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仁人与圣人有何不同(6—28,讲于2021年10月23日 )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于法不说断灭相

仁人与圣人有何不同


《论语》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讲的是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给予民众实惠,同时又能救济大众,这样如何呢?可以称他为仁者吗?孔子回答说,这样的人岂止是仁者呢,他一定是圣人啦。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连尧舜也会感到力量不足的呀。

所谓仁者,就是自己想有所成就也帮助别人有所成就,自己想通达也帮助别人通达,能够以己之心推及别人之心,将心比心,这就是实现仁的方法。

本章重点谈仁者和圣者两个重要道德范畴。圣人,是孔子及儒家思想中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在孔子心目中,只有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等这些古圣先王才可称之为是圣人。圣人不仅要有圣德,而且要有辉煌的功业。圣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仁则是孔门道德修养中的核心标准。

纵观《论语》全书,都说仁高于、大于其他范畴,比如说高于礼、智、忠、信等等,唯独此处提出了更大、更高的“圣”的范畴。仁主要是指心理情感和精神境界及个人的养水平,而圣则包括外在的功业上的辉煌成就,所以圣大于仁。说个未必恰当的表述,仁指的是内圣,而圣则同时包括外王。由此可见,孔子颇重博施于民的功业成就,而非专指一己之成德,这与宋明理学有所不同

具体而言,本章讲到的者是“即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者已修养到自己好了也想让别人好的境界,并且也能使一些人受益,但却不能施惠于广大民众。若在修到仁者境界后,又能博施于广大民众,才可称为圣人。在这个意义上讲,毛主席可称为是当之无愧的圣者。

正清和雅气,喜捨慈悲心




上一篇:我读《太上感应篇》: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下一篇: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既要博学广闻,更要遵纪守法(6—26—1,讲于2021年10月20日 )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