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出身贫寒的虔州人(今赣州)钟绍京凭借自己的才能顺利进入京都任职,虽官职卑微,但其书法卓越,屡次获得保荐擢升。
慢慢地,在大唐官宦沉浮的钟绍京后官拜中书令,封越国公,后世称之为“江南第一宰相”。
同时,书法造诣之高的钟绍京,还是三国时书法家钟繇的17代世孙,其不仅继承了钟繇楷书家学,还留下了“开元初书家第一”的美誉。
正是这样一位有着传奇又励志的人物,在他的家乡江西赣州,自然少不了纪念他的宗祠。
而翻越一个个悠久的村落,这个叫做“越国世家”的宗祠,可以说为赣南之少见。
钟氏宗祠,够传奇的家族史话钟绍京的书法造诣早已被古今认同,其流传的《灵飞经》、《转轮王经》等作品,不仅坐拥多个“天下第一”,而且一直为后世所称赞。
被流传的除了旷世之作,还有无数钟氏后人对先祖的敬仰之情。
时光一跃千百年,钟氏后人秉承祖德祖训在这片古老的土地繁衍生息,又陆续发散外迁。
其中有一支,在金兵南侵之时,为避转乱,几经辗转,后由京和公携子立德公于南宋时公元1150年从祖乡兴国土筠寨,迁竹坝,又复迁会昌长河乡(今安远县筼筜村)开基创业。
半个世纪之后的1218年,又一支钟氏后裔迁居至此,并有筼筜上、下族之称。而他们在这一住就是800多年,并传有30余代。
传奇的家族遇上了古老的土地,家族的史话便又继续落地生根。
于是,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境内最偏远的长沙乡,濂江河蜿蜒曲折向前处,这座古村落缓缓被滋养,在隔绝了外界的纷扰下,始终保持着数百年以来最淳朴的乡风。
古村名为“筼筜”,即[yún][dāng],词义解释为:“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古老且难以辨读的名字,总会让古村多少笼罩起一丝神秘的颜色。
其实,“筼筜村”曾也叫“员当村”,迁至此地的后人为纪念故地,特为二字加上了“竹”字头,恰好,“筼筜”又有大水竹之意,与兴国老家的河坝边的竹子一样,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修改,却藏着离家之人深深的故园之情。
这是中国人自带的情感映照,也是乡愁在另一个维度上的别样表达。
这样的表达还有很多,就比如,迁至此地,不忘祖德的人啊,无论在哪开基,始终都忘不了对祖先的祭祀,血液里总会凝结着深厚的宗祠文化。
就这样,一座座祠堂带着古人对先人的寄托拔地而起。其中,有一座名为“越国世家”的宗祠,在日新月异的时光里总显得格外出众。
它是由筼筜冈下景福堂的开基始祖钟日腾于明成化年间的丁亥年(1467年)始建而成的,尽管中间经历过几次重修和增建,但似乎掩饰不了它在岁月的时光里度过的500多年光景。
以至于现如今一入筼筜村,首先就会被这祠堂的沧桑肌理所吸引。
碧波荡漾的池塘,历经百年风雨的马头墙,蔚为壮观。可见,构造庞大、气宇高昂的宗祠由门楼和三幢大厅组成,占地总面积约七千余平方米。
这是越国世家宗祠给我们的最初印象,但你要稍不注意其背后的人文故事,估计更会错过一个家族的传奇史话。
而当你又真正开始踏进宗祠内,建筑的美与宗祠的沧桑厚重,又能给你又一次刷新认知的享受。
越国世家,不寻常的钟氏宗祠看着百年雄狮威严地偎依在宗祠门前,我们联想起这个家族不朽的过往,仿佛眼前的每一幕都是在诉说村庄悠久的历史。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们慢慢靠近,可见宗祠门楼为硬山顶单昂建筑,紫红条石门框,门额镶紫红条石,正中刊刻有“越国世家”四楷字,背面刊刻“簪缨沐茶”四楷字。
门楣两端雕饰一对龙头,中段雕有双狮戏球,梁托全采用浮雕龙、凤、麒、麟、鸟、花卉等图案,瓦顶脊背两端饰有鸱尾,门楼底平面长89米,宽38米,简直好不气派!
再慢慢走进“越国世家”宗祠,只见整个建筑显得陈旧,褪色的木雕、壁画、石牌坊述说着沧海桑田,不得不惊叹其建造设计的匠心独运。
宗祠是由三幢大厅分前、中、后厅堂组成的,纵深约有40来米,内宽约有十米。
前幢大厅开三扇木门,正门门檐下有“卿尹第”圆匾三楷字,门檐木构制件工艺精巧,平板额枋上钳有十三块木雕人像、山水、花鸟等图案,天花板上也布满了各式花卉图案,整个门檐装饰得琳琅满目,金碧辉煌。
前幢大厅内的天花板采用斗拱式建有楼形照井,下边悬挂木匾两块,一为清道光三十年十月十日立的,匾中上沿正中有“圣旨”两字,左边为汉文,右边为蒙文。二为清代诗人、散文家钟元铉手书“画荻遗辉”四草字木匾。
门楼前有一口大圆形的上保塘,塘坎四周全用青岗条石围砌而成,面阔5亩有余。门楼左侧7米处有一石牌坊,为二柱无楼式,两柱项上有左狮右象,项正中有“圣旨”两字,大额枋中有“节孝”两字,该牌坊是为旌表儒童钟孝威之妻廖氏的贞节而建,建于清乾隆五年。
建筑之精细,每一处都裹满了岁月的沧桑,一目一景,仿佛处处都在诉说着数百年的光阴故事。
当然,这样稍具恢宏大气的祠堂在江西有很多很多,“越国世家”宗祠也并不算非常起眼的。但是之于赣南客家诸多祠堂,它可以说是比较难得一见的。
当然谁也不是来比谁恢弘的,每一个祠堂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家族繁衍的故事,也寄托着后人之于先人的无限缅怀与崇敬之情。
在长沙乡筼筜村,还有保存完好的宗祠20余座,祠堂林立的背后,都有着同样的家族寄托。
祠堂似乎也庇佑着守护它们的后人们,就拿筼筜村来说,这个家族依旧人才辈出,无论是石湖先生钟元铉、明光禄丞钟天秀、康熙进士钟声应,还是陆续从这里金榜题名而出的钟氏后人,这些都是时代之下最好的见证。
这里的钟氏从兴国一路而来,作为唐朝宰相、书法家钟绍京真正的故里,在将军县江西兴国也少不了纪念越国公的痕迹。
钟氏后人曾在清嘉庆八年修筑越国公祠,这座承载了无数钟氏后人祖源记忆的钟氏宗祠也有着气派非凡的建筑造诣。
其中公祠内一幅幅楹联,书法之精美,蕴意之深刻,简直就是对书法传家的先祖最好的怀念,从而,也有了赣南祠堂楹联之最的说法。
当然,这样的纪念留存还有很多,也或许,建筑不过只是一种具象,而真正的家族内涵早已上升到了精神层面,融入一代代钟氏后人的骨子里,照亮着后人不断继往开来、勇敢前行之路。
我是『楚秋』,我为您讲述江西,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由楚秋说江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