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刘禹锡这首诗,写清了人的生老和病死,很通透,两句为千古经典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

一代豪的生活观

乐观是一种智慧;

悲观是一种远见。

如果说刘禹锡是前者,白居易则是后者。

“八司马事件”以后,刘禹锡前后被贬官23年,却始终能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的智慧让他最后跳到裴度的阵营,得以安享晚年。

相形之下,与他一起被贬的柳宗元就比较“轴”,始终认为武元衡的上位,与唐顺宗的被迫内禅有着直接关联,“永贞革新”的失败,背后也一定有武元衡、裴度集团的推波助澜。

因为很明显,太子李纯登基后,武元衡很快就爬到了宰相的位置,作为太子的老师,他几乎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同时,武元衡又是王叔文的死对头,而“永贞革新”就是王叔文发起的,结果是李纯继位后,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悉数被贬司马流放。

所以,一定意义上来说,刘禹锡、柳宗元与武元衡、裴度是政敌。

但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刘禹锡在白居易的帮助下,得到了裴度的保护,还朝后任东都尚书,次年又加集贤殿学士,迁礼部郎中。

我们再看白居易,无论是从他的词还是为人来看,都是悲观情绪很重的,但悲观成就了他对事物的高瞻远瞩。

“永贞革新”前,元稹官位起起伏伏,最终被贬河南尉,属于典型的“跳得欢、死得快”。

刘禹锡、柳宗元跟随王叔文大刀阔斧改革时,白居易韬光养晦,每天风花雪月、伤春悲秋,与武元衡、裴度进行诗词唱和,还和元稹一起推动了“新乐府运动”。

而这三个人都是后来的宰相。

能在当朝和三个宰相成为生死之交,想混得不好都难,况且宰相李益、韦处厚、令狐楚也都是白居易的好友……人能做到这个份上,当为“人精”也。

所以白居易是自唐建国以来,少数高寿且善终,让皇帝(李忱)写悼亡诗怀念的人,并追赠尚书右仆射(宰执),谥号“文”。

自然远见也是一种智慧,但智慧并非远见。

所以刘禹锡的乐观态度,可视为生活上的通达,哪怕身处磨难之中,也有着“乐天”主义精神,这一点他是要好于白居易的。

这从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端倪来,下面一起欣赏。

- 诗文赏析 -

..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

公元836年,刘禹锡自同州刺史,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此时的白居易也已隐退洛阳,两人早成莫逆之交,感情甚笃,常去裴度府上把酒言欢。

但此时他们都年事已高,身体多有不适,故白居易作诗感慨,刘禹锡这首诗就是回赠白居易,安慰他的。

诗文大意可解为:

有谁会不害怕衰老呢,年迈也没有人怜惜。近来日渐消瘦,衣带越收越紧,头发稀疏,连帽子都总是歪到一边。所以不再多看书,想要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也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但事情总有好的一面,人经历得多了,自然也就见多识广,那些阅历如同积水成川,不断增加,仔细想来还是很幸运的,如今克服了对生老病死的忧虑,再也无所牵挂,连心情都畅快了许多。

所以不要再说自己“老而无用”啦,日落时分天色已晚,固然叫人伤感,但霞光落满桑榆的美景,也是很绚丽多彩的。

白居易晚年与刘禹锡的酬唱颇多,大部分都是白居易感慨,刘禹锡解惑,由此也可见他们之间的感情确实很“瓷实”。

在这首诗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对人生的一种达观心态,更是一种境界,所以能成为千古经典,被经久传诵。

后汉书《冯岑贾列传》中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句,刘禹锡这句诗亦有此意,凡事往好的一面看,总会有不同的收获,“生老死”是自然规律,谁也阻挡不了,但生命除了长度,还有温度厚度。

把这种焦虑克服掉,积极地面对余生,心境就会变得通透、豁达,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生活理念。

轻松的心态是快乐的源泉。


上一篇:一首古诗词:往事悠悠,余情未了,写尽离愁别绪
下一篇:任性随便是孩子成长的大敌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