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因为一张照片,林彪的女儿感动落泪:国家终于认可林彪了

“功是功,过是过,关于我父亲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功,被尽可能的抹去了,在指挥平津战役的将领合影中,解放军画报社就把我父亲抹掉了,他在几十年中曾立下辉煌战功,但这不能掩盖他后来发生事件的结局,同样不能把他过去的辉煌战功完全抹杀掉。”

面对记者镜头,林彪的女儿林晓霖诉说心中真实的想法。

2007年7月16日,对于林晓霖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林彪的照片出现在《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中。

看着父亲的照片,林晓霖感动到落泪。

历经沧桑,成绩优异

林晓霖是林彪与张梅的大女儿,林彪担任抗日大学校长之时,结识了张梅,张梅文采斐然、相貌秀丽。

二人可谓是郎才女貌,很快二人就在众人的祝福之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张梅就怀孕了,在林彪的悉心照顾之下,二人的儿子平安降生。

张梅

然而令二人没有想到的是,因为缺乏育儿经验,孩子出生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二人均悲痛不已,当时正值战争紧要之际,林彪化悲痛为力量,率领部队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战争胜利后的林彪意气风发,穿着缴获来的衣服,骑着骏马,在根据地附近遛马。驻守的战士将其误认为日本军,对准林彪猛射,一时不察的林彪应声倒地,

因伤情严重,被紧急送往苏联治疗,组织上同意张梅同行照顾,身怀六甲的张梅,第一时间赶往兰州。

然而因林彪伤情严重,专机并未在兰州过多停留,张梅到达时,专机已经离开。

未见到丈夫的张梅情绪极为激动,当即早产,得知张梅早产的消息,组织上决定,待张梅养好身体后再前往苏联。

张梅在国际儿童院工作

然而世事难料,因为种种原因,此子也不幸早逝。悲痛欲绝的张梅在埋葬了孩子后,前往苏联照顾林彪。

在苏联期间,二人相互扶持,相互安慰,不久后,林晓霖出生。

林晓霖出生在一个极为幸福的家庭之中,刚刚出生的林晓霖备受宠爱,林彪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好景不长的是,其出生后不久,张梅与林彪之间就出现了问题。

张梅喜欢外出交友,而林彪则喜欢安静,他希望张梅能够安安静静地待在他的身边,二人多次因此争吵,感情也每况愈下。

林晓霖出生后的第四个月,林彪的身体痊愈,奉命回国参加战争。

而林晓霖母女则被留在了苏联,林晓霖也一直跟随母亲生活,因为林彪工作繁忙的原因,自林彪走后,母女二人就与林彪失去了联系。

林晓霖5岁的时候,自别人口中听到了父亲林彪已经再婚的近况,张梅听闻此消息后,悲痛欲绝,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后来林晓霖被送往保育院生活。

林晓霖独自在保育院生活了4年之后,才得以与父亲相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彪请人将女儿带回国。

因长期不生活在一起,二人之间有很大的隔阂,再加上林晓霖本身性格内向,因此二人之间的相处多是相顾无言。

回国之前,林晓霖本以为回到父亲身边后,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好一些,但是令其没有想到的是,反而要经历更多的磨难。

林晓霖与当时叶群的关系并不好,叶群也经常利用继母的身份刁难林晓霖。

刚回国时,林晓霖并不会说汉语,其与林彪之间的交流需要继母叶群的帮助。

而叶群并未如实翻译二人的话,将林晓霖向父亲问好的话翻译成辱骂林彪的语言。

面对多年未见的女儿,林彪心存愧疚,因此并未理会这句话,反而安慰女儿好好学习。

而叶群却告诉林晓霖:“你爸说你没教养”对此林晓霖极为伤心。

林晓霖回国之后,诸如此类的事件频频发生,叶群不愿让父女二人亲近,因此很快林晓霖就被排挤出林家,前往罗荣桓家中借助。

虽然被叶群排挤,与父亲不甚亲近,但是林晓霖并未自暴自弃,反而努力学习,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

林晓霖本以为待自己长大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令其没有想到的是,叶群竟然如此心狠手辣。

进入大学后的林晓霖非常喜欢参加课外活动,叶群为了赶走林晓霖,在其参加课外活动的时候,给她下绊子,在一次辩论会上,老师将准备好的稿子交给林晓霖,要求其按照这个稿子读。

辩论赛结束之后,很多人都在下面等着林晓霖,想要看她手中的稿子,有人当场抄写稿子,有人快速打印。

很快林晓霖的稿子就被传播开来。

看到林晓霖的稿子之后,有人就前往北京告林晓霖“我没想到,这个事情影响特别大”导致林晓霖后期的被迫送往新疆。

其实当时老师拿出稿子的时候,林晓霖就有所怀疑,其他同学均是自己准备的稿子,因为年龄较小,林晓霖并未过多询问。

然而其不知道的是,这个稿子是叶群准备的,更重要的是后期叶群以林彪的名义发表一份《林彪声名》,此声明一经发表,林晓霖就遭受了众多非议,不久就被林彪送往新疆。

四处奔走,替父谢罪

到达新疆的林晓霖内心极为悲伤,对父亲林彪也有所怨恨,她的生活之所以如此悲苦,与父亲林彪的不作为也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她深知自己无力改变,只能默默忍受,林晓霖在新疆期间,林彪一直派人暗中监视她。

