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洛阳博物馆五大镇馆之宝

2023-05-06 21:54:03

一、白玉杯

1956年7月洛阳矿山机器厂在兴建工地上时发现一座古墓。经发掘发现此古墓有被盗迹象,仅出土一些陶猪、陶狗和陶罐等生活器具。对于墓主是谁已无从考证,但是从出土的一件铁帏帐构上的铭文可知这座古墓为三国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的墓葬,据记载,“正始”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位皇帝曹芳的年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这座墓葬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座有明确纪年的曹魏墓。

由于汉代厚葬之风盛行,曹操和曹丕父子发起和倡导薄葬。曹操是中国古帝王中“禁厚葬”的第一人,早在曹魏建国之前,他就下令禁止厚葬,并禁止立牌,死前他还遗令埋葬时要“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曹操改革汉朝厚葬礼制,一个原因是经过汉末大动乱及群雄混战,社会经济凋敝,统治集团无力花费巨资经营丧事;另一个原因是,墓里放的财宝越多,越容易遭盗,还不如什么都不放。帝王的大力推广,达官显贵自然也多行薄葬。曹魏时期的白玉杯便是崇尚简朴风格的典型代表。

经专家考证,白玉杯为墓主人生前饮酒的实用器。白玉杯杯高11.8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4厘米。玉杯呈圆筒形,直口,深直腹。通体以名贵的新疆和田羊脂玉琢制而成,玉质莹润细腻,杯壁厚薄均匀,杯身抛光极好,整体线条流畅,无纹饰,却尽显古朴雅致。

和田玉产自现在的新疆和田市,在古代历史中称和田地区为于阗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小国家。这件玉杯的出现说明,1700年前虽然中原陷入战争,但依然与西域各国存在交流活动,它是丝绸之路交往的有力见证。

玉雕师中有句行话叫“方易圆难”,玉器中玉杯又最难雕琢,这件乍一看古着朴素的白玉杯却实实在在反应了当时顶尖玉雕师的高超技艺。

二、三彩黑釉马

三彩黑釉马于1981年在洛阳市龙门安菩墓出土,此墓是唐朝的定远将军——安菩及其夫人何氏的合葬墓。安菩,姓安,名菩,字萨,是西域昭武九姓安国(约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大首领的后裔,栗特人。安菩出生于公元600年前后,公元630年随父归顺大唐,因骁勇善战,保卫唐朝边疆,被封为五品京官和定远将军。史书描绘安菩是“以一当千,独扫蜂飞之众”。安菩死于公元664年,最初被安葬在长安;公元709年,安金藏(安菩儿子)为了孝敬父母,把安菩的尸骨迁到洛阳与母亲合葬,建造了安菩夫妇墓。

1981年4月,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啤酒厂要在龙门山南部修建新厂时发现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墓,此墓就是安菩夫妇合葬墓。经发掘这座古墓共出土文物129件,三彩黑釉马便在其中。

唐三彩黑釉马,高73、长84厘米,四足挺立,头颈上昂,眼视前方。全身黑色,唯马面、鬃、背、尾、蹄为白色,间施酱黄色花斑,马鞍鞯为绿、黄、白三色相间,背垫褐色釉的革带为饰,革带系绿色或棕色的圆形骑马浮雕垂饰15枚。

再加上黑釉马前腿如柱,后腿如弓,鼻孔大,口裂宽,完全符合《相马经》中对“龙钟马驹”的描述:马的毛发漆黑釉,唯面部、鬃毛、四蹄雪白。这就是古代人喜爱的千里马“四蹄踏雪”的最好写照,

唐三彩的釉色以黄、白、绿等居多,黑釉十分罕见。目前,国内出土的三彩黑釉马仅有两件,第一件于70年代出土于洛阳关林唐墓,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中,另一件就是洛阳博物馆馆藏这件。

三、乳钉纹铜爵

乳钉纹铜爵酒为夏代青铜酒器,出土于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为国家一级文物。

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多项中国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都源于此。1959年开始发掘,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乳钉纹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爵”。

夏代乳钉纹铜爵质地为铜,总重0.56公斤,长31.5厘米,宽7.1厘米,高22.5厘米,形状呈长流尖尾,圆腹,束腰,平底,三足细长外撇,腹部一侧有半环形鋬,流近口处有菌状短柱两个,腹部的一面有两道宽1.2厘米的凸线,两线间横刻装饰五个乳钉。喝酒时,酒从长流中流出。流口部位乳钉状双柱矮小,既好看,又实用。据说古时酿酒纯度不高,又时常伴有杂质,在乳钉状双柱上固定滤网,可过滤酒中杂质。

爵是饮酒器,可这件爵的造型并不方便喝酒。有专家认为,这件爵有可能是在祭祀过程中使用的,是一件礼器。祭祀时把它放在高台之上,下面的三足架火加热,让里面的酒散发出蒸汽,好让天上的神明闻到酒香。之后再执一侧的鋬,使它倾斜,酒通过长流流到地上,行“灌地之礼”。

乳钉纹铜爵的侧边有一条突起的棱,称为“范线”。这说明它是采用复合范工艺来制作的,即把两块范(模子)合在一块儿进行浇铸,中间就留下了这条合缝线的痕迹。这个技术在当时可是非常先进的,标志着我国的青铜铸造技术从以往只能制作简单的小型青铜器发展到了可以制造出复杂的、空腔式的青铜器,青铜时代正式开启。

