他现
实所面临矛盾的反映。比如资本对利益的需求和人民安全是矛盾的,特朗普意识到了这种矛盾,反映在他的言论中,就是一会儿暂停美国,一会儿要求复工,这说明他并不弱智,相反,是有策略的在讲这些话,他可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根据需要,毫无心理负担的调整自己的言论,一会挺矛盾的这方,一会挺矛盾的那方,以避免矛盾的彻底激化,当然,这也未必是多么高明的手段。这种理性认识就透彻了吗?也只是片面的,如果想要思考的更深,我们还要去考察美国的社会现状,美国的文化,美国的历史,特朗普的个人成长史等等。03 认识如何回到
实践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回到实践中的一般过程:根据改造世界的目标形成对应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接着付诸实际,根据改造的结果,来验证认识是否正确,是全部正确,还是部分正确,甚至全部错误。通常部分正确的中间状态是常态,那就要根据这个新的结果,修正原来的认识,重新付诸实际,以期逐渐达到理想中的目标。还是以人际交往为例。当我们有了对于这个人的理性认识之后,我们就有可能在交往的过程中预测这个人的行为,再根据交往的目标付诸行动。如果是老板,我们想升职加薪,如果是异性,也许是想发展成伴侣,投其所好,以实现我们的目标。当然这个过程并不一定很顺利,原因在于我们的认识跟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偏差,拍马屁有可能拍到马腿上,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修正我们的认知。以上三点,概括起来,形成一个完整公式:实践—认识—实践—新的认识…….. 这一循环过程无穷的向前发展。这也是符合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的自然规律,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进步总是呈现螺旋上升趋势。04 两种错误认识只要去认识和实践,在每个环节中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我认为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信息,即感性认识的错误,另一种是思维模型,即理性认识的错误。感性认识的错误。感性认识是外界直接作用于人的知觉器官而产生的关于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认识,但有没有可能这种表面的,现象的认识,本身就夹杂着错误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虚假信息会造成认识源头上的错误,特别是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大量的冗余信息致使感性认识的错误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变的更严重。理性认识的错误。主要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的辩证分析发生错误,这属于思维模型错误,正确的信息放入错误的思维模型中,加工后的结论必定也是错的。毛选中总结过几种典型的思维模型错误,简单列举以下:经验主义。凡事都按照既往实践所获得的经验看待问题,意识不到情况已经和以前不一样。教条主义。不研究事物的变化发展,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处理问题。“左”倾机会主义。认识超前于客观实际,喜欢幻想。总觉着士别三日,就该刮目相看,对于人性的变化,持过分乐观的态度。右倾机会主义。表现为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着变化了的情况前进。总觉着本性一定难移,对人性的变化,持过分悲观的态度,觉着人不可能做出改变。05 六个人生启示1.数量即质量的观点。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信息获取,信息的量级往往可以决定感性认识的正确,甚至加速形成理性认识。很多我们以为困难的问题,本质上其实是数量问题,因为数量不够,所以才成为问题,一旦数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可能就不是问题了。特别是在大数据来临的时代,学会利用大数据思维和工具,会是提高认识的捷径。2.读书的重要性。实践是所有知识的直接源泉。但是我们不能够事事都亲身实践,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而读书能够使我们获得丰富的间接经验,当我们自己在实践中遇到了相应的情况,这些间接经验就能够帮助我们减少摸索所需要的时间和代价,所以读书无用论是错的。3.思维定式的影响。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可能脱离其社会地位的影响。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手里如果握着锤子,看什么都会觉得像钉子,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看什么都会带有一定的色彩。所以接收观点时,要考虑对方是不是“铁锤人”,输出观点时,也要尽量避免自己变成“铁锤人”。4.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超前性和预见性上。主席曾在七大上对什么样的人才算领导做过一个结论: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5.人和人之间的才能差别,主要取决于后天实践,而非先天条件。正如原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所以说,与其抱怨,不如实干。6.打破认知牢笼需要愿力和勇气。螺旋式的认知升级过程,也正如人的一生。李国飞老师曾说,我越来越意识到人生就是打破一个比较小的笼子闯入一个更大的笼子的无限循环的过程。用什么打破笼子呢?用我们内心的力量,这力量来自愿力和勇气,当我们内心足够强大,就可以一脚踹破它,从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人生所谓境界的高低,其实就是指你在一个什么大小的笼子里,人生的终极追求,就是把所有的笼子全部打破,迈入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获得彻底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