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道德经》第一、第五十八章存在的几个版本问题

xxx:
《道德经·第58章》
其政闷闷,其民惇惇。…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婴孩:
这节列举的这些特征,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是以圣人方而不割”的原文版本才是合理的。
有些版本的谬误,结合上下文语境及整篇及整部道德经思想,自己就能纠正取舍。
圣者,通也,圣人者,通达之人也。
遇到版本存在某些谬误没啥,就看我们自己怎样取舍。通达经义,就是一堆乱码又有何妨?

xxx:
此版原文还有个“胃"字,搞得有点晕。

婴孩:

这版关键处谬误不少。

通行本经过历代考验,谬误是最少的。帛书甲、乙版我都有——

婴孩:
 你对比一下,就知道帛书甲、乙本,通行本及其他版本的差异咋回事。

音近、同音、同形或形近(其实就是古人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一时记不起,或记错或写错的汉字。现在谓之错别字),后人习惯谓之通假(借)字。

通行本就是历经古代经学大家校勘流传下来的。网上很多国学爱好者鄙视通行本,不过是盲目慕古。

读经有方法的。

xx:
@婴孩 请教个问题,到底是“常无欲,以观其妙”;还是,“常无,欲以观其妙”?

婴孩:
“常无,欲以观其妙”比较合理。

“无欲”比“无”表达的哲学范畴小的多。

“无欲”,只是“有”的一种。

老聃第二句就说了,“无”“有”皆“道”之假名。

“无名,天地之始”还是“无,名天地之始”之争辩循此理可明)

“有欲、无欲”是佛家常说的术语。老聃只说“有为、无为"。

道德经》第一章不涉及“苦、乐、有欲、无欲”这个层次。“有欲、无欲、苦、乐”这些范畴对于本章来说有点鸡汤,语意也显得非常突兀。

本章只涉及“道”之“体、用”,并随后给予他们一个假名——“无和有”。

就本章语境文风气质以及前后文经意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断句更合理。

“常无欲,以观其妙”,此种断法,或是受“存天理灭人欲”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者所为。

这种断法,根本没理解第一章说什么,更没能整体把控老聃思想体系。

xx:
是的,无范畴更大。无欲还是有追求,有目标的。但落实到自修,感觉用无欲更落地些。

婴孩:

无欲不是练出来的,不信,你就试试。我认识个善友,他说他打坐二十年,妄念才少了
读经,真读进去,即可洗心涤滤。 如此无目的学习下去,等渐渐养成一颗闲适之心,慢慢的或能不成而成。
想“无欲”,就是最大的“欲”,这和一心成佛成祖,“开悟”,求“神通”一样,南辕北辙。
“无适”才能“无所不适”
“无为”才能“无所不为”
为者,造也
儒修行的核心,都在以上几句了。

最后,用邵康节的《绳水吟》和诸位共勉——

有水善平难善直,
唯绳能直不能平。
如将绳水合为一,
世上何忧事不明。

计1051字


上一篇:说文解字:新
下一篇:白语词话|Zodboxseinlhui石宝山歌会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