四、东汉石辟邪

石辟邪于1992年出土河南洛阳孟津县油坊村,是东汉时期用一块完整青石雕刻而成的雄性石兽,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石辟邪。

东汉石辟邪高109厘米,通长166 厘米。石灰岩质,圆雕。出土一对,另一件独角天禄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石辟邪头颅似狮,高扬,怒张大嘴,露出十余颗极其粗硬的大牙,鼻子是典型的狮鼻,状如蒜瓣,鼻窦突起,鼻孔圆大;在鼻子之上用高浮雕手法表现出眼睛,这简直就是两个大铜铃,直瞪着前方;在眼睛旁边是耳朵,耳朵竖起,如扇,耳上生角;在其嘴下,以缀接形式捏塑了一束卷须,卷须粗大,像一个小柱子;躯干颇似虎,身长,腰细,臀宽;四足状如狮蹄,可以肯定是仿照狮子的四足塑造的。

双肩上各长出一只翼来,有如卷穗状,极长,遮躯,这是用圆浮雕手法表现的;臀部之后是长尾,也如翼,有卷穗状纹饰。

辟邪是汉代居民常用的随葬俑之一。他们相信,在一个墓中只要放上一只辟邪,那么死者也就能平安无事了。由于辟邪的主要功能是驱吓恶鬼,故一定要塑造得凶狠一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件石辟邪就是根据这种要求设计的,其昂首、张口、怒目,尾撑地,四蹄下伏,整个姿态作跃起状。造型生动、雄壮,充分表现了东汉匠人的丰富想象能力和简洁明快的艺术手法。在这件石辟邪的背颈之上,阴刻隶书“侯氏蒿聚成奴作”七字。侯氏为汉代县名,属洛都京畿;蒿聚乃县属之聚。

由于东汉石辟邪是在汉光武帝陵南一公里处由村民挖水渠时挖出,所以关于石辟邪的出处,专家产生了争议。一者表示该辟邪应该是汉光武帝墓前的神兽,根据《三国志》中记载,董卓入主洛阳后,曾特意派人去损坏过东汉皇帝的墓穴,而恰巧,这件石辟邪出土时便处于损坏状态,其身上有很明显的人工破坏痕迹。另外一种观点则持反对意见,因为根据《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十分的勤俭节约,其死前更是曾嘱咐过手下人要把自己的丧葬从简,切不可铺张浪费。而从汉光武帝墓穴挖掘出来的文物也可以看出,事实的确如此。所以一部分专家便认为该石辟邪是别的东汉皇帝墓中之物。

五、金丝楠木塔

金丝楠木塔,原藏于故宫慈宁宫大佛堂。慈宁宫曾是孝庄皇太后长期居住的地方。大佛堂则位于慈宁宫后殿,因其是故宫诸多佛堂中体量最大的,所以被称为大佛堂,属于太后、太妃礼佛场所。该建筑极为奢华,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

由宝塔底座“大清乾隆辛巳年敬造”字样可知,此塔建于1761年。整塔通身高6米,重达4吨,属于三层八角攒尖顶式宝塔。宝塔设计有佛龛304个,里面存放了304尊鎏金无量寿佛。304个佛像形态各异,根本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佛像。不仅如此,佛像面容庄重慈祥,结跏趺坐于四方座台之上,栩栩如生形象至极,铸造得极为精美。

1973年初,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造访洛阳白马寺,可白马寺没有什么重量级佛像。所以就从故宫博物院调拨一大批文物到洛阳,而金丝楠木宝塔便在其中。后来故宫“索要”调拨文物,白马寺拒绝“归还”。故宫认为调拨文物属于故宫所有,洛阳博物馆理应归还,而洛阳文物局则认为这是上级“调拨”给洛阳博物馆的藏品,并非“暂借”也就没有“归还”一说。双方争执不下,也没有能够达成共识,所以原属故宫的精品文物此后便部分落户白马寺,部分落户在洛阳博物馆了。

在中国古代,楠、樟、梓、稠并称为四大名木。而在楠木之中,金丝楠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因有“千年不腐,万年不朽”的特质,金丝楠木被古人视为最理想、最珍贵、最高级的建筑用材。很早便被用于皇家宫殿、陵墓、苑囿、坛庙等建筑中,故金丝楠木又被称为“帝王之木”。它不仅价值千金,而且几乎受到了历朝历代的达官贵人所追捧。

自汉代以来,古人就开始大量使用金丝楠木。而最常用的就是作为皇室的棺椁,几乎每一位叫得上号的帝王,都搜集过的金丝楠木。清代以后,金丝楠木越发稀有,传说乾隆皇帝甚至假借修明陵之名盗取其中金丝楠木,可见金丝楠木之珍贵。而清正史中,和珅获罪的重要一条罪状就是“擅用金丝楠木”。

到了近代,金丝楠木已经变得非常稀少。民国中期,一度出现十多克黄金才能换得一克金丝楠木的天价行情,可即便如此,却仍然一木难求。

金丝楠木本就更世所罕见了,再加上金丝楠木塔所才采用的榫卯结构样式。更使金丝楠木塔地位非同一般了。研究发明,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期间,我们的先人已使用榫卯,榫卯结构相比汉字发源更早。那么什么是榫卯结构呢?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上一篇:爱情诗二首
下一篇:十句古代格言,读懂终身受益!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