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插着一个“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梗,如果认为这是说康熙南巡,那就折杀玄烨了。太祖皇帝是谁?他仿舜巡又是什么故事呢?
第十六回元春封妃,贾琏陪黛玉安葬林如海后从苏州回到家中。凤姐、贾琏和赵嬷嬷三人说起元春省亲,凤姐提到了太祖皇帝仿舜巡的事。书中写道:
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
许多人抓住凤姐说的“太祖皇帝仿舜巡”,认为把住了曹雪芹的文脉,拿着康熙南巡大说特说,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下面具体分析:
一、太祖皇帝是谁?
人们一见到皇帝舜巡的故事首先想到的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俩,他们执政期间都有过六次南巡。可是无论乾隆还是康熙,都不能称为“太祖皇帝”。
封建朝代能称“太祖皇帝”的一般都是白手起家开国皇帝,比如:汉太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朝的开国皇帝是努尔哈赤,他庙号是“太祖”。
《红楼梦》隐写清初历史,“太祖皇帝”指的必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不能是康熙。有人可能会反对,说努尔哈赤一生征战、开国创业,哪里有闲心“仿舜巡”?这就要说一说什么是“舜巡”。
二、舜巡
舜巡指舜帝南巡,舜南巡的背景不是和平时期的普通视察,而是为了平定叛乱的敌对势力。舜这次南巡铲除了反对势力,但是却再也没能回去,葬身九嶷山。
最早记载舜帝南巡崩葬九疑山的史籍是《山海经》。《山海经》卷十《海内经》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司马迁经过实地考察后,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舜南巡平定安抚三苗部落的反叛,驾崩后埋葬在九嶷山。这个故事实在是个悲剧,王熙凤在商量元春省亲的时候提起这个典故,真是不合时宜。
脂砚斋评论凤姐的话,说:[既知舜巡而又说热闹,此妇人女子口头也。](庚辰侧批)
根据脂砚斋的意思,王熙凤用“热闹”来形容舜巡非常不合适。“太祖皇上仿舜巡”情况和舜帝相似,太祖皇帝也在这次出巡中驾崩了。
凤姐既然说了舜巡的典故,就知道悲剧结果。她用“热闹”描述皇帝御驾亲征不幸驾崩的事,脂砚斋说凤姐的话属于老婆舌头,只为了过嘴瘾,大有不妥之处。
通过以上分析,康熙既不是清朝的太祖,他南巡的目的也不是平定叛乱,更没有驾崩在南巡中。
康熙南巡和舜巡有这三不合,王熙凤的故事不能让康熙帝来对号入座。这个仿舜巡的太祖皇帝只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下面是他的最后一次“南巡”故事。
三、太祖皇帝仿舜巡
清朝太祖皇帝是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建功立业,创立后金。1626年在最后一次南征中,努尔哈赤演绎了他南巡的悲剧。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击中,撤回沈阳,病死在回都城的路上。
明末清初作家张岱写的《袁崇焕列传》记载:“大炮击中敌虏的黄龙幕,伤一裨王。”
朝鲜人李星龄的《春坡堂日月录》记载,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大军南征,不战而得八座城池。明朝宁远城守将袁崇焕拒绝努尔哈赤的招降,亲率兵民万人顽强守城。他们在宁远城上架设了11门红夷大炮,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亲临督战的努尔哈赤被炮击受伤,不治而亡。
努尔哈赤的“南巡”,从他的立场是为了得到天下;舜巡是为了平定叛乱,二者目的类似。努尔哈赤不战而得八座城池,大概是以德感化对方归降;舜征服三苗,主张以德感人;二者理念相似。舜巡没能安然返回,身葬九嶷山;努尔哈赤发兵沈阳,病死回宫途中。二者结局类似。
“太祖皇上仿舜巡”的典故,“太祖皇上”指努尔哈赤,“仿舜巡”指他最后一次亲征沈阳被炮火击中最终驾崩。
结语
综上所述,王熙凤说的“太祖仿舜巡”的故事是努尔哈赤南征,并非康熙南巡。
不要错误解读,让玄烨抢了太爷爷的庙号。
思考
“曹雪芹”为什么在元春省亲时嵌入努尔哈赤南征事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