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是贾府的女孩儿们的一种业余休闲娱乐活动。除了薛宝钗、林黛玉二人才华特出之外,探春、史湘云、薛宝琴等女孩儿也展现了她们不俗的功力。
其实还有一人,写诗也很有水平。那就是在大观园栊翠庵带发修行的妙玉。
她展示诗才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只见识过一次。那就是一年中秋之夜,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联到后来,意境越来越悲凉。
这时,同样出外赏月并旁听多时的妙玉,为了避免她俩越吟越哀伤,而用她自己的诗来为她们转了调子,做了“升华”式终结。
本人不才,不敢评点妙玉诗艺的高下,但当时林黛玉夸了妙玉一句:
“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我们不必据此认为黛玉是觉得妙玉的诗就一定比自己好,但黛玉是不会对谁曲意逢迎的,她既如此称赞,可知妙玉的诗艺非同一般。
并且,结诗社更是一件风雅之事。不过奇怪的是,大观园里前后有两次结诗社,前一次是海棠社,由探春召集;后一次是桃花社,由林黛玉召集。
能参加的基本上都参加了(李纨、迎春等几个不怎么会写诗的主要搞后勤),但两次都没有邀请妙玉参加。这又是何故呢?
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由于妙玉的个性。曾经与妙玉共处十年的邢岫烟,与她“半师半友”,属于感情最好的那一类。而岫烟对妙玉的评价是“放诞诡僻”,不是好相处的人。
一向与人为善被下人们视为“菩萨”的李纨,则在芦雪广联诗时公然对众人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
心高气傲的林黛玉也对妙玉有“天性怪僻”的印象。
在作为她朋友的邢岫烟,目下无尘的林黛玉和待人非常随和的李纨等人的眼里,妙玉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孤僻不合群的人。
这一方面是妙玉自己不会喜欢跟一帮人在一起吟诗作乐;另一方面,林黛玉等人显然也就不会想到要与她一起搞娱乐活动,即便想到了也直接pass了,免得一不小心被妙玉讽刺为“大俗人”啊!
毕竟,写诗和结社主要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图个开心而已;既然图开心,为什么要和不合群的人一起玩,弄得两头不自在呢?
所以妙玉是不会出现在诗社活动中的。
二是由于妙玉的身份。妙玉是带发修行的。尽管不是一般出家的女尼,但是毕竟也是修行之人,时时处处要有修行之人的样子。
如果她也参加诗社活动,一块儿争着联诗,嘻嘻哈哈谈东论西,甚至跟宝玉、史湘云他们一起烤鹿肉吃……还会有半分修行之人的模样吗?简直跟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差不多了。
当然,妙玉毕竟也是一个妙龄少女,有着躁动的青春活力,有着同龄人共同的感情萌动和需求,我们也能看出,她在暗恋宝玉。
但她也只能够把这种爱玩爱闹、向往感情的冲动压抑在心底。只有在她独处或者与宝玉相处的时候,才能够稍微地释放出来。
如果参加诗社活动,写起诗来,一不留神把内心的感情给表露了出来,被那些同样是情窦初开的女孩儿们给发现了端倪,那可不是大失“槛外人”的体统嘛!
所以姐妹们不会来邀请妙玉参加诗社,即便来热情相邀,妙玉也不会参加的。
三是由于贾府管理层不会允许。
想当年妙玉是因为个性孤傲,不合时宜,不容于权贵,才被迫离开玄墓蟠香寺北上,被正在准备迎接元妃省亲的贾府收留的。贾母、王夫人收留她,当然也是看在佛的面子上。
就是说贾母和王夫人让妙玉住在大观园,供养着她,一方面是表现她们的慈善之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妙玉这样带发修行之人在府中修行,能够给贾府带来一种仁善之气(妙玉的背景问题,此处不谈),也有点为贾府祈福的意味。
简单说吧,养妙玉在家里,是让她来修行的,不是让她来玩的。
因此妙玉的主要活动范围,也只能是栊翠庵,而不能跟其他的女孩儿一样,在大观园里各处自由玩耍。毕竟,写诗结社对薛、林等姐妹们来说是一种雅事,但对妙玉这样的“槛外人”来说却仍是“俗世生活”嘛。
所以,即便是妙玉想参加诗社的活动,贾府的长辈们也会反对的。至少他们会觉得,这不符合他们的初心。
以上就是我觉得贾府姐妹们为什么不邀请妙玉参加诗社活动的原因,不知妥否,欢迎留言讨论。
《红楼梦》故事精彩纷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品读。如果尚未读过,或者家中未有一部,建议抓紧购买阅读,早读早受益,并且无论何时读起都不会迟!
诚荐一个触角细腻的读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