此时的林彪并未将林晓霖当做女儿,而是将其当做“敌人”。

一次,林晓霖不慎被大卡车撞伤,伤情极为严重,林晓霖请求林彪同意自己回北京养伤,林彪并未同意这一请求。

得知林彪的态度后,林晓霖几度落泪。

后期林晓霖为了远离西北大沙漠,曾两次逃跑,当然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林彪安排的人带回。

林晓霖本以为自己要在西北沙漠终其一生,但是令林晓霖没有想到的是,1971年9月13日,林彪离开了人世。

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林晓霖极为悲伤,她怨恨父亲轻信叶群,将自己囚禁到祖国西北沙漠,但血脉亲情是无法割舍的。

林彪去世之后,全国上下议论纷纷,后期的错误让人们非常怨恨林彪。

得知民众对于林彪的态度后,林晓霖的内心极为酸涩,父亲林彪一生要强,她不敢想象,父亲如果听闻群众的议论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态度。

但林晓霖深知父亲真的做错了,因此林晓霖穷其一生奔波于全国各地,前往受害者家中道歉。

对于林晓霖而言,本身林彪的所作所为就会影响她之后的发展,而她前往受害者家中道歉无疑是将自己暴露于世人的视野之中。对其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林晓霖却一意孤行,“我谢罪,并不是为了求得他们的宽恕。”

2007年的时候,林晓霖曾公开表示,她只是想替父亲给那些受害者道歉。

“你谢罪有什么用,你又没有钱,也没有权,你谢罪,也给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针对林晓霖的道歉,很多人都非常不屑。

对此林晓霖也表示理解,“他们遭受了这么大的灾难,我明白,这是宽恕不了的,替读羞愧和谢罪,已无济于事,只是一种内心沉重而持久的感觉罢了。”林晓霖说道。

当然除了为父亲道歉之外,林晓霖还希望国家能够认可父亲曾经的付出,在林晓霖看来,林彪确实犯错了,但是这些错误不能掩盖父亲之前的付出,为了让国家认可林彪,林晓霖曾求助陈云。

1994年,陈云接到了一封加急信,写信者正是林晓霖。她希望陈云能够帮助推进撰写四野战史的工作,林彪所在的四野能力出众,战绩斐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林彪未犯错之前,本来已经决定撰写关于四野的战史,但是因为林彪的错误,导致撰写四野战史的工作几经推迟而平津战役的纪念馆也没有修建。

林晓霖在信中请求陈云能够重视此事,并反复强调“四野与林彪不能混为一谈。”

当然林晓霖找上陈云也并无原因,陈云曾公开表示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四野的战士应该受到尊敬。

陈云看到此信犹豫片刻之后,便拨通了相关人士的电话,在其努力之下,后来这两个工作同步推进。

出现照片,感动落泪

这两件事情解决之后,林晓霖继续为让国家认可林彪的功而四处奔走。

起初因为林彪的错误过大,很多人不愿提及林彪。

对此,林晓霖十分伤心,她深知父亲的错,但是在林晓霖心目中,父亲也非常伟大,小时候为了革命事业,将她与母亲张梅留在苏联。

伤刚刚痊愈就返回国内指挥战斗,这些都是众人有目共睹的,不应该因为父亲后期的过错就磨灭前期的功。

林晓霖经常在公开场合,强调自己的想法。

她希望有一天,父亲的名字能够出现在国家的功劳簿上,当然父亲的过错也应该被记录。

2007年7月16日,林晓霖的梦想实现了,在《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上,出现了林彪的照片。

这张照片一出场,很多人都非常吃惊,当时有很多外国记者也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内部。

看到林彪的照片出现后,他们纷纷举起自己的摄影机,对准这张照片拍摄。

众人均感觉不可思议,林彪的照片竟然能够出现在此会展。

看到父亲照片的林晓霖更是当场落泪

除了展示了“十大开国元帅”之一的林彪照片之外,当时的讲解员还向公众讲解了林彪领导战士取得了辉煌战绩。

照片下面有一行“出色的作战指挥才能”得简介。

林晓霖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父亲的照片,泪流满面。

“这是一种官方的认可,体现了尊重历史的态度。”

面对采访时,林晓霖哽咽地说道。这么多年来,林晓霖一直为让国家认可林彪的功劳而奔走,这次终于成功了。

看到官方的行动之后,林晓霖的内心极为澎湃

“这些年来,我在替父亲谢罪的同时,也努力希望我父亲曾经带领过的部队在战争岁月里的功绩能够得到肯定,现在,官方对父亲的评价有所改善,我觉得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表现,是一个进步,向着历史的真相进步。”

在之后的采访中,林晓霖十分感激官方,也极为认可官方的行动。

除了林晓霖非常感激国之外,当时在场的外国媒体,也非常认可此举,新加坡与美国的相关媒体均报道了此事,而且给予此举以较高评价。

抛去后期的错误,林彪确实为国革命付出良多,其所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史上第一次大捷,自我党建立以来,林彪多身先士卒,此其功劳不可磨灭。

而我国也深知这一点,从未否认过林彪的功绩,林彪刚刚去世那几年,国内确实有议论林彪的过错,但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林彪的态度已经改变,早已是准确客观的看待林彪。

对林晓霖来说,有这一点就足够了,她不希望父亲的功劳被湮没。

始终为争取父亲的权益而努力。

此国家认可林彪之时,她才会如此激动。


上一篇:持续时间达276年!明朝究竟因何而亡?毛主席称看《明史》最生气
下一篇:1984年陈济棠之子回国,建议邓小平为**改名,邓公如何回应?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