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诗话中秋

2023-05-06 21:54:03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9月07日 15 版)

  ■郑学富

  中赏月始于晋,兴盛于唐宋。东晋镇西将军谢尚,镇守金陵牛渚。中之夜,他泛舟牛渚江上赏月,听到一条船上有人在咏。他驻听良久,大加赞赏,便邀来叙谈,此人即是穷书生袁宏。二人身份悬殊,却一见如故,吟畅叙直至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振。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牛渚玩月”。开元十五年秋天,李白途经金陵,在牛渚饮酒赏月,听说此段佳话,遂作《夜泊牛渚怀古》,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人们在中秋之际,吟诵明月,寄托相思。唐玄宗时期的名相张九龄应了那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语,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于开元二十四年被贬往荆州任长史,这种“断崖式”的降级对张九龄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中秋之夜,远离故土的他望着天上的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作了一首《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全诗朴实无华,自然清新,似脱口而出,娓娓道来,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中秋赏月,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天宝十五载夏,安禄山攻陷京城长安,杜甫携带家眷逃往鄜州羌村避难。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投奔灵武,以事新君,不幸的是在途中被叛军俘获,押回长安。八月中秋,杜甫遥望苍穹,一轮圆月,银辉遍地,思索万千,自己一生怀才不遇,报君不成反陷囹圄,也不知零落他乡的妻子儿女情况如何,喟然长叹,作五言律诗《月夜》一首:“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借望月抒发夫妻离别之情,字里行间体现诗人焦虑、忧思的心情和离乱之痛,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诗人在悲伤的情绪中也寄托了希望,终会有团聚共同望月之日。全诗明白如,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古往今来,人们祭月、赏月,寄托了几许情思,抒发了多少情怀。无论是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咏叹,还是白居易“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的感慨,无不浸透着明月秋思的情怀。即使南唐后主李煜被囚禁在汴梁时,仍念念不忘金陵的中秋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中秋咏月诗篇浩若烟海、汗牛充栋,还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令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人在逆境之中,受挫之时,往往能创作出名篇佳作,苏轼亦是如此。苏轼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在各地辗转为官,他兄弟情深,曾请求朝廷派他离弟弟较近的地方任职,以求兄弟常能团聚。熙宁七年,苏轼被派往密州任知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苏轼饮酒赏月,他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没有见面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举头望明月,心潮起伏,想念弟弟子由,思念之情随着酒兴在心中蔓延,于是他面对明月,吟咏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叹。他在诗序中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世间的宦海沉浮、悲欢离合融入对宇宙人生的丰富联想与哲理思考,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唐宋诗词鉴赏辞典》)。全词清丽雄阔,豪迈旷达,浪漫奔放,堪称是中秋赏月的千古绝唱。


上一篇:【格律诗词周刊】第456期
下一篇:宋诗缘何爱咏梅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